作者:曾文星編著 
開數:18 
頁數:384 
ISBN:9789861913667 
重量:645 
出版日期:2010/07/26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VE9WnN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YOx3RX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qgEYbn 
 
書籍介紹 
  本書重點在於心理治療的督導與訓練,主要目的在配合目前所需的督導方面之知識與經驗,促進心理治療的訓練工作。第一部為心理治療督導的概論,說明各種督導的目的、不同的督導模式,以及督導上需考慮的各種問題。第二部利用華人治療者所經驗的實際個案而做督導,依不同要點而分章,闡述與討論心理治療上需要督導的各種問題,包括治療者與病人關係上的督導。第三部說明如何由治療者本身進行有關心理治療的自我學習與運用,以提升治療上的水準與能力。 
 
編著者簡介 
曾文星 
本籍:台灣省台南人(1935年出生)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1961) 
   國立台灣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專科訓練(1961-1965)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進修(1965-1968) 
曾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講師(1968-1972) 
   美國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研究學者(1971-1972) 
   夏威夷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1972-1976)、教授(1976-2009) 
特任:世界精神醫學會跨文化精神醫學分會祕書(1977-1983)、會長(1983-1993)、榮譽顧問(1993-)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客座教授(1987-) 
   美國文化精神醫學研究會委員(1996-2006) 
   世界文化精神醫學協會首任會長(2005-2009) 
現任:夏威夷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榮譽教授(2010-) 
榮任:美國精神醫學會卓越終生院士(2003-) 
得獎:美國文化精神醫學研究會學術創作獎(2002) 
   美國文化精神醫學研究會終生成就獎(2008) 
   美國精神醫學會 亞洲精神醫學特別貢獻獎(2008) 
[中文著作] 
   《最新精神醫學》(水牛出版社,1980) 
   《心理治療:原則與方法》(水牛出版社,1981) 
   「文靜心理衛生叢書」(十二冊)(水牛出版社,1989-1996) 
   《現代精神醫學》(水牛出版社,1994) 
   《心理治療:理論與分析》(水牛出版社,1994) 
   《華人的心理與治療》(桂冠圖書公司,1996) 
   「心理治療普及叢書」(簡體版,十冊)(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2002) 
   《新編精神醫學》(水牛出版社,2003) 
   「心理治療及輔導叢書」(繁體版,十冊)(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 
   《心理治療:學說與研究》(水牛出版社,2005) 
   《文化精神醫學:學理與運用》(水牛出版社,2006) 
   「曾文星教授心理治療叢書」(三冊)(心理出版社,2009-2010) 
[英文著作] 
   Adjustment in Intercultural Marriage(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77) 
   People and Cultures of Hawaii: A Psychocultural Profile(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80) 
   Culture, Mind and Therapy(Brunner/Mazel, 1981) 
   Chinese Culture and Mental Health(Academic Press, 1985) 
   Culture and Family: Problems and Therapy(Haworth, 1991) 
   Suicidal Behavior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92) 
   Chinese Societies and Mental Heal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Culture and Psychopathology(Brunner/Mazel, 1997) 
   Culture and Psychotherapy(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2001) 
   Handbook of Cultural Psychiatry(Academic Press, 2001) 
   Clinician? Guide to Cultural Psychiatry(Academic Press, 2003) 
   Culture and Forensic Mental Health(Brunner-Routledge, 2004) 
   Cultural Competence in Clinical Psychiatry(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Inc. 2004) 
   Asian Culture and Psychotherapy(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Cultural Competence in Health Care: A Guide for Professionals(Springer, 2008) 
 
共同作者(提供個案資料並共同書寫的共同作者名單與簡介) 
叢 中 教授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心理治療的工作與教學,特別研究成語對本土性心理治療的運用。 
田 峰 副教授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醫師。從事精神衛生與心理治療工作。 
朱金富 教授 
  河南省新鄉醫學院心理學系主任,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主要從事臨床心理諮詢與治療工作,特別是本土性的心理治療研究。 
陳一心 所長、副教授 
  南京醫科大學腦科醫院副教授,兒童精神衛生研究中心所長。主要從事兒童心理治療工作。 
林 紅 博士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心理衛生副研究師及主治醫師,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主要從事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研究與父母的輔導。 
黃韋欽 醫師 
  台灣桃園療養院精神科醫師。主要從事住院病人與門診病人的心理治療,包括催眠治療。 
 
目錄 
第一部 心理治療的督導:概論 
第一章 督導的目的與需要 
第一節 心理治療的基本教學方法 
第二節 臨床督導的目的、功用與需要 
第二章 各種不同的督導模式 
第一節 經由治療者的摘要性報告而給予督導 
第二節 由治療者詳細報告而接受仔細督導 
第三節 觀看會談影帶記錄而做評論與督導 
第四節 透過電視觀察實際會談而提供督導 
第五節 會談中督導者在座,旁觀性觀察而事後做評論與督導 
第六節 督導者做示範性會談而事後做回顧性督導 
第七節 督導者與治療者共同進行治療會談,事後回顧與討論 
第八節 群體治療者輪流治療同一病人,事後做討論與督導 
第九節 結語:各種督導模式的綜合性運用 
第三章 督導上需要考慮的各種問題 
第一節 督導者與被督導的治療者的基本相互關係 
第二節 被督導者的性格與被督導的動機 
第三節 督導者與被督導者的背景差距:個人因素、學術取向、文化背景 
第四節 督導者的督導要領:灌輸教導、提供榜樣、自我逐漸體會 
第五節 督導者在督導上需特別注意的事 
第六節 督導者的訓練 
第二部 心理治療督導的各種案例 
第四章 會談的要領與輔導方向的督導 
個案一:從童年就開始不快樂的中年婦女(田峰) 
個案二:想懲罰發生婚外情的丈夫而自己找男人的妻子(朱金富) 
第五章 治療模式有關的討論與督導 
個案一:內心痛苦自己有外遇的女人(朱金富) 
個案二:待在家已經一年多,難以回到學校的小學生(林紅) 
個案三:婚期將至而擔憂陽痿的男人(叢中) 
第六章 深度了解病情的督導 
個案一:發生車禍而情緒緊張的年輕女子(黃韋欽) 
個案二:打妹妹、誤傷外祖母的男性精神病病人(叢中) 
個案三:企圖強姦鄰居老婦人的十八歲年輕男人 
第七章 從文化層次體會病人的督導 
個案一:喜歡中國女性的日本男人 
個案二:講話語無倫次而被懷疑患精神病的華裔女病人 
第八章 治療者與病人關係上的督導 
個案一:由男醫師看診而情緒緊張的年輕女病人(朱金富) 
個案二:與父親吵架而想跳樓自殺的年輕男人〔之一〕 
個案三:要求掛最後一號看診的女病人(朱金富) 
第九章 治療者本身情結問題的督導 
個案一:過分照顧女病人的年輕男醫師(朱金富) 
個案二:討厭男病人的年輕女醫師 
第十章 分析解釋與指點有關的輔導 
個案一:被指點病情而發生阻抗、停止輔導的父親 
個案二:被醫師指出患有精神病而病情更惡化的華裔女病人 
個案三:被揭露內心情感而氣憤自殺的精神病女患者 
第十一章 兒童與青少年輔的督導 
個案一:聰明、漂亮,但失去兩個父親而憂傷的女孩(林紅) 
個案二:恐懼、記仇、愛報復、讓老師頭痛的小男孩(林紅) 
個案三:因早戀而痛苦、學業也放棄了的國中生(林紅) 
第十二章 婚姻治療的督導 
個案一:因提議暫時分居而對治療者發脾氣的妻子(朱金富) 
個案二:定期企圖自殺的丈夫與抱怨幾乎被遺棄的妻子 
第十三章 家庭治療的督導 
個案一:罹患末期癌症而將死亡的婦女及難以溝通話別的家人 
個案二:孩子揭露家醜而家長不肯再接受家庭治療(陳一心) 
第十四章 輔導進展過程上有問題的督導 
個案一:與父親吵架而想跳樓自殺的年輕男人〔之二〕 
個案二:知道將更換治療師而常來電的病人 
第三部 心理治療的自我學習與運用 
第十五章 自我督導與學習的各種途徑 
第一節 自我督導的課題與檢討的範圍 
第二節 閱讀有關個案的輔導案例 
第三節 個案討論會:同道們的相互比較、評論與建議 
第四節 累積治療與輔導的臨床經驗 
第五節 嘗試各種不同的輔導模式 
第六節 聽取病人的評判與建議 
第七節 自我心理的分析與領悟 
第八節 從文學作品的故事內容領悟對人性與心理的分析 
第九節 從格言、成語與典故等文化產物學習人的心理與適應 
第十節 從傳統思維體會對心理健康的看法 
第十一節 結語:自我學習、繼續成長 
第十六章 總結:從經驗中學習與發揮運用 
第一節 人生經驗、個人成熟與學習發展 
第二節 對各種治療模式的熟練、適當地選擇與綜合性運用 
第三節 發揮自己的長處 
 
前言 
  這是本人所撰寫「曾文星教授心理治療叢書」的其中一本,主要重心放在心理治療的督導。隨著目前一般人普遍對心理治療的迫切需要,而醫療教學系統也正在用心針對專業人員進行有關心理治療的訓練之時,本人決定編寫這本書。其主要目的是:如何有系統地教導受訓的精神科醫師及臨床心理學家或其他專業人員,讓他們能獲得有關心理治療施行的基本知識,能學習心理輔導的各種實際操作與要領,並且經由督導的過程而培養並提高心理治療的臨床能力。此書將就實際教學課程的形式而書寫,講解其道理,並且就臨床個案而做分析與說明,提供切實的操作建議。 
 
  本書中的內容為本人數十年來從事教學或講學的累積經驗,所使用的個案都是實際治療或督導的個案。大多是國內華人的個案例子,用來做操作上的說明或督導方面的討論。過去我跟華人學者們共同從事研究或教學的工作,常一起討論個案的治療問題,而近來有幾位年輕同道們經由特別安排,先後來夏威夷大學醫學院精神科進修,共同學習心理治療,而他們所提供或討論的個案也於本書裡採用,作為個案的詳細說明與討論,在此感謝他們的協助與貢獻。除了大部分是華人的例子,有些個案是在美國夏威夷臨床教學與督導所接觸的例子,雖然是當地各個不同民族背景的病人,其生活方式與病情可能與華人略有不同,但很適合作為討論治療上的技巧與督導的問題,且透過文化的層次加以說明與解釋,相信也會適合華人學者與臨床者的閱讀。這些中外個案的私人性資料都加以適當的修飾,以便保護病人的隱私。 
 
  此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是關於心理治療督導的概論,主要說明督導的目的、不同的督導模式,以及督導上要考慮的各種問題。第二部是就各種實際案例而施以督導的情形,按不同的要點而分章,每章都有數個案例。以共同作者身分提供案例的同道學者們,雖然他們本身對心理治療已經有良好的經驗,但在第二部中,他們扮演被督導的治療者,以便討論督導的實際操作。第三部則說明治療者本身如何扮演教導者,隨時督導自己、自我訓練,提高治療上知識與技術的水準。 
 
  心理治療的施行要以學理與知識作為基礎,但其實際操作要依靠專業的經驗與技術。因此,學習心理治療的施行,最好要依靠有經驗與教學能力的督導者來指點,經由督導而學習實際上的知識與技巧。然而目前國內有經驗的資深心理治療者不多,難以提供所需的督導工作,同時與督導有關的書籍也很少。因此,針對這種情況而決定編著本書,希望能提供有關督導工作上需要知道的一般知識與要領,了解需要注意的各種事項,包括如何幫助初學者或受訓學員避免各種錯誤,減少困難,並提高對病人的了解與治療的要領。 
 
  如何施以督導是一種特殊的專業知識、技巧與要領,在本書中有詳細的解釋與建議,幫助教學的教授們與臨床督導者們作為施行督導的參考。同時本書也可以讓初學者在閱讀後,能親自體會並了解施行治療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事情,如何改進自己在進行治療的臨床能力。因此,我們期望本書可讓督導者們在參考而施行督導與教學之用外,同時還可作為受訓學員們的教科書,具有雙重的作用。 
 
  最後,要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副總經理兼總編輯的遠見與熱心贊助,同意連續出版本人最近所著有關心理治療的幾本書,以叢書的形式而先後出版,有系統地繼續提供有關心理治療的必讀書籍,促進心理治療水準的提升,推展我們社會的心理衛生。此書繁體版還得林汝穎執行編輯的細心修訂編輯,以適合台灣的讀者,也表示謝意。 
 
曾文星     
夏威夷 檀香山    
2010年3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