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 Wheeler等主編;何麗儀、陳雅英、王環莉校閱;王環莉等譯 
開數:18 
頁數:388 
ISBN:9789861912110 
重量:655 
出版日期:2009/01/22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qgEx5N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Gm19EZ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rgemZy 
 
書籍介紹 
  伴侶治療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所有心理治療形式中被要求最多者之一,因為伴侶治療的方式,挑戰治療師將動力心理學的洞見和系統動力學的力量與清晰結合在一起。在本書中,Gordon Wheeler 和Stephanie Backman,這兩位伴侶治療師帶著深廣的訓練與多年的經驗,呈現出一種生動的新取向,至少結合了動力/自我組織和系統/行為學派的思想;再加上根基於完形心理學與完形心理治療的洞見,作者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種真實的現象學取向如何根基於案主自己的經驗與目標,並掌握住關鍵,使其在治療性的力量與彈性方面有戲劇性的增長。 
 
  本書的十五章,證明了上述取向在親密、自我建構、力量和虐待、「抗拒」、成長及羞愧議題上的應用──並運用在受虐倖存者及其伴侶、再婚伴侶、男/女同性戀伴侶,以及帶著「人格」違常的伴侶身上──如此多樣而富挑戰性的族群上。 
 
  在此過程中,作者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觀點,其將能點燃伴侶治療師在此富挑戰性工作領域中的熱情。《親密花園》對今日在此領域中存在已久,且被引發的許多問題,貢獻出新的洞見。 
 
校閱者簡介 
何麗儀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研究 
經歷: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系講師 
   家扶中心、市立療養院心理科督導 
   完形取向輔導訓練講師 
現職:耕心全人發展有限公司諮詢顧問 
 
陳雅英(兼譯者)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 
經歷:中華溝通分析協會之TA專業訓練講師 
現職:高雄縣鳳新高中輔導老師 
   中華溝通分析協會強制性親職教育、家暴認知輔導教育輔導教師 
 
王環莉(兼譯者)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碩士 
經歷:台南縣市家暴急性侵害防治中心約聘心理諮商師 
   台南市婦女會婦女諮詢專線顧問 
現職:南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講師暨諮商輔導組專任輔導老師 
 
譯者簡介 
張碧琴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諮商組博士班  
經歷:展望會、勵馨基金會、台北市社會局特約督導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暨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台中市家扶基金會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輔導員 
 
張廣運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與輔導學系學士  
現職:花蓮縣國風國民中學教師 
 
鄧光雯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都市計劃碩士 
經歷:旅美百大企業公關客服部門  
現職:美語教師及兼職翻譯 
 
謝曜任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研究所博士  
經歷:國立藝術大學講師及諮商中心督導  
現職:台北市東門國小轉導教師 
 
龔寧馨 
學歷: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社區諮商碩士  
經歷:桃園生命線、新竹德蘭兒童中心諮商員及督導  
現職:心理劇訓練師 
 
目錄 
導論 為何是完形呢? 
第一章 親密關係的課題:應用完形理論於伴侶治療的省思 
第二章 接觸與選擇:伴侶的完形治療工作 
第三章 自我整合與對話 
第四章 伴侶與家庭系統內經驗整合的歷程 
第五章 再婚伴侶的心理治療 
第六章 男同志的完形伴侶治療:擴充覺察的療癒基石 
第七章 女同志伴侶的完形伴侶治療:運用於女同志之理論與實務 
第八章 處理再婚伴侶系統 
第九章 完形伴侶團體 
第十章 創傷倖存者與其伴侶:完形的觀點 
第十一章 伴侶的羞愧感:被隱藏的議題 
第十二章 長期關係中的親密與力量:一種完形治療系統取向的觀點 
第十三章 關係的文法:完形伴侶治療 
第十四章 施予及領受 
第十五章 完形夫妻治療的美學 
後記 從美學的視框 
 
校閱者序 
  當你翻閱本書的當下,你想找到什麼嗎?書在架上「呼喚」著你,你是如何把這本書放到手中,此刻的你,眼睛又在瀏覽哪些內容呢? 
 
  這就是完形治療好玩的地方。它可以讓你感覺到「幾分」甚至「一秒鐘」的力量。只是那麼一個短短的剎那,我已做了選擇;從那上千萬個選擇中,我的需求已默默地組成了一個「場域」,以界限摒除其他的選擇,而形成了一個有所區別的場域。也許下一分鐘我的選擇又改變了,但有一個「商議」正在默默進行;一個需求攻佔了我的注意,成為我此刻關注的焦點。當我願意為我的選擇負起責任:覺察它、與它充分對話,我「完形」了、我「改變」了!我的需求滿足了!我的需求因而解構、重新建構。舊的焦點退形了!呵哈!原來如此!學完形透過自我覺察的訓練「我可以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也就隨手可得了! 
 
  那麼本書內容又是如何讓伴侶獲益呢?小芬的分享告訴你: 
 
  小芬去參觀好友新居落成,回來跟先生分享新屋的裝潢、通風是如何的理想;先生臉色卻是愈來愈凝重,最後站起來走開,臨走前冷冷丟了一句話:「你去嫁給她先生好了!」 
 
  小芬大可以老羞成怒的說:「莫名其妙!我只不過在分享,你幹嘛『對號入座!』」於是兩人不再答理對方,冷戰了三天! 
 
  透過完形伴侶治療的協助,兩人看到就小芬說話的當下,彼此的圖象是如此的不同,小芬的圖象是房子的漂亮裝潢……先生的圖象是:你在嫌我沒能力買好房子(背景是:兩人最近才東湊西湊貸款買了一個沒裝潢的房子),你在嫌我不是個有能力的男人。兩人在協助下,經驗到彼此的一致性差異(對特定事物的想法、感覺),於是兩人不但不會因此累積了一個新的「未完成事件」,反而彼此對對方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支持。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案例說明,本書還有更多豐富的理論、詳細的個案解說、不同的伴侶形式(再婚、同志伴侶)、親密與羞愧、抗拒等議題的專題討論、Freud、Kohut、Winnicott與完形代表人物Goodman之理論比較等,都值得你細細去品味(各章簡介請看雅英的譯者序)。 
 
  我喜歡在生活及專業生涯中修鍊、推廣完形,不只因它是一種治療的「技術」,而是一種值得大家都認識的――既能助人助己,又具備「為自己出征」的禪趣的――生命藝術。 
 
  相信透過本書,你的親密關係及伴侶助人專業會有更深且不一樣的「看見」,所以我們決定排除萬難,讓它翻譯付梓。感謝心理出版社的支持,以及眾譯者百忙中的協助完成,今天很高興能與你一起分享它!也許這是我的「投射」,但我可以預見你讀後「呵哈」的表情呢!哈哈!祝你閱讀愉快! 
 
何麗儀 謹筆 
2008年秋天加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