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ry L. Landreth著;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策畫;陳信昭譯
重量:720
ISBN:9786267447970
出版日期:2025/9/16
書籍介紹
本書是Garry Landreth最新版本的教科書,旨在透過遊戲與兒童建立治療關係。書中詳細介紹了兒童中心遊戲治療(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CCPT),這是一個有實證基礎的治療模式,強調理解兒童世界的重要性。這本新版書擴充涵蓋了更多眾所關注的主題,包括CCPT中改變過程的模型以及十三條新的經驗法則,有助於釐清CCPT關係;同時也討論了更深層的問題,例如識別遊戲治療中的情緒阻斷、文化回應性、在看似沒有意義的時候發現意義等。
本書為遊戲治療師提供了關鍵幫助,有助於實務工作者在治療過程的每一階段應對敏感議題。
「這一版大幅更新了大量新資訊,Garry利用他豐富的經驗和智慧,擴展了兒童中心遊戲治療關係的療癒力量。透過個人故事和案例的生動展示,這些新觀點和見解不僅啟發了讀者,也觸動了讀者的心。對所有遊戲治療師而言,這是一本擴展實務深度的必讀書,對於任何致力於更深入理解兒童及其治癒和發展潛能所需的讀者來說,也不容錯過。」
—Sue C. Bratton
北德州大學遊戲治療中心名譽教授及名譽主任
「這一版是一次傑作﹗之前的《遊戲治療》版本已經是經典,難以想像能夠再有所提升。然而,這本新版做到了,且新增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容。這本書既熟悉又新穎,只有Landreth博士能夠做到。這是我教學課程中的基礎教科書,想要了解和從事遊戲治療的人必須一讀。」
—Daniel S. Sweeney
喬治福克斯大學教授、臨床主任,西北遊戲治療研究中心主任
「Landreth博士再次做到了﹗他用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具有洞察力、有意義且實用的框架贈送了兒童治療社群一份禮物。在先前版本的基礎上,Landreth博士提供了對遊戲治療過程的新觀點和反思;而這本新版藉由多個案例和治療過程記錄,讓遊戲治療的動態生動展現,這些都詮釋了Landreth博士的教學要點。每一頁都讓我反思遊戲治療對兒童生活的重要性。」
—Dee C. Ray
北德州大學遊戲治療中心共同主任,董事級教授
作者簡介
Garry L. Landreth, EdD, LPC, RPT-S
美國北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輔導與高等教育學系董事級名譽教授職,「遊戲治療中心」(Center for Play Therapy)創辦人及名譽主任。
譯者簡介
陳信昭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現職:殷建智精神科診所主治醫師
台南市立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台灣心理劇學會認證導演暨訓練師
國際哲卡.馬任諾心理劇機構導演及訓練師
美國心理劇、社會計量與團體心理治療考試委員會認證訓練師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認證督導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監事
教育部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台南一區顧問醫師
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創辦人
經歷:台灣心理劇學會創會理事長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
成大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
台灣遊戲治療學會理事
《台灣心理劇學刊》共同主編
專長:兒童青少年精神疾患之診斷與治療
心理劇實務、訓練及督導
沙盤/遊戲治療實務及督導
目 次
第 1 章 關於我—Garry Landreth
第 2 章 遊戲的意義
第 3 章 遊戲治療的歷史與發展
第 4 章 對兒童的看法
第 5 章 兒童中心遊戲治療
第 6 章 文化回應性
第 7 章 遊戲治療師
第 8 章 督導與遊戲治療訓練
第 9 章 父母是遊戲治療中的夥伴
第 10 章 遊戲室與遊戲器材
第 11 章 關係的開始:兒童的個人時間
第 12 章 有效回應的特質
第 13 章 在看似沒有意義的時候發現意義
第 14 章 治療性設限
第 15 章 如何處理遊戲治療中常見的問題
第 16 章 遊戲治療中的議題
第 17 章 決定治療歷程與結案
第 18 章 密集與短期兒童中心遊戲治療
第 19 章 兒童中心遊戲治療的研究證據
譯者序
最早運用玩具與遊戲接觸個案是近三十年前在台南師範學院(現台南大學)兒童諮商中心從事兒童諮商工作的時候,當時中心有一間大遊戲室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玩具。個案們都很喜歡接觸玩具,有的還相當著迷,甚至時間到了還捨不得離開,而也因為有了玩具,我與個案之間的關係似乎更容易建立。
1999年底剛好有一筆經費可以用來更新我所任職的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兩間遊戲治療室,於是開始汰換那些被蹂躪多年的玩具,並且將兩個房間分別規劃成遊戲治療室和沙盤治療室。當時在台南師院任教於諮商與輔導學系的太太碧玲也在成大醫院精神部兼任治療師的工作,由她負責玩具和迷你物件的採購工作,時常看她大包小包拿著回家,細數著一天的戰果,臉上流露出天真的滿足。等到兩間治療室裝備得差不多的時候,裡面景觀煥然一新,兒童心理治療的環境與硬體獲得大大的改善。當精神科住院醫師輪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訓練的時候,即使對遊戲或沙盤治療並不熟悉,他們也願意開始投入跟兒童個案的遊玩之中,並且驚訝於「遊戲」也能帶來如此好的效果。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的研究生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來實習時,這兩間遊戲室也正是最頻繁運用的空間。
2004年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遷移到醫院正對面的一棟整建後的四層樓房中的二樓,其中規劃出診間、測驗室、團體治療室、家庭治療室、遊戲治療室以及沙盤治療室,整體的兒童治療空間及設施更為完善,提供給住院醫師、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博士班研究生、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研究生更為完整且多樣化的學習場域。
我於2006年離開任職將近十七年的成大醫院,選擇到精神科診所服務,並且設立心理工作室從事心理諮商或治療實務、督導工作,以及心理劇團體。在從事心理治療實務及督導工作中,遊戲、沙盤及角色扮演都是經常運用到的方式。
2010年5月,我在台南創辦了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裡面設有個別治療室、婚姻與家庭治療室、心理劇團體室、遊戲治療室以及沙盤治療室。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的個案一開始以兒童及青少年為主,因此遊戲治療室便是最常用到的一間治療室,有時候個案較多的某些時段還會發生「搶」治療室的情況。於是,我們將沙盤治療室布置成遊戲治療、沙盤治療及談話治療的多重功能治療室。後來,諮商所每年收的諮輔所實習學生日漸增多,學生接的個案又以兒童個案為主,一週中的某些時段就會發生治療室不夠用的情況,因此只好將我的書房貢獻出來,改裝成可以從事談話治療、沙盤治療的雙重功能治療室,以便能夠滿足實際需要。
隨著這些年來對遊戲治療以及沙遊/沙盤治療的熱衷及興趣,我的團隊也翻譯了相關的書籍,前後出版了《策略取向遊戲治療》、《沙遊治療》、《遊戲治療新趨勢》、《孩子的第一本遊戲治療書》、《兒童遊戲治療案例研究》、《經驗取向遊戲治療》、《沙盤治療實務手冊》、《如何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遊戲76 招》、《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沙遊分析—沙遊類別檢核表之應用》、《親子遊戲治療—透過遊戲增進親子關係》、《團體遊戲治療—動力取向》、《親子關係治療手冊》、《遊戲治療必備技術》、《兒童心理創傷後的遊戲治療》、《布偶遊戲治療》等書。另外,為了幫助接受遊戲治療的兒童及其家長更加了解遊戲治療究竟是什麼,我於2020年與當時本應在英國本土就讀插畫研究所、卻因COVID-19疫情肆虐而回台遠距上課的大兒子合作了《遊戲治療到底是什麼?》繪本,由我撰寫內文,大兒子負責插畫,太太也為這本書寫專文推薦,並於隔年(2021年)出版。上述每一本書在遊戲治療領域裡面各有不同層面的功用,期盼能夠對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提供多元的參考資料。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遊戲治療和沙遊/沙盤治療的多元面貌,進而找到我們各自最適合的方法及取向,到後來發現,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
2014年翻譯出版了本書原文第三版(2012年出版)之中譯本,受到許多遊戲治療專業人士的喜愛,對此感到莫大榮幸,也非常慶幸自己有機會翻譯出版這本大師級的教科書。在翻譯及校閱原文第三版的中譯本期間,我重回校園,到長榮大學翻譯研究所進修一年,與一群年輕人一起研修口譯及筆譯課程,享受擁有學生證的優惠樂趣,並再度體會考試的緊張。在修習英進中筆譯課程期間,我還以此書第三版與第一版的某些翻譯段落作為研究樣本,據以寫出期末報告,並且獲得教授極高的評價。
經過十二年之後,眾所期盼的原文第四版終於在2024 年正式出版,我當然迫不及待地與出版公司洽談翻譯事宜。在第四版中添增了不少內容,包括有新增章節、新增主題、新增遊戲治療摘錄,以及新的經驗法則,連喬治福克斯大學(George Fox Uinversity)臨床主任暨西北遊戲治療研究中心主任Daniel S. Sweeney教授都在推薦中稱許:「這一版是一次傑作!之前的《遊戲治療》版本已經是經典,難以想像能夠再有所提升。然而,這本新版做到了。」喜歡兒童中心遊戲治療的讀者必定能夠在這本書中發現之前的某些疑惑獲得解答,因而更加喜愛這個取向;還沒有涉獵這個取向的讀者也可以透過本書,一舉讀得兒童中心遊戲治療的經典傑作。感謝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全體諮商心理師的大力推薦,諮商所在今年5月營運滿十五年,端賴行政與心理師們的通力合作,才能在佛系經營管理之下越走越穩。同時,非常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以及汝穎執行編輯的協助,方能使此書得以順利出版。
本書雖經多次校閱,疏漏尚且難免,還望各位先進不吝指正。
陳信昭
2025年2月
於台南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