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玫君著
開數:18
頁數:336
ISBN:9789861917849
重量:550
出版日期:2017/09/21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Kp9knn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pWYd0a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dXa03M
書籍簡介
本書為2005年《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之改版,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書籍。理論的部份加入近年兒童戲劇教育相關之理論與策略,綜合整理幼兒遊戲與戲劇教育相關的名詞、定位、內涵、歷史沿革等不同的面向,建立一套具系統性的理論,使讀者了解戲劇教育的全貌。實務部份,作者統整多年現場教學與研究的心得,並呈現幼兒園的戲劇教學案例,以幫助讀者更容易進入戲劇教育的世界中。最後,作者也將本書中理論與實務驗證的研究過程與方法,統整呈現於最後一章,提供有志從事戲劇教育研究的同行參考。
作者簡介
林玫君 教授
現任:
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教授
《戲劇教育與劇場研究》期刊主編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SSCI)編輯顧問
台灣戲劇教育與應用學會理事長
學歷:
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組學前教育博士
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戲劇教育碩士
經歷:
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創系主任
教育部幼兒園美感及藝術教育扎根計畫主持人
教育部幼托整合國家課綱美感領域主持人
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香港幼兒戲劇教育計畫海外研究顧問
英國Warwick大學訪問學者
美國華府George Mason大學訪問學者
論文及譯/著作:
幼兒美感暨戲劇教育及師資培育等相關論文數十篇
《兒童戲劇教育: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著作,復文,2016)
《幼兒園美感教育》(著作,心理,2015)
《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著作,心理,2005)
《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程》(編譯,心理,1995)
《創作性兒童戲劇進階: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程》(合譯,心理,2010)
《酷凌行動:應用戲劇手法處理校園霸凌和衝突》(合譯,心理,2007)
兒童情緒管理系列(譯作,心理,2003)
兒童問題解決系列(譯作,心理,2003)
兒童自己做決定系列(譯作,心理,2003)
《在幼稚園的感受:進森的一天》(譯作,心理,2002)
目錄
第一章 兒童戲劇教育基本概念
第一節 兒童戲劇教育之定義
第二節 兒童戲劇教育之定位
第三節 兒童戲劇活動之異同
第二章 兒童戲劇教育功能與內涵
第一節 兒童戲劇教育之功能
第二節 兒童戲劇教育之藝術內涵與元素
第三節 兒童戲劇教育之組織成員
第三章 兒童遊戲與戲劇教育
第一節 自發性戲劇遊戲
第二節 自發性戲劇遊戲之發展
第三節 兒童戲劇教育和戲劇遊戲之比較
第四章 戲劇課程之意涵與模式
第一節 戲劇課程之統整意涵
第二節 美國兒童戲劇教育之發展
第三節 英國戲劇教育之發展
第四節 三種戲劇課程模式
第五章 幼兒園多元戲劇課程
第一節 幼兒園的多元戲劇課程發展
第二節 隨機性的戲劇扮演遊戲
第三節 主題引導的戲劇扮演遊戲
第四節 議題性的戲劇教育活動
第五節 創造性的戲劇教育活動
第六章 兒童戲劇教育之教學
第一節 教師與幼兒的關係
第二節 教室中的生活規範
第三節 戲劇帶領之變化因素
第七章 肢體與聲音之表達與應用
第一節 韻律活動
第二節 模仿活動
第三節 感官想像活動
第四節 聲音與口語表達活動
第五節 口述默劇
第八章 故事戲劇
第一節 故事戲劇流程
第二節 故事之導入—選擇與介紹
第三節 故事之發展—引導發展
第四節 故事之分享—計畫與呈現
第五節 故事之回顧與再創—反省檢討與二度呈現
第九章 戲劇教育之研究與未來建議
第一節 行動研究方法
第二節 合作對象
第三節 行動省思
第四節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上課教案內容與反省記錄初稿
附錄二 系統分析一覽表
附錄三 單次教案總檢討與系統編碼
序
讓戲劇教育 許給兒童一個未來
記得筆者在美國讀書時,每次參加臺灣學生的聚會,就會有人問起主修學門,當筆者介紹自己專攻的是「兒童戲劇教育」時,就會有人好奇的問:「你以後是要教兒童表演戲劇嗎?還是要寫兒童劇本?」當時,自己也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如何運用它,只知道戲劇教育是一種讓兒童以自己的肢體口語來「創造」想法、「表現」自我的學習方法;而非傳統以「表演」為主的戲劇演出。只是當時學得太早,即使在美國一般教育系統,都還在發展階段,更何況是20年前的臺灣教育體系。
轉眼完成了學業,筆者於1992年初回臺灣,順利進入臺南師範學院幼教系任教,也開始引入「創造性戲劇」相關的課程,並在隔年完成《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一書的翻譯。由於它的教育理念和兒童自發性的扮演遊戲有許多共通之處,都重視學習者的「正面情意」、「內在動機」、「內在現實」,以及「身體口語的即興表現」,因此這本書出版後,受到臺灣、港澳地區幼教老師們的歡迎,也成為他們在學校實驗另類教育方法的第一本入門書。而筆者也持續在幼兒園進行本土研究,和現場教師一起進行戲劇教育的行動實踐與反思—《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就在2002年3月完成,由供學出版社發行,之後又在2003年由供學重印,至2005年轉由心理出版。
正值全球邁向千禧(2000年)之際,臺灣中小學課程也開始有了轉變,隨著美感及藝術教育的普及,在九年一貫的課綱中,特別將「戲劇和舞蹈」綜合成「表演藝術」,加入了「藝術與人文」領域。而為了因應表演藝術課程師培與研究之需求,戲劇教育相關系所開始在師培大學成立。同時,幼托整合後教保活動大綱中,美感領域也將「戲劇扮演」納入其學習面向,成為幼兒園中美感教育的重要媒介。從上述臺灣的教育改革發展中,可以發現無論幼兒園或中小學階段,「戲劇/表演藝術教育」在藝術課程的地位逐漸受到重視,相關的師培與課程研究也日漸普遍。
在亞洲華人地區,受到教育創新的風潮,各國也想研究新的教育方法,來為學生準備面對21世紀的挑戰。從港澳到日韓、新加坡等國,有許多戲劇教育者積極提倡以「戲劇來翻轉學習」,著手翻譯戲劇教育書籍、開設師資課程、進行研究、舉辦各類研討會及工作坊等活動,使得這個原來以「戲劇」出發的教育方法受到大家的歡迎與重視。近年大陸也開始對於「兒童戲劇教育」產生濃厚的興趣,尤其在學前階段,無論在師資培育單位或幼教機構,對這個已經在華人地區發展了近20年的教學方法,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因此,筆者於去年初開始積極整理相關資料,以《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的內容為主要架構,依據華人地區的讀者需求,重新撰寫課程實例的部分,並將原書中研究相關的部分獨立成章,同時加入英美兒童戲劇教育發展的歷史,以滿足讀者不同的需求。
本書第一章說明「兒童戲劇教育」的定義和範圍,並分析其與「兒童戲劇活動」在概念與定位上的差異,同時釐清一些相關的名詞。接著於第二章第一節說明戲劇教育對兒童發展的貢獻,使教育決策單位、學者、教師及家長相關人士能夠了解其價值與功能;另外,由於戲劇教育本身就是戲劇元素的展現,在第二章第二、三節中,筆者針對戲劇藝術之內涵、戲劇與劇場藝術之基本架構及戲劇教育之參與人員等面向作一個完整的理解。最後,筆者從「自發性戲劇遊戲」的理論中,發現戲劇教育與兒童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本書將在第三章中,分析兒童遊戲的本質及自發性戲劇遊戲的發展,再與戲劇教育的本質及內涵進行比較,藉此提醒大家在設計課程與帶領活動時,要以兒童遊戲的本質為基礎。
戲劇教育發展至今已近百年,隨著學者們的推廣與應用,各種戲劇課程應運而生。筆者在學成歸國之初,也曾以美國的課程架構為藍本,嘗試在臺灣幼兒園中進行臨床教學工作。從兩次的行動研究中,獲得許多實務教學與反省機會,同時也發現單從某種課程觀點來探討戲劇教育課程有其限制,必須從多元的角度來思考這方面的議題,這也引發筆者對幼兒教育中的統整課程及英美各種戲劇課程模式的興趣。因此,在第四章第一節中,將討論戲劇教育與統整課程之關係,而第二、三節則分別探討美國及英國的戲劇發展,最後在第四節中,則分析三種代表性之戲劇課程模式並比較個別課程的特色。
在幼兒園中,戲劇活動該如何設計,以符合幼兒發展及實際課程的需要?若是配合學習區,幼兒的戲劇遊戲要如何納入戲劇活動的範疇?如何連結不同的戲劇活動,使其能夠自然地融入幼兒園的課程與幼兒的生活中?在本書第五章中,筆者將依據先前的研究,將幼兒自發性戲劇納入考慮,提出一個課程架構,進而發展出四種可行的幼兒園戲劇教育型態,最後並以實例說明各種型態執行的方式。
雖然兒童戲劇課程在國外已經發展多年,但卻缺乏適合在地教學模式的實驗。因此筆者在幼教系任教時,依據美式創造性戲劇課程的架構,在幼兒園中進行實驗教學的研究。透過文獻探討、行動研究及系統分析等方法,執行記錄、反省並分析實際30次之教學歷程。此項研究結果對創造性戲劇入門課程與教學所面臨之問題與解決過程,做了詳實的記錄與剖析。經過重新編排與整理,筆者將於第六章呈現此研究在教學方面之結果;而於第七章分享此研究在「入門課程部分」之行動反省。
然而,兒童戲劇教育帶領的方法相當多元,在前述的研究中,筆者只完成「肢體與聲音之表達與應用」入門課程的研究。對於另一類戲劇課程—「故事戲劇」之相關內容及應用,仍未有機會探討。故筆者又於隔年整理故事戲劇相關資料,利用本土的故事,在幼兒園中進行教學活動。此次教學研究結果將呈現於本書第八章,其中將針對「故事戲劇」之教學歷程如:「暖身及準備」、「呈現主題」、「引導發展計畫」、「呈現故事」、「檢討評鑑」及「二度計畫與呈現」等各階段之相關問題,提出討論。最後,為了使讀者對於在教室中如何進行兒童戲劇教育行動研究有完整的了解,筆者於第九章整理原書《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中與研究相關的部分,希望能夠建立一套戲劇教學研究的模式,提供有志從事戲劇教學研究的學者或現場教師參考。
本書舊版雖已出版多年,但其中無論是戲劇教育之名詞與定位、基本藝術內涵、自發性戲劇遊戲及兒童發展理論等兒童戲劇教育相關之說明,仍是華人地區從事戲劇教育工作與師培的重要參考。另外,在幼兒園中戲劇課程的模式、戲劇教學省思,甚至行動研究等,也是戲劇教育教學實踐中常用到的參考資料。故希望透過新版的發行,為華人地區的兒童戲劇教育發展盡一份心力,讓所有的兒童都能以「戲劇」的方式探索內在的潛能、主動自發地學習、勇於面對未來的挑戰,許他們一個未來。
臺南大學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林玫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