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祖琳主編;馬祖琳、戴文菁、臧瑩卓、林意紅、愛彌兒幼兒園教學團隊著;高琇嬅策劃
開數:16
頁數:272
ISBN:9789861912523
重量:735
出版日期:2009/04/08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VjbbLY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44VVWL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WkKKx9
書籍介紹
國內有關積木的書籍非常稀少,本書所涵蓋的議題最完整,包括:積木的類別、功能及發展歷史、如何設計積木角、如何在積木角引導孩子深入探索,以及多個實際教學案例。邀請多位學有專精及經驗豐富的學者專家共同執筆,針對每個實際教學案例作深入剖析,幫助讀者了解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關係,為現場幼師的入門書。──林佩蓉
愛彌兒幼兒園平日落實學習區活動,提供幼兒豐富的積木建構遊戲,故幼兒除了應用積木實施方案,扮演「社會性戲劇遊戲」,也實踐了「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CTM) 於《學校數學之原則與標準》(2000) 中之五項數學「歷程標準」,即「解題、溝通、推理、連結和表徵」。──許惠欣
書內篇篇精彩的課程紀實,讓我由衷佩服愛彌兒教室中教師們高專業性的教育行動,也讓我嚮往回觀幼兒園教室中的生活。若回到Froebel所建構之幼兒教育內涵的觀點,那「積木」更是具專業品質幼兒園不容忽視提供給孩童的「恩物」。──倪鳴香
一本不論是積木課程活動的發展實例或是活動後的課程解析,都能吸引著閱讀者,不斷反芻與再三玩味的幼教積木課程專書。──張斯寧
作者簡介
馬祖琳
美國普渡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戴文青
美國密蘇里大學兒童發展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曾任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研究企劃專員
著作:《學習環境的規畫與運用》(1993年,心理出版社)
臧瑩卓
美國南加大幼兒教育碩士
新生醫護管理專校幼兒保育科講師
曾任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研究企劃專員
編著:《嬰幼兒學習環境:理論與實務》(2006年,群英出版社)
林意紅
美國Bank Street College幼兒教育碩士
曾任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研究企劃專員、永春分校園長
撰述:《甘蔗有多高》(2001年,信誼基金出版社)
《鴿子》(2002年,信誼基金出版社)
愛彌兒幼兒園教學團隊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日,高琇嬅老師在台中市創辦愛彌兒幼教機構,擁有一群追求幼兒教育核心價值,不受市場功利思潮影響的專業團隊(高琇嬅老師曾任慈明高中代理校長,並於二○○四年協助佛教普暉法師於台中市創辦私立慎齋小學)。
目錄
第一篇 基礎篇
chapter 1 積木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積木的發展與演變
第二節 積木的類型
chapter 2 幼兒積木遊戲的發展與功能
第一節 積木遊戲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積木遊戲的教育功能
第三節 支持性的積木遊戲情境
chapter 3 積木的教學運用
第一節 積木區環境設置
第二節 老師在積木區的角色
chapter 4 愛彌兒主題課程實例—用積木蓋的書店
第一節 「用積木蓋的書店」課程紀實
第二節 「用積木蓋的書店」課程解讀
第三節 以建構主義為出發點,透視孩子探索認知概念的歷程
第二篇 表徵篇
chapter 5 幼兒積木創作的表徵經驗
第一節 積木的媒介功能與價值
第二節 表徵觀點的積木遊戲
第三節 積木遊戲的表徵經驗階段論
第四節 認知遊戲觀點的積木遊戲
chapter 6 幼兒表徵能力的成長軌跡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兩歲小小孩的方案—積木區的娃娃車
第二節 積木娃娃車活動分析
chapter 7 自由創作與想像的表徵形式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迷宮
第二節 積木迷宮活動分析
chapter 8 戲劇遊戲場景的建構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圓形棒球場
第二節 積木棒球場活動分析
chapter 9 幼兒表徵能力的創塑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從「樓梯」到「天橋」
第二節 從「樓梯」到「天橋」活動分析
chapter 10 視覺世界的表徵轉化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用積木蓋出愛彌兒旅順分校
第二節 用積木蓋出愛彌兒旅順分校活動分析
chapter 11 科學本質的創作與問題解決歷程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單位積木蓋的「溜滑梯」(中班)
第二節 中班孩子建構「溜滑梯」的學習經驗
第三節 積木溜滑梯活動分析
chapter 12 力學原理的科學遊戲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彈珠溜的「溜滑梯」(大班)
第二節 大班「溜滑梯」遊戲活動分析
推薦序
積木是孩子建構幾何與結構力學基礎概念的秘密武器
文/林佩蓉博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第七任理事長
「從遊戲中學習」是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教學原則之一,強調老師要多提供學前階段孩子自主遊戲的機會,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不僅能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有多方面的學習。而積木正是符合此一原則且能達成幼兒教育目標的最佳工具之一,因為積木能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及創意、滿足其快速堆疊搭建出建築物的成就感,而積木也是孩子探索基礎幾何及結構力學概念的重要媒介。
遺憾的是,因為積木較佔空間、費用較為昂貴,以及市場上強調讀寫算符號的學習、不重視孩子自主遊戲的學習,當今在幼教現場,很少幼兒園像本書的愛彌兒幼兒園一樣,在每間教室及園所的資源教室皆規劃了積木角,提供多樣的積木型式,包括:單位積木、大型的中空積木,讓孩子每天都有自由遊戲時間,利用多樣的積木建構出各式房屋、橋樑,從遊戲中學習。
也因為愛彌兒幼兒園的不隨波逐流、不跟著市場起舞、堅持回歸教育的本質及落實幼教專業的理念,所以我們在本書中,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愛彌兒孩子的圖像與眾不同。我們看得到,愛彌兒孩子在搭建積木的過程中,發展出更高層次的社會互動能力(在遊戲型態上,從獨自遊戲、平行遊戲到合作遊戲)、認知思考能力(在問題思考上,從關注所搭建之建築物造型像不像的單一面向思考,到關注建築物結構穩不穩、是否具備特定功能、是否美觀的多面向思考),以及符號表徵能力(在構想或成品的繪圖紀錄上,從簡單、想像到複雜、寫實)。
國內有關積木角的書籍非常稀少,本書不僅是最新,所涵蓋的議題最完整,也是唯一呈現本土教學案例的一本,內容豐富,包括:積木的類別、功能及發展歷史、如何設計積木角、如何在積木角引導孩子深入探索,以及多個實際教學案例。另外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邀請多位學有專精及經驗豐富老到的學者專家共同執筆,並請馬祖琳老師針對每個實際教學案例做深入剖析,幫助讀者了解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關係,很適合做為現場幼師的入門書。
本書的出版不僅對幼教實務工作者在如何進行積木教學上有重要意義,對學術研究工作者在幼兒探索積木過程中,如何建構一些學科概念上也有重要意義。我嘗試從本書愛彌兒幼兒園多個積木教學案例中,歸納出本土孩子探索積木的幾個時期:
一般而言,孩子一開始在接觸積木時,通常事前並無特定構想,而是一邊把玩,一邊探索,利用隨機分類、組合、排列、堆疊……以了解積木的物理性質(例如:積木硬硬的、角尖尖的,形狀大小或長短不同)及搭建技巧(例如:積木可以怎麼玩?在把玩過程中,發現積木可以用來堆疊、圍堵或架橋等)。
隨著對積木物理性質及搭建技巧的熟悉與了解,孩子對積木的探索會進入到另外一個時期—使用積木表徵構想,例如:想要用積木蓋出溜滑梯、天橋、101大樓或愛彌兒的園舍建築,且在使用積木搭建出建築物的過程中,會開始關注不同面向的問題,而思考與解決這些面向的問題,會促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建構了一些攸關數量、幾何及結構力學的基礎概念,雖然孩子未必知道或使用與這些學科概念有關的專有名詞。
孩子在使用積木搭建出建築物的過程中,首先最關注的問題,是如何使用積木搭建出與構想中真實物體或建築物外觀造型相似的成品,他們會直接選擇形狀與建築物外觀造型看起來相似的積木作代表,例如:孩子要蓋車子,以一塊積木當成一輛車;之後,孩子會想要搭建出更大型、與物體或建築物外觀造型相似的成品,此時孩子會運用更多的積木隨意組合、堆疊,例如:孩子想要蓋可以坐的大車,於是以大型積木當作車底,不斷往上堆疊,然後跨坐於堆疊的積木上,稱它為"March"。
由於孩子很關注積木所搭建出的成品,是否與構想中真實物體或建築物的外觀造型相似,促使孩子對於積木之幾何基本圖形的覺察,以及幾何基本圖形的分解與合成之敏感度會大大提升,例如:不同形狀的積木,組合起來會變成什麼樣的形狀?要搭建出March車,需要利用哪些不同形狀的積木組合起來才像?甚至孩子因此對積木的數量及比例也會有所了解,例如:孩子發現四倍塊積木等於兩塊雙倍塊積木,也等於基本塊積木,使用四倍塊積木搭建橋墩不夠時,可以使用雙倍塊或基本塊積木替代。
隨著孩子解決搭建物體或建築物造型像不像的問題之後,孩子開始關注結構力學方面的問題—怎麼搭建物體或建築物才比較穩固不會倒塌?藉由不斷解決倒塌的問題過程中,孩子會發現,大塊積木要放在下面搭建比較穩固,同數量橫放往上堆疊的四倍塊積木,會比直立並排圍堵的四倍塊積木不易倒塌,而搭建101或愛彌兒園舍建築的城牆時,單橫排和雙橫排的積木交錯堆疊上去會比未交錯堆疊上去更加穩固,就如同坊間真實磚牆單橫排和雙橫排磚塊的交錯排列。
克服了積木成品造型看起來更加寫實、結構更加堅固的問題之後,孩子自然會把焦點轉移到積木成品能怎樣玩才好玩?是否具備特定功能?為了能玩,要更好玩,孩子會想要搭建出更大型、更立體、具備特定功能的成品,例如:孩子搭建出造型看起來有點像但人無法乘坐的車子,更進一步會想要蓋自己可以坐的March車,再進一步又想要蓋很多人可以一起乘坐的娃娃車;蓋天橋,要如何搭建才能讓人真的可以走上去;蓋棒球場,要如何搭建才能讓人真的可以坐上去;蓋迷宮、溜滑梯或彈珠遊戲,要如何設計與搭建才能讓人覺得有趣好玩……等。
孩子為了要達成讓所搭建的物體或建築物具備特定功能的目標,必須重新整合並延伸先前搭建積木的所有經驗,並思考造型、結構與功能三者的動態關係,重新搭建出理想中的成品。在此更高難度的任務與挑戰過程中,孩子不僅培養出合作學習的態度與能力,對於積木搭建的技巧、數量形與結構力學的學科基本概念有更深刻的體驗與理解,甚至因為積木搭建的主題不同,也培養出其他方面重要的概念或能力,例如:彈珠溜滑梯的遊戲中,孩子經驗了重力、磨擦力的實驗;迷宮的遊戲中,孩子探索了空間方位的概念。
總之,這本書不僅開啟了研究幼兒如何探索積木的一扇窗,也開啟了研究老師如何進行積木教學的一扇門。我深覺愛彌兒幼兒園的孩子是幸福的,期望有更多幼師及幼兒園願意加入幼教幸福列車的營運,參考本書發展積木教學的課程案例,讓更多的孩子能像愛彌兒的孩子一樣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