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 H.Jacobs著;盧美貴策劃與校閱;盧美貴、謝美慧等譯
開數:18
頁數:300
ISBN:9789577029379
重量:450
出版日期:2006/10/02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9OlqrX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KpG5rR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nEK21v
書籍介紹
使用學校行事曆來計畫教學的進度,已是目前教師行之有年之事。然而,現在教師只要用一個標準化的電腦文書處理軟體,就可以蒐集到有關教學的即時資訊,而這些資訊也都可以轉化為「課程地圖」。這些課程地圖提供教師一個清晰的圖像去了解自己授課班級,在學期中到底發生或學習到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課程地圖最為顯著的優點在於統整課程:當課程地圖發展到學校每個年級都使用時,教師們不但可以看到每個年級詳細的課程地圖,也可以綜覽每個學校或學區整體的「大地圖」。他們可以看出有哪些教學主題是整合在一起的,而哪些主題是應該整合卻尚未整合在一起的。
在「課程地圖」一書中,Heidi Hayes Jocobs說明創意運作「課程地圖」的七個步驟,包括:從資料蒐集到持續的課程檢視。她討論到提問「關鍵問題」,以及反映出教師應該知道設計什麼樣的評量來關心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本書中,她同時也提供美國大部分學區「課程委員會」更有效發揮功能的機會。
本書內容涵蓋了美國超過二十所以上真實學校的課程地圖案例,這些案例學校在發展課程地圖的過程,本書都有詳實的描述與報導。
Heidi Hayes Jocobs 是《課程統整:設計與應用》(Integrated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ntation)一書的作者,她也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
欲知更多有關「課程地圖」,請查詢網站:http://www.ascd.org
策劃與校閱
盧美貴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考試院教育行政高考及格
經歷:現任吳鳳技術學院幼保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嘉義大學幼教所、國立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兼任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研究所教授,以及幼兒教育系教授兼任系主任
經常應美英港澳及大陸等地幼教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以及專題演講
臺北市、嘉義市政府教育委員會顧問、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文教董事
譯著者團隊
謝美慧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博士
經歷:現任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
私立長庚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
許明珠
學歷: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博士生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幼教教學碩士
經歷:現任臺北市立育航幼稚園園長
桃園縣私立育林幼稚園、臺北市內湖區華泰幼稚園教師
臺中縣中信托兒所教師兼主任
臺北市成德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教師兼園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幼兒教育小組輔導員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幼稚園戲劇教學」研習班講師
私立長庚技術學院及德育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昌志鵡
泓昌科技有限公司資訊工程師
勞委會泰山職訓局電腦網頁設計講師
兆福企業有限公司資深電腦顧問工程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生
姜孟婕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
郭家華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
陳青怡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
陳盈詩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
詹喬雯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生
教師群
何嘉盈、李丹薇、李珮甄、李 榛、林春蘭、
姚宛均、袁小梅、張秀琴、張瑞玲、莫運如、
陳巧玲、陳杏芳、湯怡頌、楊碧蓮、楊繼敏、
劉麗毓、潘彩玉等教師。
目錄
第一篇 課程地圖—統整課程與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評量
第一章 行事曆課程地圖的重要性 盧美貴、陳盈詩
為何要有課程地圖?
第二章 課程地圖的程序 盧美貴、陳盈詩
一、步驟一:搜集資料
二、步驟二:從頭到尾仔細閱讀
三、步驟三:多元小團體的回顧與討論
四、步驟四:大團體的回顧與檢視會議
五、步驟五:判定有哪些資料是可以立即的修正
六、步驟六:判定哪些事件需要長期的研究與發展
七、步驟七:永續性的循環檢視
第三章 課程地圖的回顧、分析與發展 盧美貴、郭家華
一、任務一:閱讀課程地圖以獲得資訊
二、任務二:確定課程地圖,釐清鴻溝所在
三、任務三:釐清課程重複的部分
四、任務四:確認可統整之處
五、任務五:達到學習標準的評量
六、任務六:適時檢核
第四章 透過關鍵問題使課程地圖更精鍊 盧美貴、陳青怡
一、關鍵問題的意涵
二、用範圍與順序性來尋找關鍵問題
三、關鍵問題的規準
第五章 運用課程地圖進行發展性評量 謝美慧、姜孟婕
第六章 廢除課程委員會的個案 謝美慧、詹喬雯
一、傳統的方案:課程委員會議
二、課程委員會之外的選擇
三、會議、研究成員和專案小組的組織
第七章 實務工作實施課程地圖的歷程 謝美慧
一、南區Magnet學校課程地圖的實施
二、偏遠地區課程地圖的實施
三、紐約市郊一所學校課程地圖的實施
四、課程地圖:一位中學英語教師課程科技化的運用
五、農業地區課程地圖的實施
第二篇 課程地圖—國內幼稚園的試驗與應用
第八章 研究緣起—挑水乎?掘井乎? 盧美貴
一、賦予舊場域新生命—育航幼稚園狀態(基準點)
二、園所本位課程發展—創新經營方向
第九章 文獻探討 盧美貴
一、幼稚園本位經營發展與任務
二、多元智能在教育上的意義及其內涵
三、多元智能課程的實施—迷思與省思
第十章 研究目的 盧美貴
第十一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盧美貴、許明珠、昌志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架構
四、研究步驟與進度
第十二章 研究歷程—破繭而出許明珠及育航全體教師
一、蛻變的開始
二、破繭而出
第十三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盧美貴、許明珠
一、雖符合歐美1970年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字義,但研究視野有限
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實踐不夠落實
第十四章 省思與展望許明珠及育航全體教師
一、教師的省思
二、展望
第十五章 結語—回首天藍再出發 盧美貴、許明珠及育航全體教師
校閱序
學校本位課程是一種「強調參與、草根式的課程發展,是一種重視親師生共享決定與創造學習經驗的教育哲學」。上下「啐」與「啄」的親師生共同協力支持,才是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成功的動力。在一片學校教育改革聲浪之中,瞭解目前我國社會有關「權力的再建構化」、「知識的再概念化」,以及「學校文化的再生」等三方面的現況,將有助於學校的重建與革新工作。
就「權力的再建構化」而言,傳統課程發展是由上而下的模式,教育行政人員、學者、專家往往成為主導課程的力量,其權威性是不容挑戰的。因此歷年來課程改革僅是在授課時數的增減、教學科目的分與合打轉,大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較少有根本性的改革。因此,在課程發展最下層的教師就成了課程或教材的消費者,長久以來便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疏離。因此從理念課程到實踐課程間,無形中就喪失了許多的「原味」,所謂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常是「具文」的參考文件,教育改革也就形成了「空想」或「幻想」,教師們似乎長期扮演著「被改革」的角色。
因此,以往課程發展中的權力結構(由上而下的支配關係)必須重新建構,教師們不應成為「特別權力關係」下的「乖乖兒」,而應賦予專業自主權發揮的空間。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就是以橫向的權力分享來取代垂直的支配關係,在這種權力關係下,教師才能「增權賦能」。學者、專家及教師是一種分工而合作的關係,教師間也是一種協同與合作體。
在「知識的再概念化」方面,由於社會急遽變遷、知識累積、創新與傳遞、學生身心條件的改變,課程發展乃反映此變動與需求,尤其對學校革新的認知,更應與時推移。然而由於過去課程發展的保守與一元化,不僅教師自廢武功(deskill),連上層的課程決策者,更無法與社會變動的脈動相通。因此,減少知識的層級性與支配性,轉向「知識橫向間的連結」與知識的流通性,也形成一股新的潮流。課程發展需要新的思惟與建立知識開放體系的素養。換言之,課程所教的知識,不能化約為「書本知識」,它與生活應具動態的契合。知識一方面反映革新與蛻變的本質,同時它的結構不是單一垂直和階層性的上下連貫關係,而且是知識流通性或流動性的連結。所以教育工作者對這種知識的認識應重新「概念化」,才能了解知識的本質和效用。
如何讓「學校文化再生化」應是學校重建的重大課題,「價值」是課程發展中不能逃避的重點,這不僅影響課程內容選擇的內在問題,同時它也受制於長久以來價值觀所沈澱而成的「學校文化」。在教育改革中,很明顯可以看出為何有的學校在各方面表現得相當積極而有成效,但也有不少「虛擬應付」、「陽奉陰違」的學校。當然在一元化思想主宰的時代中,要形成勇於創新、勇於求變的學校文化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若能形成「尊重差異」、「同情與理解」、鼓勵創新的多元價值觀,當有助於良好學校文化的塑建。過去學校文化中充滿「自掃門前雪」的本位主義,表面上總是尊重專業自主,事實上並未真正與同事相互參佐、溝通、協調,這種「單兵作戰」的心態,在今日校園文化中是相當普遍的,也是使教育改革無法落實的主要原因。
由上對下傳統課程模式邁向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後現代,拿捏什麼才是「應然」與「實然」或「師生」與「當地」所需的課程內涵的確並非易事。Heidi Hayes Jacobs日曆式行事曆「課程地圖」正好提供學校與老師在發展本位課程時,一種相當不錯的記錄與省思工具。它的步驟包括: 搜集資料; 初步審查; 小組討論; 團體會議; 決定可立即修正的項目; 決定需要長期計畫的研究項目; 討論的循環是永續的;一個發展本位課程的學校,必須確實掌握這七個步驟循環檢證自己學校的課程與文化。
課程地圖是學校課程運作的藍圖,它說明了課程運作的情形。運用課程地圖,學校所有教師均能扮演藍圖的編輯角色,同時也運用它去審查課程需要修正與再確認之處。
Jacobs六個具有執行性的工作任務,讓使用課程地圖的全體教職員創造一個可使用的、有活力的,以及全面的課程藍圖。當檢示課程時,全體教職員透過課程地圖的架構,使他們獲得有關課程的資訊、釐清盲點與鴻溝、搜尋出課程重複的地方、發現課程可融合之處、使用能達到學習標準的評量,同時適時地檢核課程發展的脈絡。
本書第一篇為原文的翻譯,係研究者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兒童發展研究所,以及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上課所採用的參考用書;在使用多年以及到各校專題演講之後,老師及研究生們都覺得這不僅是國內推動學校(園所)本位課程,在發展的歷程與成效檢核必備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是突破國內推動學校(園所)本位課程瓶頸的工具。第二篇係育航幼稚園與本人榮獲94年度教育部顧問室「創意教師行動研究計畫」的成果,或可供各個學校與幼稚園運用「課程地圖」的參考。
本書的翻譯與試驗推展能順利出版除了要感謝「教育部顧問室」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給予研究者與臺北市育航幼稚園「課程地圖—在幼稚園本位課程的應用」的獎勵與經費外,更要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的肯允出版,以及高碧嶸執行編輯的用心。
在研究所上課期間針對有關「課程地圖」理論與實施上,我和研究生們有過不少的互動與討論,這些老師與同學們是本書出版時要特別致謝的:佳燕、佩韻、呂琳、一秀、育吟、雅慧、怡真、芙桃、虹伶、梨美、欣怡、桂治、文姬,以及伊佩、淑純、雪卿、欣宜與穎韻等人,尤其要特別感謝家華的協助校對;此書雖是本人與謝美慧助理教授在嘉義大學幼教所與研究生定稿出版的,但是如果沒有上述諸位老師與同學們的助力,此譯著也許不會出版,或許將永遠只是上課使用的參考用書而已。
「試驗」與「應用」部分要感謝許明珠園長、潘彩玉組長、昌志鵡資訊師與育航幼稚園的團隊老師們,沒有這個長達一年的試驗基地,課程地圖的理論就永遠無法在臺灣的幼稚園實施與修正。
Jacobs另一本姐妹作《Getting Results : with Curriculum Mapping》也將於近日在心理出版社出版,敬請各位期待!此外,國立教育資料館鑑於Jacobs理論與實務在美國推展的紮實與成功,已將在美國K-12年級各校試驗的菁華錄影帶中譯出版,歡迎各位閱讀此書時同時欣賞及參與錄影帶教學的討論,理論與實務的搭配運用,相信您我的教學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者在閱讀與幼兒園試驗此書的內容之後,深覺這正是國內推動學校(園所)本位課程,在「眾聲喧嘩」各說各話之際,相當不錯的歷程記錄與檢核工具,希望學校校長及教師們都會喜歡這本書。
盧美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