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瓊珠編著
開數:18
頁數:288
ISBN:9789861913728
重量:500
出版日期:2010/09/01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43kZxD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mvWEVM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n5QeeX
書籍介紹
《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是一本結合理論、研究與實務的書,本書希望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之上,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讀者介紹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讓實務與理論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第二版中,編著者再增加研究結果與討論的份量,以及教學省思與回應,讓讀者體察教學研究的各種面向,包括發現、困境與解套。
編著者簡介
王瓊珠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哲學博士(主修特殊教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
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經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助理教授
國中教師
著作:關於學習障礙與閱讀障礙或教學之期刊論文、國內外會議論文、專書文章共計六十多篇。編著之專書有《學習障礙──家長與教師手冊》、《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突破學習困難──評量與因應之探討》(主編)、《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主編)。
目錄
PART I:基礎篇
第一章 閱讀的基本觀念
第一節 閱讀的定義
第二節 閱讀的發展
第三節 閱讀成分分析
第四節 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
第二章 文章結構與閱讀理解
第一節 故事體文章結構
第二節 說明體文章結構
第三章 閱讀教材難度分析
第一節 從數據分析難度
第二節 從檢核表分析難度
第四章 閱讀障礙的研判
第一節 閱讀障礙相關名詞解釋
第二節 閱讀障礙定義新解
第五章 故事結構教學
第一節 故事結構的意涵與理論基礎
第二節 閱讀障礙者的故事基模研究
第三節 故事結構教學的相關研究
第四節 有效的故事結構教學原則
第六章 分享閱讀
第一節 分享閱讀的理念基礎
第二節 分享閱讀的方法
PART II:研究篇
第七章 分享閱讀加故事結構教學研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第八章 教師觀察紀錄與省思
第一節 教師觀察手記
第二節 教學回應與省思
PART III:教材篇
第九章 實驗教材內容
第一節 基線期與維持期教材
˙基線期與維持期之評量材料
˙基線期與維持期故事結構分析表
˙基線期與維持期故事結構內容摘要單
第二節 教學期教材
˙教學期B1故事結構學習單及短文閱讀教材
˙教學期B1評量材料
˙教學期B1故事結構分析表
˙教學期B1故事結構內容摘要單
˙教學期B2、B3故事結構分析表
˙教學期B2、B3故事地圖單
參考文獻
附錄一 觀察紀錄表(李湘如老師設計)
附錄二 我是大明星(李慧娥老師提供)
附錄三 故事列車(李慧娥老師提供)
二版序
這本書原本只是要做為特殊教育中心的出版品,最後卻陰錯陽差地交給心理出版社出版,當時我比出版社還擔心書會賣不出去,但是編輯比我樂觀,要我不必操心。也不知道出版社都是怎樣行銷的,賣到可以一刷再刷,因此,我得要先感謝出版社和讀者的默默支持。
距離本書第一次出版已經過了六年,我也換到不同的學校服務。想想林總編輯的話:「要再印了,老師要不要修訂呢?」如果我只把「編著者簡介」資料更新,真的很對不起讀者,也表示自己是個怠惰的作者。不過,實際上我真的不是很勤奮的作者,一旦書出版後,便很少拿起來反覆細讀,也不太向人推銷,以免有「自作自『售』」、「自吹自擂」之虞。但是,為了修訂,我「終於」又拿起這本書好好讀一讀,看看能為讀者做些什麼。
這次修訂的主要改變在「PART II:研究篇」,第七章增加兩節,分別是「結果與討論」、「結論與建議」,第八章增加一節「教學回應與省思」。有鑑於近幾年念研究所的人變多了,當中有很多第一線的老師都想嘗試教學實驗研究,希望既能完成學位要求,又能讓學生實質受惠;但是在討論論文方向時,往往又會問:「教學研究會不會很難做?做問卷調查會不會簡單一些?」「如果教學實驗結果沒有成效,會不會畢不了業?」因此,學生對教學研究是又愛又怕。我在第七章將研究結果與討論一併呈現出來,雖然無形中增加此書的「硬度」,但想藉此告訴研究生讀者,研究結果雖然不是全然的完美,但是也給我們省思的機會,不是嗎?教學向來不是順利無誤的,而是不斷在犯錯中成長與蛻變。希望藉由這樣的分享,讓讀者有機會讀到更多的研究內幕。不過,若照一般單一受試研究法的報告寫法,通常是將個案在每個時間點的表現以折線圖呈現,以了解其表現的趨向與穩定性等,但我考慮到個案眾多,這樣做將增加很多圖表篇幅,讀起來比較冗長,因此,書中僅以表格呈現整理過的數據,若讀者想看原始的資料,可以跟我聯絡。
第八章的部分原本只有各實驗教師的觀察與心得,事實上,這群老師已經把自己所見毫無保留地告訴讀者了。只是,我想應該有個機會回應老師們的問題。特別是,如果你曾經參考本研究的表格或書單,在班上試過故事結構教學卻遇上困難,最後無疾而終,也不知問題出在哪裡的話,那就可以翻閱第八章第二節,我特別針對實驗教師反映的問題,做一些回應和調整建議,希望未來有興趣嘗試教學的人,可以做得更上手。在此,也要感謝台東大學曾世杰教授和陳淑麗教授,慨然同意引用永齡台東教學研發中心所設計的國語文補救教學系列當中不同難度的文章結構學習單做為示例,讓讀者更清楚明白對於書寫困難學生,學習單可以怎樣來加以調整。
最後,仍然要深深感謝心理出版社與總編輯林敬堯先生的協助,使得此書得以出版及修訂,倘若書中有任何疏失,尚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正。
王瓊珠
2010年6月
於高雄師範大學
編著者序兼導讀
經常聽到有人對大學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加以評論,他們說:「教授講這些東西太理論了」;「理論對實務工作根本是無用武之地」;……如果真是如此,那教師的養成實在不用費時費事,只要把人丟入現場,自然就學會如何教學,不是嗎?我曾回顧近二十年的讀寫障礙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研究者投入這個領域,成果較過去豐碩,但是只要到教育現場看看,又會發現研究結果對於實務的影響似乎微不足道,理論和實務真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嗎?我真的很不想承認這樣的說法,但是如何讓研究與實務結合呢?
在分工比較細緻的社會,研究者只管專心研究,教學者就負責教學,至於把研究結果轉化成普羅大眾可以理解與應用的東西又是另一群人的專業。但是依照目前的態勢看來,在台灣這一層的人口數並不多,而且多半是翻譯書的市場,這些資訊若直接套用在台灣教育現狀裡,不必然恰當。
這次承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補助研究計畫(NSC91-2413-H133- 014),使「故事結構與分享閱讀」的教學實驗計畫得以順利進行,透過和現場的老師們合作,大家一起坐下來共同解決教學問題,如同很多參與實驗的老師事後提到: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討論與分享,不再孤軍奮戰,真好!我想我的目的至少達成一半。
在教學實驗即將結束之際,我和老師們商量出版事宜,希望他們能將實驗的心得和觀察以最坦誠的方式和其他沒有參與實驗的同道分享。老師們二話不說,全交了這項額外的託付,沒有怨言,這就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而出版最大的用意是讓大家有機會看到一個教學研究的各種面向,試圖讓學術研究和實務工作的距離不再遙不可及,研究不再只是一堆惱人的數據和圖表。
這樣的撰寫體例對我而言是一種新的挑戰,因為它既不是典型的學術報告,也不是教科書,所以光是章節的編排就反覆構思並更動過數次。我的想法是一本書不一定要從頭看到尾,讀者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決定從哪裡看起,就像網路超連結的概念一般。本書的架構主要分為三部分:基本概念(Part I)、研究方法與心得(Part II),以及實驗教材(Part III)。對純實用型的讀者,他可以直接跳到教材篇(第九章),把合用的資料影印使用;對於好學型的讀者,不妨回到基礎篇(第一到六章),花一些時間將閱讀、閱讀障礙、故事結構教學和分享閱讀的理念做簡要探討,進一步了解這些教學法背後的道理;至於研究型的讀者,可以再翻閱第七、八章,重新思考如何進行研究的複製,或是改進現有的研究方法,減少犯相同錯誤的機會。
最後真的得感謝研究助理陳姝蓉老師大力幫忙,為找尋實驗教師和各項瑣瑣碎碎事物勞心勞力,書中第五章的資料多由她負責整理,我只是稍做編輯。另外,第八章和第九章是全體教師共同合作的結果,他們是台北市民生國小蘇琲雯老師、銘傳國小賴欣綾老師、博嘉國小林玉霞老師、金華國小林微芸老師、華江國小林淑菁老師及陳姝蓉老師、興華國小邵允賢老師、太平國小李湘如老師、信義國小陳瑞霞老師及陳靜如老師、清江國小葉瑩慧老師、大屯國小王以如老師、台北縣明志國小楊淑芬老師、三光國小李慧娥老師,若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他們絕對是功不可沒的一群。此外,要感謝台灣省教師研習會(現今之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同意使用部分教材內容,以及李慧娥老師提供另類的故事結構教學法(收錄於附錄二、三),當然,還要感謝心理出版社的支持,此書才得以問世。身為編著者,文中若有任何錯誤都該由我負責,匆促撰稿,謬誤與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不妥之處尚祈各方先進不吝指正。
王瓊珠
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2003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