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木龍著
開數:25
頁數:256
ISBN:9789861914398
重量:350
出版日期:2011/07/18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RbArAx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KrZbVq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V5KDyy
書籍介紹
本書內容彙集作者發表於雜誌期刊的篇章,話教育,談教養,是作者於教育工作與生活經驗的發現與體悟,包含親職教育之理念與實務、教師正向班級經營之意義與發展、品德教育及生命教育之分享與實踐、生活態度及人生價值之澄清與建構、人類大愛及善行之倡導與推動。
作者以童年農村簡樸、刻苦、勤勞之成長經驗,反思現代物質文明社會的迷思與矛盾;也以開放社會的多元與包容價值,勉勵現代父母及教育工作者應加強人文素養之充實與實踐;更以自身人生道路之轉折,提醒社會大眾堅持簡單與付出的行善大道。
閱讀本書,得以惕厲我們珍惜所擁有、感恩所擁有、分享所擁有,進而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與感動;也可以激勵親師願意聆聽孩子的心聲,耐心的用對方法,引導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作者簡介
傅木龍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
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專題研究
曾任:國小教師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
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及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教育部國民教育司、行政院第六組公職
現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專門委員兼秘書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目錄
1 . 一念之間─成就與眾不同的孩子
2 . 生命的如來─圓缺都自在
3 . 生命─無所不在也無窮希望
4 . 正向思維─親師有「愛」孩子有「善」
5 . 永恆中的一瞬間─從小看大
6 . 用簡單找回生命的喜悅與感動
7 . 做就是了─堅持一條長遠的道路
8 . 真愛就在多一點的創新與關懷
9 . 善用危機創新契機─一次的危機、一次的重生
10. 勇敢做自己
11. 用心迎新
12. 轉個念就能享受自在
13. 親師同心才能用愛養愛
14. 校園人文素養之理念與實踐
15. 用正向思維為班級經營圓夢
16. 推動品德教育其實不難
自序
創造向上提升的能量──善念與善行
在網路無國界的時代,本應提供人們更多元、更快速的學習與成長,但卻因種種的迷思與誤用,造成人際的疏離、社會的冷漠;也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階級的對立。面對大環境的紛亂,有人選擇批評、抱怨,自困愁城;也有人選擇積極面對、改善,為生命的道路播下希望的種子。當全台灣都在急著尋找一把失落的鑰匙,一把解決學子升學壓力與縮短貧富差距的萬能鑰匙時,我們是否可以扮演更積極正向的角色!
「人」字有兩筆,一筆寫出生,一筆寫往生;一筆寫生活, 一筆寫生命;一筆寫物質,一筆寫價值;一筆寫自我,一筆寫超我;一筆寫私愛,一筆寫大愛。簡單兩筆蘊含無限意義與價值, 也顯示出人的有機性,提醒我們人生具有蛻變與轉化的機制,生命具有延續與圓融的向性。在這不斷變動的歷程中,是向上與向善或是向下與沉淪,除了自我的發展,尤需要提供更多生命的支點。這個支點,就在「人」字兩筆交接處,就把他界定為「愛」。因為,愛乃人的天性,愛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沒有矯揉虛假,如同小孩不會捏造或隱瞞自己的感受一樣。愛既是人的天性,藉由教育與學習,能不斷的開啟與發展,使之成熟與圓融。教育之愛,乃是教育工作者引導孩子走向自己人生的過程。在此輕柔的歷程中,包含著無數的尊重、包容、寬恕、啟迪與引導,讓孩子在如沐春風中,接受智慧與慈悲的薰陶,進而涵養愛人、愛己、愛生命的真愛。我們深信,愛是連結生與死之間的橋梁,也是融解孤獨、冷漠與仇恨的最佳元素,更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意義。人是需要互相關懷的,即使是一句鼓舞的話、一個關懷的眼神、一點小小的心意,往往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與生命。因此,我們要清楚的告訴彼此,可以選擇作為愛人者,也可以作為被愛者,因為沒有了愛,也等於沒有了人生。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經常被要求「完美」的表現。其實, 「完美」或「不完美」並沒有確切的標準,如果有,也只是個人或社會不同的喜好與價值取向罷了。更進一步來說,在成長生活中,沒有必然的「完美」,而是趨向完美的過程;也沒有絕對的「不完美」,而是短暫的「不完美」。因此,我們要學習看到並接受、珍惜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接納、包容、尊重孩子成長過程中短暫的「不完美」,進而引導其邁向成熟與完美的過程。如此看來,「不完美」更具有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正因為存在著這些小小的不完美,我們才能建構生命的美好。試觀現今社會, 不缺教育,缺的是教養;不缺人才,缺的是人品;不缺知識,缺的是智慧;不缺技術,缺的是藝術;不缺經師,缺的是人師與良師;不缺辦公的官員,缺的是能憂以天下的公僕。對此,教育部吳部長清基博士,積極帶領教育同仁規劃推動生命教育、品德教育、友善校園,其中更以「每天學習(閱讀)30分鐘、運動30分鐘、日行一善」之「331」理念,鼓勵所有師生及社會大眾,以實際行動,深耕生命的意義、內涵與價值。
一般說來,我們關心的,遠比我們知道的少;我們知道的, 遠比我們所愛的少;我們所愛的,遠比我們能愛的更少。或者說,我們所付出的,遠比我們所擁有的少。在我們的社會,說道的人太多,行道的人太少,悟道的人更少,證道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人生苦短,生命只有在舞台出現的一剎那,才有價值;死亡和黑暗如同舞台背後的布幕,形影相隨;生命要有意義,要能不斷的攀峰,必須在舞台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幾經思索,願以個人自我惕勵的「五ㄐㄧㄢˇ生活」,和大家分享與共勉,期能藉由「五ㄐㄧㄢˇ生活」,洗滌心靈、淨化物欲、改造社會、實踐大愛。其內涵包括五個面向,以品德為基礎,涵養心性,由內向外擴展開來。其一是簡——簡約生活(含素抱樸),亦即生活平淡、樸實,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其二是檢——檢省吾身(忠恕信實),能時時反省自己,推己及人,誠恕待人。其三是減——減低欲望(知足感恩),不求名利,不與人爭,減少與人的衝突與對立;減低生活中的欲望,減少資源的浪費,能知福惜福,心存感恩。其四是剪——剪除陋習(歸善存良),能真實面對自己,不以習慣為藉口,徹底斷除陋習,展現良善的本質。其五是撿——撿取渣滓(淬心礪性),一方面能隨時關懷周遭環境,愛惜地球資源;另方面涵養向上向善的力量,培養正向思考,並能欣賞與學習別人的優點。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曾說:「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位偉人,因為每一個人都能為別人付出!你不必要有高學歷才能為別人付出,……你只要有著一顆慈悲的心,以及愛心的靈魂。」的確,在我們成長與生活過程中,只要多一點的用心,就可發現值得關懷與付出的事件;只要多一分真實的行動,就能創造令人感動的事例。只要願意,沒有年齡之分,每個人當下都可以伸出手成為別人的天使。誠如《聖經》所提醒的:「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言第三章27 節)藉由關懷與付出,我們看到自己本質中的善,發展出自信, 也有助於我們度過艱難時刻。佛經《四十二章經》說道:「愛如 一炬之火,萬火引之,其火如故」,的確,我們像是蠟燭,點燃 別人的心燈,不但不會因而失去光亮,反而會同時讓自己的心靈 更加充實、明亮與圓滿。
因此,付出永遠是人類真愛的寫照,也是人類最值得讚許的 行為。無私的付出,能激勵內在的潛能,創造無限的價值,此種 利他且利己的效應,將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面對社會 環境的急遽變遷,經歷教育改革的陣痛,看到校園學生種種的偏 差行為,教育工作者除了嘆氣與隱藏內心的無奈外,還能做什 麼?生死學大師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bler-Ross)說過: 「人生就像上學,老師給你很多功課。你學的越多,老師給你的 功課越難。」我們面對的孩子,不論天資優劣、家庭社經高低, 都擁有人生最樸實的純真與良善,就如同花的種子,只要種的人 好好培養,時候到了,一定會開花。因此,無論面對怎樣的孩 子,我們都必須接受他們的過去和現在、缺失與不完美,好好的 聆聽與鼓勵。
勇者,腳下都是路;智者,知道走哪一條路最好;仁者,無 所不包、無所不愛。自我忖度,我們究係何者?繼《生命之探: 來去間的智慧》一書問世,斷續以工作體驗、生活感悟、教學對 話、社會觀察、閱讀領會為內涵,發表數篇文章。為讓生命的意 義與價值,得以分享與闡揚,茲特予彙集,感謝心理出版社慨 允協助出版,編輯小姐汝穎的精準校對,尤為感佩。這一路走來,因著所有師長、同仁、好友的鼓勵與指正,更豐富了本書的 內涵;內人忙於工作、家務之際,給予無限的包容與支持,讓我 得以堅持走向一條對的路;小女於專注課業的同時,也能隨時分 享生活點滴,讓生活得到更多的歡笑與溫馨。生命的喜悅不在擁 有,而在付出與分享,為力行我所說、所想,做個簡單的行道 者,誠心的將本書版稅奉捐給慈善單位。
傅木龍
2011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