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hn Wallace、William Louden編著;余翎瑋等譯;周進洋、邱鴻麟、劉嘉茹審訂
開數:25
頁數:324
ISBN:9789861911038
重量:435
出版日期:2008/10/08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oxnkzV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2o214m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82KEGo
書籍介紹
《突破科學教學中的兩難》用心地提供了十六個科學教育中的當代議題。每一章聚焦在由教師撰寫在教室中真實的個案研究,再由知名的國際學者以較大的理論情境脈絡來探討平常教室中科學教學困境引起的兩難議題。本書分成四個部分:
◎有關科學的兩難:科學的本質和定律、實驗室在學校科學中的角色。
◎有關不同的兩難:性別、平等、文化和族群與權力在課室中的議題。
◎有關表徵的兩難:教科書的使用、提問的角色、使用類比和學生的報告。
◎有關教學與學習的兩難:倫理、建構主義、課程改革,非本科專長的教學、全民科學。
《突破科學教學中的兩難》是一本令人興奮而且容易理解的書,是參與科學教育的任何人士基本的閱讀。職前教師會發現這本書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到如何反省他們自己的教學,同時,在職教師也會欣然地接受專家對這些普遍問題的洞悉與建議。
John Wallace目前任職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課程、教學與學習學系教授
William Louden目前任職於西澳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審訂者簡介
周進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邱鴻麟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
劉嘉茹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兼科學教育中心主任
譯者簡介
余翎瑋
高雄縣梓官國小教師
李韶瀛
國立台東專科學校高職部教師
林志能
台南縣那拔國小教師
林勇成
台南市億載國小教務主任
徐怡詩
高雄市瑞祥高中國中部教師
郭文金
國立內埔農工教師
陳怡靜
高雄市壽山國小教師
陳欣民
嘉義縣大同國小教師
陳嘉音
屏東縣至正國中校長
楊瑞寶
屏東縣至正國中教務主任
劉寶元
屏東縣新興國小教師
謝妙娟
國立中正預校教師
目錄
第一部分 有關科學的兩難
第 一 章 科學本質
第 二 章 科學的定律
第 三 章 實驗室
第二部分 有關不同的兩難
第 四 章 性別
第 五 章 平等
第 六 章 文化與少數民族
第 七 章 權力
第三部分 有關表徵的兩難
第 八 章 教科書
第 九 章 學生的報告
第 十 章 提問
第十一章 類比
第四部分 有關教學與學習的兩難
第十二章 倫理的教導
第十三章 建構主義
第十四章 全民科學
第十五章 非本科專長的教學
第十六章 課程改革
序
John Wallace與William Louden
教學隸屬一個不確定知識的領域。教師在競爭的教育目標中掙扎地尋求平衡。例如,很多教師相信,學生有機會以他們自己的語言去建構自己的意義時可以有最好的學習;但是教師也體認到科學原則的正式陳述與使用科學語言的傳統價值。經常地,教師為了企圖達到平衡而面臨不能解決的兩難。例如,如何評價學生擁有和使用的語言,以及評價科學表徵的語言?像許多在科學教育中的其他議題一樣,這種存在於語言與科學議題的緊張,必須在教學中適當的處理,使其完善並且改變。教師想要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是有條件的、被建構的,且他們想要學生去知道在學校科學教科書中可發現的權威解釋。教師想要學生理解科學工作是易受情感影響且非線性的活動,還有他們想要學生可以遵循實驗報告寫作的規則,不像較為確定知識中的議題,這些教學的兩難沒有確定的解決方法。教師的職業是要求多元並且有明顯互相衝突的結果,在教學職場中卓越解決明顯對立的事件。
本書透過檢視老師提出實際的教學兩難,探討科學教育中十六個現實的議題。它的特色是使用學生和老師互動的個案研究來脈絡化和說明有關這些議題的實在論證。
本書始於編者與一些在職教師的討論。作者群包括兩個大學教授和大約十二個科學教師(學校督學,典範教師或研究生)。我們(本書的編者)提議每一個老師寫一篇描述他們最近在課室中的科學教學兩難的短篇故事。同時,我們協助他們精緻化他們的故事,並且提供國際科學教育學者的評論。我們讓這些老師自己選擇他們要寫的題材,我們只要求他們寫下重要的或持續性兩難的故事,這些兩難是時常困擾他們且不能忽視或不容易解決的議題、緊張或問題。
教師選擇寫了各種不同的主題:建構主義、倫理、性別、實驗室教學、評量、學科知識、類比等等。我們和在職教師一起澄清他們在文本中的故事議題。我們問的問題有:你認為這個故事的關鍵是什麼?它應該從哪裡開始與如何結束?你認為需要說多少事件的背景?當這個故事結束時,兩難還持續嗎?或者匆促的找到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
這些教師撰寫關於他們認為迫切的或有趣的議題。這些議題有些在教室中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如在一個昏昏欲睡的夏日午後如何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撰寫關於在科學教育上有高度評論的議題,例如以建構的方式來面對教與學。其他故事提到在這幾年更讓教師關注的議題,例如性別和文化對學生學習模式的影響。
每位作者對他所提出的實際議題沒有評論,我們將這些故事送給世界各地的科教學者,並請他們對故事提供評論。有些故事是適合於這些學者的:我們期望Peter Fensham對有關全民科學的故事會感到有興趣,Nel Noddings可能對教室中人際關係有興趣,而Reinders Duit會對有關概念改變的故事感到興趣。然而,我們沒有要求學者在他們的評論中應該採取何種觀點,這些評論者也沒有看到對相同故事的其他評論。
學者的回應常常以作者未預期的方式來處理故事。例如,一位老師以有關學生的經驗來建構他科學教學時的困難,引起科學教學認識論和學生面對科學的理論性和想像世界的價值的尖銳回應。同樣地,有一位教師提問兒童語言層次的故事,被評論者認為是在說明老師提問學童的問題中所含的不平等權利。
當我們開始寫作這本書時,一位同仁也是此書的評論者(Peter Taylor)稱這本書是「另有的指南」。他說這件事時,在臉上出現了奇怪的笑容,而我們從未問過他這個明顯的問題,「對什麼而言是另有的?」我們假定他指的另有是相對於科學教育的百科全書式的指南(如Fraser和Tobin, 1998; Gabel, 1994)。這本書,《突破科學教學中的兩難》,是一本較簡單的書籍,並不是要來取代「真正」科學教育的指南。但它的確提供當前科學教育者關注議題另外的閱讀。由教師故事開始與加上對故事的評論,我們提供一套不同的議題,除了提供對教與學熟悉的關切外,很多評論者提到更廣的議題,例如在科學教育中的語言、知識和權力。
很多評論者聚焦在學校科學的教學與學習的認識論問題。例如在第二章,Marie Larochelle討論科學是一個社會過程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人們在經驗的調適中,帶著他們對認識論的觀點。而Jay Lemke挑戰經驗的實用重要性是超過了學校科學中的理論。第二群評論者開啟有關科學與差異的問題。例如在第五章,為了回應在物理科學實驗室中女學生的實驗故事,Angela Barton和L廩nie Rennie探討有關權力、知識和性別的議題。第三群評論者探討在學校科學表徵的兩難。例如在第十一章,Brent Kilbourn討論類比只是一種特別半真實的東西,而John Gilbert討論在教室與實驗室中,科學模型的使用和科學的理論模型。最後,第四群評論者探討有關建構主義、全民科學、課程改革,以及戶外教學的兩難。例如在第十五章,Allan Harrison、Diane Grayson和Uri Ganiel提供對照的回應給一個在教十年級物理的生物教師的經驗描述。Harrison總結這個物理課對這個老師的教學改進是一小步的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Grayson對教師企圖不以公式和解題的方式來教物理有些同情,但也對於學生對物理概念的困惑感到擔憂。Ganiel更進一步地提供詳細的物理內容來支持他有關學科的內在知識應該是老師科學教學的內容的觀點。
這本書只包含了科學教學一些聲音和議題。來自於澳洲、加拿大、德國、以色列、紐西蘭、南非、英國和美國的五十多位科學教師和科學教育研究者在這本書中提供了貢獻。我們的任務是用這些案例和評論來開啟在科學課室中,教師面對的兩難。我們希望你也和我們一樣對這本書的內容閱讀感到有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