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慧玲主編
開數:25
頁數:551
ISBN:9789861910413
重量:660
出版日期:2007/08/01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emrgGm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V59gYN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NZWgxn
書籍介紹
《學校教育與革新》為《一週教育論壇系列叢書》之三,該系列叢書集結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暨教育系潘慧玲教授二00二年至今主持教育廣播電台「一週教育論壇」節目之內容。它匯集了具有教育專業多元背景之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的思想菁華,呈現了相互激盪下理論與實踐的辯證對話。
本書之出版,乃著眼於學校教育之良窳為國家教育品質之具體指標,且近十年教改的推動係從制度、組織、課程、教學等面向進行學校教育的深層改革,實為全民關切焦點,故希冀透過各領域專家之多元視角,從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各面向針對各級教育與留學教育等議題進行剖析。此外,本書邀集學校體制外的各類教育實驗學校創辦人或校長,以及積極規劃推動以學校為本或彰顯學校特色的中小學校長,希冀透過理論建構與實務推行之間的對話,幫助讀者對學校教育與革新有更豐富的認識與理解,俾使我國學校運作能更符應當今多元與民主開放之潮流與趨勢。
主持人
潘慧玲
主持論壇時職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與談人(依文章出現先後排序)
簡楚瑛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所長
林佩蓉
參加論壇時職: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周祝瑛
參加論壇時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邱玉蟾
參加論壇時職稱:教育部技職教育司科長
張樹倫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張顏暉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吳武典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林明瑞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
黃坤錦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王保進
參加論壇時職稱: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副教授
戴曉霞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劉勝驥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主任
夏惠汶
參加論壇時職稱:台北市私立開平高中校長
黃政雄
參加論壇時職稱:全人實驗學校校長兼全國教師會秘書長
孫德珍
參加論壇時職稱:新竹縣公辦民營大坪國小雅歌實驗計畫校長
張純淑
參加論壇時職稱: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校長
張明輝
參加論壇時職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何怡君
參加論壇時職稱:宜蘭縣湖山國小校長
張更海
參加論壇時職稱:宜蘭縣湖山國小教務主任
郭雄軍
參加論壇時職稱:台北縣漁光國小校長
李玲惠
參加論壇時職稱:台北縣積穗國中校長
林文生
參加論壇時職稱:台北縣瑞柑國小校長
許銘欽
參加論壇時職稱:台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目錄
第一篇 幼兒教育與國民教育
◆ 幼兒教育之政策與研究
◆ 幼兒教育之定位與經營
◆ 幼托整合政策的發展與相關議題
◆ 從教育政策看十二年國教的可行性
◆ 十二年國教與高中職社區化的政策隱憂
第二篇 後期中等教育
◆ 綜合高中的理念與政策
◆ 綜合高中的實施與困境
◆ 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
◆ 普通高中自然領域課程之修訂與相關議題
◆ 概覽高中多元入學方案及其相關議題
◆ 再談高中多元入學方案與基本學力測驗
◆ 奧林匹亞科學競賽——緣由與引進
◆ 奧林匹亞數理競賽——台灣的參賽情況
第三篇 大學教育
◆ 大學通識教育的沿革與理念精神
◆ 國內大學通識教育的實踐
◆ 大學評鑑的學理與國內外發展概況
◆ 教育部大學評鑑工作的推動要項
◆ 大學整併之理念與國外案例
◆ 為台灣的大學整併把脈
第四篇 大陸教育
◆ 留學大陸
◆ 大陸學歷採認(一)與教育西進
◆ 大陸學歷採認(二)與大陸留學
◆ 台灣學生在大陸
第五篇 學校革新經驗
◆ 開平高中的人文教改工程
◆ 開平高中的革新課程與扁平化行政組織
◆ 全人實驗學校的創校歷程與教育理念
◆ 全人實驗學校自由開放的教育實踐
◆ 雅歌小學的創建與多元智能理念
◆ 人本教育在雅歌
◆ 北市自主學習班的創建歷程與精神理念
◆ 北市自主學習班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
◆ 點燃生命光芒的慈心華德福教育
◆ 真實遇見華德福
◆ 精緻教育在台北——卓越、績效、科技與創新
◆ 精緻教育在台北——學校實例
第六篇 學校發展故事
◆ 孩子的快樂天堂——湖山田園教學
◆ 田園教學的課程設計——湖山國小的故事
◆ 潾潾漁光假日學校
◆ 向大自然學習——假日學校
◆ 天燈的故鄉——平溪國中
◆ 平溪國中學校本位課程與課程領導經驗
◆ 校本課程與瑞柑國小
◆ 瑞柑國小的課程領導
◆ 永安國小的開放教育經驗
◆ 彈性課程範例——永安國小永安學習與明水時間
主編序
本書是《一週教育論壇系列叢書》之三,該系列叢書集結了我自二OO二年至今主持教育廣播電台「一週教育論壇」節目的內容。這份主持工作,自二OO二年接手至今,一晃眼已五年多,對我而言,是一項新的嘗試,也讓自己原本已經忙碌的生活,憑添幾分匆忙,尤其過去幾年還曾身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然而,能夠推廣新知、能夠接觸到不同的人、能夠從不同視角觀看事情,這樣的廣播經驗,確是令人難以忘情,因此,額外的工作承載有時也成了甜蜜的負擔。
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本乎自己一向秉持的「盡其在我」之信念,常思考節目如何因應環境的變遷以及收聽者的需求而發揮更大的效能。於是,節目的定位、確認主要的收聽群眾,便成為首要之務。每一集節目主題的找尋,均以教育時論與教育改革為主軸。幾年來所談過之主題,涵蓋範圍甚廣,包括法令修訂與制度革新、教育領導與評鑑、各級學校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與評量、性別與族群、學校革新、教師專業發展、以及各類議題教育(如藝術教育、生命教育、人權教育等)。
為使所談過的主題更具系統性地呈現於讀者面前,一方面讓收聽過節目的聽眾,有經過整理而可以參照的紙本,另一方面讓未收聽過節目的讀者,也能透過書籍的閱讀,分享教育新知,乃將相關主題之節目內容彙整成冊。此外,為提升本系列叢書的可讀性,許多原來在廣播節目中的口語表達,均作了文字修潤;為讓文章的重點得以清楚凸顯,每集內容也都畫龍點睛地下了標題;甚至為使原本節目所談內容能即時更新並作理解之延伸,有些則以附註或「編輯小語」進行補充。
本書《學校教育與革新》之出版,乃著眼於學校教育之良窳為國家教育品質之具體指標,且近十年教改的推動係從制度、組織、課程、教學等面向進行學校教育的深層改革,實為全民關切焦點,故希冀透過各領域專家之多元視角,從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各面向針對各級教育與留學教育等議題進行剖析。此外,本書邀集學校體制外的各類教育實驗學校創辦人或校長,以及積極規劃推動以學校為本或彰顯學校特色的中小學校長,希冀透過理論建構與實務推行之間的對話,幫助讀者對學校教育與革新有更豐富的認識與理解,俾使我國學校運作能更符應當今多元與民主開放之潮流與趨勢。
每一本書的完成,總是涉及許多人的努力與投入。對於本系列叢書的順利出版,首先要感謝教育廣播電台陳克允台長邀請我主持節目,電台同仁林武英小姐、呂雪小姐盡責地製播節目,以及參與廣播節目的所有來賓,他們毫不吝嗇地貢獻了自己寶貴的智慧與經驗。其次,本系列叢書之能完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班學生洪瑞璇小姐功不可沒,她孜孜不倦地為本系列叢書作編輯,全書之能綱舉目張,都要歸功於她。另者,我的專任助理王名騄小姐、紀雅玲小姐、梁志彬先生、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學生王淑芬小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班學生鍾嘉純小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生李金薇小姐、張真嘉小姐及林倩文小姐,為了書籍之排版、校對,均花費甚多之心力;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班學生陳鏗任先生為書籍所做的美工編輯;以及幫忙轉錄廣播節目逐字稿的同學們,都是我在此要一併致謝的。最後,感謝心理出版社協助本系列叢書之相關印製與發行事宜,誠摯期盼本系列叢書之出版,能夠激盪更多的教育思考與論辯,也期盼方家不吝惠予指正。
潘慧玲
寫於台灣師範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