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rbara Salisbury Wills著;林玫君、林珮如譯
開數:18
頁數:416
ISBN:9789861913766
重量:650
出版日期:2010/10/01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EZdLQK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l564Yj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1oR7zp
書籍介紹
本書是接續《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心理出版社)之戲劇進階課程,提供小學四到六年級或戲劇初學者的教學與活動手冊。本書以年級編排,對一般教師或欲進行表演藝術課程的帶領者而言,這都是一本相當實用的書。雖然在九年一貫課程後,也出現了各版本的藝術人文教科書,但在「戲劇∕表演藝術」課程的部分,為了符合九年一貫的統整精神,其內容多以結合主題並融合視覺或音樂內涵出現,在「戲劇單科」的內涵部分較不完整。多數教師在缺乏專業戲劇的系統訓練下,很難對戲劇∕表演藝術的課程做全面性的了解。本書的內容恰可補充這方面之不足,為戲劇∕表演藝術本身的內涵與教學方法提供更深入的了解與教學示範。
譯者簡介
林玫君
學歷: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
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戲劇系戲劇碩士
現任: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教育部藝術教育會委員
藝術教育研究編審委員(TSSCI期刊)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編輯顧問
The Applied Theatre Researcher/IDEA Journal顧問委員
Journal of Drama and Theatre Education in Asia(DaTE-Asia)顧問委員
曾任: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戲劇系講師(授創作性兒童戲劇課程)
Hopi小學附設幼稚園兒童創作性戲劇教學指導員
香港整合型計畫「學校戲劇教育研究」海外研究
教育部大學與小學戲劇課程與教學深耕計畫主持人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訪問學者
論文及譯著作:戲劇教育課程教學與評量及師資培育等相關論文數十篇及下列書籍:
《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著作,心理,2005)
《創作性兒童戲劇進階—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程》(譯作,心理,2010,與林珮如合譯)
《酷凌行動—應用戲劇手法處理校園霸凌和衝突》(譯作,心理,2007,與歐怡雯合譯)
兒童情緒管理系列(譯作,心理,2003)
兒童問題解決系列(譯作,心理,2003)
兒童自己做決定系列(譯作,心理,2003)
《在幼稚園的感受—進森的一天》(譯作,心理,2002)
《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程》(編譯,心理,1995)
林珮如
學歷:靜宜大學外文系
現任:目前從事翻譯工作
目錄
CHAPTER 1 為什麼?什麼是?怎麼樣?
為什麼研究劇場/戲劇藝術?
什麼是小學中的劇場/戲劇藝術?
如何於課堂中實施劇場/戲劇藝術課程?
CHAPTER 2 四年級
準備開始
單元要素1 表演:肢體與聲音的表達運用
重與輕
向前看齊
安全地倒下
全身上下動一動
大海灘球
集體建構
聽覺和想像
海灘
閣樓
我伸、我伸、你猜猜看
運動
深海潛水
記得當時……
看情形
迷路的小貓咪
打電話
留言
單元要素2 戲劇創作/劇本創作:集體即興創作
拔河
夏之鳥
發展「情節」概念的應用能力
滿懷感恩
北風和太陽
發展「人物動機」的應用能力
路上的石頭
發展「人物對白」的應用能力
奇怪的訪客
為什麼蚊子總是在人們耳邊嗡嗡叫
單元要素3 回應與建構意義:美感能力之發展
向演員喝采!
觀眾禮儀
傑克和西北風
看戲
攝影機前的表演
CHAPTER 3 五年級
準備開始
單元要素1 表演:肢體與聲音的表達運用
鏡子延遲和接力
專心!
小心翼翼
你是誰?
火
瞎子走路
詞語接龍
垂涎三尺!
煙
團體默劇
請將「那個」東西傳給我
副詞遊戲
心情轉換
表達情緒
「過來」
耳語
聲音和情感
單元要素2 戲劇創作/劇本創作:集體即興創作
活寶
人與人的衝突
人與環境的衝突
人與自己的衝突
劇本寫作
想當歌手的青蛙
清早起床
我的寶貝配件
……的冒險
單元要素3 回應與建構意義:美感能力之發展
地主的新娘
看戲
同中有異
綜合單元:劇本交換
CHAPTER 4 六年級
準備開始
單元要素1 表演:肢體與聲音的表達運用
鑽石
來來回回
張開與閉合
顏色
我們能夠感受到什麼?
形狀複製!
洞穴
聲音反應
哪裡?
比手畫腳
等待
發生了什麼事
外星語
時機
切換頻道
說書人的饒舌歌
單元要素2 戲劇創作/劇本創作:集體即興創作
音樂營造氣氛
萬聖節
情節:場景
情節:時間
誰、哪裡、何時
到底怎麼回事
難以言喻
不同的目的
人物與聲音
換個角色演演看
和人物一起走
群眾
單元要素3 回應與建構意義:美感能力之發展
索爾的鐵鎚
看戲
燈光,攝影機,行動!
綜合單元:做決定
第一部分:線條
第二部分:修正顏色
第三部分:設計師
第四部分:劇作家
第五部分:演員
CHAPTER 5 其他學科與其他教學對象
第一部分 戲劇與其他學科的關聯
第二部分 特殊教學對象在戲劇上的運用
CHAPTER 6 評量
評量方法
評量表
劇場/戲劇藝術名詞解釋
附錄A 創意教學建議
附錄B 兒童文學推薦書目
附錄C 其他教學資源
譯者序
翻譯這本原文書的上冊是十六年前,當時大女兒未滿兩歲,我剛回國在幼教系教創造性戲劇的課程,在缺乏中文教科書的情形下,將我美國母校亞歷桑那州立大學教授Barbara Salisbury Wills的著作翻譯成中文。當時僅僅譯了上冊(幼稚園及國小低年級部分),認為其中內容足以提供自己及學前幼教老師的使用需要,因此也就沒有接續翻譯下冊的部分。《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出版後,筆者開始忙著到幼稚園進行相關的行動研究,接著幾年又忙於教學、研究、系務及出國交流等工作。轉眼之間,在幼教系的教學及研究時光已邁入第十個年頭,而翻譯下冊的想法,仍依舊保留在我的行事曆裡,被擱置在「未來待完成」的事項中。
累積多年在學前階段「戲劇教育和遊戲」的研究興趣,也順勢以「兒童戲劇教育」的主題升等,心想自己就會一直留在幼教系直到退休。然而世事多變,未料「戲劇/表演藝術」竟會在九年一貫的教育改革後,成為中小學藝術人文領域主軸課程;也未料我會忽然接受校長的指示,於九十二學年度在台南大學創立「戲劇研究所」,三年後又接著成立「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從幼教系轉到戲劇系,隨著課程內容與教學對象的轉移,我的研究興趣也持續擴展,從原來的「學前階段」進入「中小學的戲劇藝術教育」。尤其在研究所授課期間,許多學生是學校藝術人文或表演藝術的教師,他們常好奇問我:「到底中小學的表演藝術課程該教什麼?」「要怎麼教?」雖然市面上已有許多譯作或少數的本土著作,但許多是用故事、議題來編排課程,較少是以年級或能力指標為主—這又讓我萌生接續先前的工作,繼續完成翻譯下冊的想法。雖說如此,但真正把如此「心動」的想法付諸「行動」的實踐,還是在我轉到戲劇系的第七個年頭—在心理出版社林總編輯的積極接洽與耐心等待中,開始準備翻譯的工作。而在前後近半年的努力下,終能在暑假過後完成初稿;而此時距離上冊完成的時間,已倏忽過了十六個年頭,我的大女兒也已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這本戲劇課程第一版的背景,是始於1987至1988年完成的美國國家藝術教育報告—《邁向文明》(1988)。有感於人類的文明進展與藝術發展密切相關,未來世紀的公民需要具備美感的素養,而這必須從一般的藝術教育著手。在各類的藝術教育課程中,戲劇教育可能是中小學最缺乏的一塊。幾位知名的戲劇教育學者如Nellie McCaslin、June Contrell、Barbara S. Wills等,就陸續在1987年後著書出版教師手冊或指引,企圖讓缺乏戲劇背景的教師輕鬆地應用戲劇於教學中,也希望藉此推動中小學的戲劇教育。就在如此的歷史背景下,芭芭拉老師完成本書的第一版,當時我正在美國接受戲劇教育的洗禮,本書的出版,讓我獲益良多,也成為日後回國翻譯的第一本戲劇教育之書—《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
在第一版出書的六年後,美國的《國家藝術課程標準》(1994)在許多學者的努力下終於完成。這次的「課程標準」把音樂、視覺藝術、戲劇及舞蹈,依K到四年級、五到八年級和九到十二年級,一一列出個別領域的能力指標。在「戲劇」的部分,由於芭芭拉老師也是本次實際參與的研究學者之一,因此也促使老師決定將先前的著作進行改版,在《國家藝術課程標準》出現後的兩年,完成了本原文書第二版本的修訂工作。第二版的架構與形式和第一版雷同,只是第二版更新或擴充了部分的戲劇題材並列出可能的評量方向,使其更符合實際教學的需要。此外,第二版也在個別戲劇教學目標後,列出相關科目的教學目標,如此更方便教師進行跨科的統整課程教學。在翻譯之初,為求一致,原來以第一版本為主;但幾經考慮,為了對讀者有所交代,最後仍決定放棄舊版,以第二版為主,雖然又多花費了許多時間修改,但如此才能讓讀者見到更豐富充實的內容。
本書以年級編排,對象為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對一般教師或欲進行表演藝術課程的帶領者而言,這都是一本相當實用的書。雖然在九年一貫課程後,市面上也出現了各版本的藝術人文教科書,但在「戲劇/表演藝術課程」的部分,為了符合九年一貫的統整精神,其內容多以結合主題並融合視覺或音樂內涵出現,於戲劇單科的內涵部分較不完整。在缺乏職前或在職訓練的情形下,教師們很難對戲劇/表演藝術的課程做系統性全面的了解。本書的內容恰可補充這方面之不足,對戲劇/表演藝術本身的內涵與教學方法能提供深入的了解與教學示範。
翻譯工作已完成之際,心中充滿了想要紀念與感謝的人。首先,我想以此書紀念本書作者—芭芭拉老師,因為她在數年前罹癌過世,戲劇教育界就此少了一位重要的學者,而我自己也少了一位精神導師。其次,我要感謝協助我完成本書的好夥伴—珮如、心宜與心玫,及扮演本書推手的心理出版社總編輯與校閱工作的同仁們。最後,要謝謝我們戲劇系及研究所的師生們,因為學生們的學習與疑惑,讓我有持續進行翻譯工作與實驗研究的動力;而因為系上同事的支持,讓戲劇教育成為本系的特色。除了工作上的夥伴,當然,我最想感謝的還是這些年來持續陪伴我努力與成長的家人—我的先生與兩個可愛貼心的女兒。
最後,我也想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的慈愛,讓我從小就愛聽故事、玩遊戲;也因為他們的信任與鼓勵,早在大家都不知「戲劇教育」為何物的年代,就支持我出國追求夢想並完成了學位,讓我能夠在事業的早期便幸運地走入自己最愛的領域—戲劇教育與兒童遊戲。
林玫君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9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