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R Hoerr著;陳佩正譯
開數:18
頁數:320
ISBN:9577029752
重量:550
出版日期:2007/01/18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Q6KYj9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WXK0rx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emKMOL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95mD18
書籍介紹
學校的領導者需要知道什麼事情?利用二十五年以上的領導經驗,湯姆‧霍爾針對學校的運作,提供無價的建議。從教師評鑑,到與家長的合作,從會議的運作到改變學生的人生,霍爾強調學校領導的挑戰,也分享了他成功的策略。
最重要的,霍爾指出領導統御是一門關於人際關係的藝術。最佳的管理領導者支持團隊和共同領導,重視多樣性差異,也鼓勵他們身旁的每個人成長茁壯。從他自己學校的範例,霍爾綱要式的提供方式,讓我們可以成為更有效能的領導者,並且創造一個學習的文化。他同時也在討論領導統御的歷史和未來的發展可能,並且把焦點集中在教育者可以如何帶領學校往前邁進。
透過全世界各地的教育者所提供的一百多個引述句,《多元智慧與共同領導》這本書是一本完善的,深思熟慮的書籍,讓我們深刻瞭解帶領一所學校的情形。
透過嬉笑怒罵、愉悅、誠實和沒有專業術語的語文,作者所寫的這本書獲得高度的信任和尊重。他對於校園生活的描述將會在多數老師、行政人員和家長的內心引起共鳴的。—羅蘭‧S‧巴斯(Roland S. Barth)
作者簡介
陳佩正
目前服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希望透過翻譯不同類型書籍,提供自己一個自我成長、進修的管道。近年來除了投入各類型書籍的翻譯之外,也策劃遠流的《魔數小子》童書繪本系列,期望透過活潑有趣的數學繪本,引導更多學生喜愛冷冰冰的數學。對於科學發展史也在最近幾年發展出濃厚的興趣,想要把這門冷門的學科,轉變為可愛的學科。另外,譯者也走入國中小校園,想要積極主動建立教育大學與國中小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除了強化國中小教育以外,也可以提升國中小準老師的培訓模式,更提升自己在國中小教育現場的應變能力。近年來,譯者也參與幾所學校的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學專業精進的合作計畫,企圖透過長期合作伙伴關係,改善國內教育體質。
目錄
Chapter 01 領導一所學校
Chapter 02 提倡共同領導
Chapter 03 探索視導的歷史沿革
Chapter 04 設定目標
Chapter 05 行使權力
Chapter 06 評鑑教師的成長
Chapter 07 協助創造力與團隊合作
Chapter 08 讓會議變得有意義
Chapter 09 為我們的多樣性差異而慶祝
Chapter 10 與家長形成伙伴關係
Chapter 11 在西元2025年擔任學校領導者
譯者序
在國內許多多元智慧相關的書籍當中,多數的書籍強調成功的案例,每一所學校一個成功的案例,我卻偏好一個學校從零到有,到發揚光大的階段。所以原先翻譯了一本《多元智慧的教學與領導》(Becoming a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chool,也是這本書作者寫的書籍),在國內卻鮮少被討論。或許我錯了,不過我想說的是在觀察國內許多學校推動多元智慧或者其他特色的過程,並且瞭解國內的中小學行政人員的調動對於學校發展影響深遠的情況下,我還是要建議讀者多考慮湯姆這樣的作者所寫的書籍。
首先,一所學校不可能只有一項強勢的多元智慧項目,就可以留得住學生。國內許多學校推動多元智慧,通常在國小低年級還算有效,會使用多種智慧來進行教學。不過到了中年級,這樣的多元智慧教學,或者統整課程就面臨許多困境,主要是學生的年級越高,課程越偏向學科,要統整或者要採用多種智慧的教學模式就會遭遇到困境。一旦學生到了高年級,乃至於國中階段,幾乎就會讓老師放棄多元智慧的教學觀。這樣的情況常常會讓學生的家長對於教育改革產生懷疑。特別是國內學生的家長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他們看到自己的子女在學習上沒有增加信心,考試成績也不見得提升的情況下,就會把子女從原先的學校調開。這樣就會讓原先推動多元智慧的學校無法有效的教導一群固定的學生,對於老師的教學所造成的影響更是無法比擬。所以要推動多元智慧,或者任何一項教育改革的措施,就是要全校性的集中火力來推動,才有效果。湯姆前後兩本書都是我翻譯的,他的文筆淺顯相當容易閱讀,沒有多少專業術語,所以許多讀者可能會認為這樣好像不是一本好書。我倒認為湯姆寫書也在教導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不可以使用太多的專業術語,不管我們面對的是國小學童、大專院校的學生,或是學生的家長,盡量避免專業術語,或者說把專業術語用一般人聽得懂的言語表達出來,真的就是邁向專業的開始。
另一方面,雖然這兩本書的重點都是以校長的觀點來剖析,不過湯姆的文章只要我們稍微轉化內容,就可以看到每一間教室也都可以使用湯姆的建議。換句話說,湯姆提到,經營一所學校,需要營造和睦相處的氛圍,建立協同合作的工作關係,以及營造一個共同領導的學校團隊,這不也是我們在教室裡面要做的任務嗎?如果沒有這樣的企圖心,學生一離開我們的視線,就會去胡搞瞎搞,讓我們擔憂他們是長不大的小孩。特別是國內的校長制度,有許多校長努力經營的就是教育局的這塊版圖,只要把教育局的長官想要推動的政策盡量弄到學校來進行,就不必擔憂未來的發展。其實這是為了早期校長制度的一些偏差行為來改變的,目的是不希望再看到一些校長消極的在一所學校等待退休,不想進行任何的改革。不過校長一任三到四年,好不容易瞭解一所學校,可以開始認真規畫改革的時間,就已經是該調動的時間點了。湯姆在新城小學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擔任校長一職,也才能夠發揮影響力,把一所平常的學校轉化為一所不斷成長的學校。國內早期一些有成就的學校,不也是一位校長長期耕耘的結果嗎?這是國內校長任期制度可以多考量的部分。
國內早期的校長制度,確實有許多弊病。為了防止類似的弊病再度發生,才改為目前的制度。不過我們該問的是,為何在以往的師資培育、主任培訓和校長培育過程當中,會讓不少校長想要輕鬆工作,不思改革之路,至少看看是否能夠培訓出一些和目前在交通大學就讀的丹尼爾這樣的外國人一樣有愛心的校長呢?丹尼爾以一個外國人的身分、交通大學博士班學生,每個星期卻願意義務到山地的學校擔任英文教學的任務,每次還需要騎七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回各七個多小時,最後膝蓋關節出了問題)。這種為教育奉獻犧牲,連學校想要送他一點小禮物都被拒絕,這不是我們渴望找到的校長人選嗎?
同樣的,讓我們回到湯姆對於經營一所學校可以給老師的啟示吧!除了在教室裡面培養和睦相處的氛圍,協同合作的工作關係,以及共同領導的教學現場外,我們不也是要聆聽學生的觀點、興趣嗎?當我們教導的學童年齡太小,無法完整的表達他們的想法時,我們不也是要和他們的家長(或監護人)多多溝通,以便瞭解孩子在學校以外的地方的表現嗎?在知己知彼之後,我們才能夠和學生共同設定目標(當然我們自己也要設定可以監控的目標,不過就誠如湯姆所說,知易行難,知道要設定可以監控的目標不會太難,但是要真實做得到,就相當具有挑戰性)。不同的學生應該在我們的引導下,設定不同的目標,這也是個別化教學的主要訴求之一。過去強調「成衣理論」(一件成衣,每個人都可以穿就好了;一套課程,全體學生適用;一種教學法,學生不可以要求不同的學習模式),在面對社會改革的快速腳步變革時,已經不適合了。所以數學很厲害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所設定的目標,就應該和數學成就不高的學生有所差別。體育方面表現不好的學生在設定體育方面的學習目標時,當然就和一些體育明星級的學生有所不同(每位學生都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學習,我們不必強迫他們在國中畢業之前把每樣知識和技能都學會。就因為我們以前操之過急,所以許多學生到了國中就幾乎已經完全放棄學習)。所以協助老師設定個人的、全校性的目標,也可以轉化為協助我們的學生每個人設定他們自己的、全班性的目標。設定一些公開的、一些隱私的目標,不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的學生身上嗎?
當然在評量老師的同時,就像我們在教室裡面也不得不考量的項目:每一位學生的表現如何?我們該如何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表現告知他們的父母親呢?在評量方面,除了傳統的成績單以外,是否有其他模式的評量結果可以讓學童的家長更放心的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成長呢?
同理,擔任老師,我們也有不同層面的權力,和湯姆提到校長的權力幾乎一模一樣。我們有專家型的權力,我們也有獎賞型的權力,我們還有強制高壓的懲罰權力……該如何在這些不同的權力方面交叉使用,才能夠把一個班級帶領成為優越的班級,也都在考驗每一位老師的能力。特別是擔任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的老師,因為學生通常會重新編班,所以把一個混雜(有些老師喜歡稱為烏合之眾)的班級,帶領出學生的潛能,並且把潛能發揮到極限,不也是老師的責任嗎?
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相當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鼓舞學生發揮創意,並且帶領學生以團隊模式展現他們的創意。因為創意並不是標準化測驗所能夠測量的項目,所以他們所呈現的樣貌通常相當混淆。在創意的過程裡,錯誤是在所難免,學生也因為他們會犯錯,才是學生。不過如果反覆犯錯,那才是真的犯錯。所以鼓勵學生嘗試新的錯誤,並且從新的錯誤當中學習教訓,真的是我們在鼓勵創意教學、創意學習的歷程當中非常重要的項目。當然如果只是告訴學生要嘗試新的錯誤,老師卻從來都沒有犯錯,那麼老師的身教明顯的告訴學生,那些告誡的語文是騙人的片面之詞。一位老師如果完全沒有犯錯,那是神才能夠做得到的境界。我通常要求學生先恢復「人」的身分,才能夠瞭解「人」的行為舉止。老師要切記的只有一項:不可以犯的錯誤類型就是那些有安全考量的,以及危害學生身體或心理健康的事項。
讓會議變得有意義,轉個彎,就變成了讓學生的上學變得有意義,這還要專門顧及學生的觀點,不是我們自己的觀點。許多學生在國中要升學的時候,早已經放棄學習了,原來他們一直找不到學習的目的。對於許多人來說,繼續學習、繼續升學的主要目的是要賺更多的錢。所以當檳榔西施、午夜牛郎、特種行業的人們賺得比老師還要多的時候,當學生的生活價值觀變成賺更多錢就是有成就的情況下,老師在學生面前的尊嚴就降低了。學習真的只和賺錢相關嗎?這是價值澄清的活動,也需要更多教育界的伙伴投入心血來引導年輕學子清楚認識學習的本質和目的,否則混淆的學習只會帶來邪惡的學習。
在慶祝我們的多樣性差異方面,我們國內目前不也是有許多新移民到來嗎?如果考慮到地球村的概念在世界各地已經成形,那麼未來會有更多外籍人士來國內工作,他們的子女也會成為我們教室裡的一員。如何協助不同的學生都能夠發揮潛能,不是幫他們貼上標籤,應該也是慶祝我們的多樣性差異帶給我們的啟示吧!如果我們考量的不是單純新移民的議題,而是學生的多元智慧的輪廓、他們的學習風格、他們的意志力差異等等,那麼我們更應該透過學生多樣性差異的本質來讓每一間教室裡的學習更加多采多姿。
當然,翻譯湯姆的書還有另一個好處,我會是第一個偷取他教學概念的人。在「為我們的多樣性差異而慶祝」那一章,湯姆介紹了多樣性差異的教學活動,是我們可以直接在課堂上不需轉換就可以直接使用的教材,許多表格也是我們可以直接使用的。重點是,湯姆讓我們瞭解到,帶領一所學校絕對不是一條平穩的道路;同樣的,帶領一個班級也絕對不是一趟平順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