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onna Walker Tileston著;高麗鳳譯
開數:25
頁數:104
ISBN:9789861914459
重量:150
出版日期:2011/08/22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ZjVWgp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1ob1LY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1ob1aX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l5yDWQ
書籍介紹
本書提供必要的指引,有助於課堂上教師與都會貧民區學習者、低社經地位的弱勢學習者與英語學習者共同攜手合作,努力彌補學習成就的落差﹗本書完整的篇幅提供教師全面性介紹與面對不同的學習者互動的基礎。其主題包括:
* 影響力:過去、現在及未來
* 都會貧民區成就落差:從虛構中劃分出事實,並且鑑定彌補落差,教師能做什麼?
* 了解形態、社經地位、種族等諸多差異性
* 認知偏見的符號,包括語言偏見、刻板印象、排斥、虛幻、選擇性及隔離
* 選擇最大不同的教學策略:聚焦在學習者的注意力、認知、記憶及自我系統
* 為學習者設定高度的期望
* 為不同的課程、學校、社區、各州及國家中的個別差異設置教師檢核表
* 字彙前測、字彙後測及字彙摘要
*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Donna Walker Tileston
Donna Walker Tileston博士是一位擁有27年豐富經驗的教師,也是一家在全美國與加拿大為學校提供服務的策略性教學與學習(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諮詢公司的總裁。她著作等身,主要著作包括:《與眾不同的教學策略──面對障礙》(Strategies for Teaching Differently: On the Block or Not)(Corwin Press, 1998)、《突破障礙的革新策略》(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the Block Schedule)(Bureau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ER], 1999),以及從一出版就名列Corwin暢銷排行榜的《十個最佳的教學策略──大腦研究、學習型態與標準如何界定教學能力》(Ten Best Teaching Practices: How Brain Research, Learning Styles, and Standards Define Teaching Competencies)(Corwin Press, 2000)。
Tileston博士在北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獲得學士學位,在東德州州立大學(East Texas State University)獲得碩士學位,在德州A & M商業大學(Texas A & M University-Commerce)獲得教育博士學位。讀者可以在www.strategicteachinglearning.com網站,或者透過dwtileston@yahoo.com信箱以e-mail跟她取得聯繫。
譯者簡介
高麗鳳
學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博士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臺北市國小候用校長
臺北市指南國小教師支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目錄
字彙前測
第 1 章 影響力
回到未來
為什麼要回顧過去
第 2 章 我們是如何的不同?
檢驗差異性為什麼是重要的?
多元互異的形式
社經地位的差異
種族的差異
第 3 章 認清偏見的符號
語言偏見
刻板印象
排斥
虛幻
選擇性
隔離
第 4 章 彌補成就落差之途徑
都會區學習成就落差—事實對抗社撰
教師可以做什麼?
第 5 章 哪一種教學及學習策略在彌補落差中做出最大的差異?
高度期望—為什麼他們重要
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系統的角色
我們現在要他們注意什麼?
認知的一般想法
某些額外想法
我們如何應對語言取得技能?
第 6 章 工作上的差異—教師的檢核表
字彙摘要
字彙後測
參考文獻
譯者序
學生的個別差異是所有教育現場的共同現象,也是教師需要關注的議題。本書是從美國的現代社會文明發展來察看,所有社會現象影響著教育情境,是否會傳播轉移是值得關切的。臺灣的教育現場也陸續出現如同美國教育情境上的現象,這不是歷史現象的轉移,而是相似社會現象的複製衍生。
《所有教師都應該知道的事──學習者的個別差異》是身為教師或者將為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能之一,本書提供教師在工作上的最佳指引。譯者之所以接受心理出版社之邀約,進行此書的翻譯工作,最重要原因是著眼於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將有利於教師教學上的助益,並為此書內容的前瞻性、效益性與涵蓋性所吸引,原作者對教育社會狀況發展與教育現場的觀察鉅細靡遺,並提出具體肯切的建議及方法提供教育工作者明確的指引,是令人讚賞的優點。
本書的文筆流暢、字句深入淺出,內容豐富、體例完備,對於初任教師而言,可作為系統性教學與班級經營的指引藍圖。本書最重要特色是作者為了讓讀者熟識本書提列的專有名詞,在正文之前編排了字彙清單讓讀者填入該字的定義,閱讀此書後,再返回檢查自己最初的答案,查看自己是否改變心意而更改字彙的定義。其後又編排了字彙前測,讓讀者檢驗自己在此書所習得的字彙知識;本書的最後再加編列字彙後測,提供讀者作自我評鑑測驗。這種編排提供讀者作自我評量與復習統整是國內教育教科書所少見的,也是值得參考學習的。全書共計六章,各章節的主題如下:
第一章「影響力」:以回顧1950年代至1990年代的社會變遷,如何影響教育現場氛圍。
第二章「我們是如何的不同?」:列舉學生中個別差異的形態。
第三章「認清偏見的符號」:列出教師在課堂上必須避開語言偏見、刻板印象、排斥、虛幻、選擇性及隔離等六種偏見。
第四章「彌補成就落差之途徑」:提供彌補學生成就落差的方法與途徑。
第五章「哪一種教學及學習策略在彌補落差中做出最大的差異?」:提出彌補學生學習落差的教學與學習策略,並探討各策略中的差異性及有效性。
第六章「工作上的差異 教師的檢核表」:閱讀本書篇章後,作者為了讓教師真正掌握學生個別差異,特別編製檢核表作為檢查差異性的工具。
翻譯的工作對譯者而言是一項嶄新艱巨的挑戰,在過程中,讓譯者感佩原作者剖析美國社會脈絡的熟稔與精要,及治學態度之嚴謹認真,譯者希望在避免疏漏與曲解原作者內容之同時,也能呼應臺灣的教育現況,以提供讀者國際視野又能兼顧本土現況的內容。本書的出版除了要對原作者的創作表達敬意之外,更要對吳清山恩師及心理出版社同仁表達感謝之意。限於譯者的經驗與能力,本書不免有疏漏之處,敬祈讀者們能夠不吝指正,作為未來再版修正之參考。
高麗鳳 敬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