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an Mclean著;賴麗珍譯
開數:25
頁數:256
ISBN:9789861912127
重量:340
出版日期:2009/01/05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WXNbDe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73dEMd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1ob83D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52d3vn
書籍介紹
有些學生沒有發揮全部的潛能,但有些能力相當的學生卻有超過預期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在於學習動機的差異。本書指出,學生的動機心向如何透過影響學習方式而產生不同的學習結果。達成課程目標的壓力增大,促使學校嘗試「從外在」激勵學生,但本書作者認為,真正的動機「來自內在」,而且這種自我動機必須被培養。在本書中,作者針對激勵教師和學生的動機提出實用原則。總言之,本書:
1. 從最近的研究彙整相關的證據;
2. 指出如何創造有效的學習情境,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
3. 針對教師如何指導不用心的學生,提供實際的建議。
對於關切如何激勵學生學習的教師、教育人員、行政人員而言,本書內容極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賴麗珍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博士,主修成人暨繼續教育,曾任職於台北市教育局、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組員)及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研究興趣為學習與教學、教師發展及創造力應用。譯有《教師評鑑方法》、《教學生做摘要》、《有效的班級經營》、《班級經營實用手冊》、《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創意思考教學的100個點子》、《思考技能教學的100個點子》、《重理解的課程設計》、《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專業發展實用手冊》、《善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法》、《教師素質指標》(心理出版社出版)。
目錄
第一篇 動機驅力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目前對動機的看法
第三章 什麼力量會驅動動機?
第二篇 動機心向
第四章 對能力的概念、學業進步的解釋、學業成就的態度
第五章 真實的「愉悅」因素:目標達成方面的自我效能
第六章 學習目標的效力
第三篇 驅力的作用
第七章 專注:創造學習的關係
第八章 結構:從教師權威到學生自主
第九章 刺激:有效的教與學
第十章 透過回饋而學習
第四篇 摘要與結論
第十一章 激發男生和女生的動機
第十二章 激勵型學校
第十三章 摘要與結論
前言
本書強調,最有效的學習動機來自內在。政府部門要求提高學校學生學業成就,正迫使教師採用以處罰作威脅或承諾給獎賞等外在方式來激勵學生。本書建議,更有效的替代方案是透過利用學生的積極心態,從內在激勵學生專注學習。最佳的動機模式是自我激勵(self-motivation)。然而,學生需要教師及其他師長協助他們達到此一自我激勵狀態。本書討論影響學生動機心向(motivation mindsets)的最佳學習情境之特徵,以探討學校影響學生自我激勵的方式。本書建立的動機模式提供了一扇窗,讓讀者可以觀察和反思班級教學情境如何形塑學生的動機,以及學校如何影響學生的動機。
激勵的學習情境可以分成四類直接影響學生心向的驅力(drivers),其中:專注(engagement)是指教師試著了解學習者和重視學習者;結構(structure)是指明確知道達成學習目標的路徑;刺激(stimulation)來自於能強調學習活動的用處、重要性,以及趣味性的課程;而回饋(feed-back)則是指能讓學習者知道其進步情形的資訊。
這四類驅力沿著兩個面向(dimensions)運作,專注和回饋沿著人際關係面向(relationship dimension)運作;而權力面向(power dimension)的運作則是由結構和刺激結合而成。
人際關係和權力是兩個相互依賴的面向,兩者交會產生了四類學習情境。放任型(undemanding)班級,其典型特色是過度保護的氣氛和欠缺要求的課程;破壞型(destructive)班級之特徵是強迫學習和個別責罰;揭露型(exposing)班級以質疑和「證明自己實力」的氣氛為特色;而最佳學習情境 激勵型(motivating)班級,其主要特徵則包括了信任、自主、自我改進的氣氛,教師鼓勵學習,以及教學目標明確。
上述各類驅力和各個面向就像連續體一樣地發揮作用,其構成則包含了四個能以汽車排檔(gears)表示的階段。
激勵學生的關鍵存在著兩項主要的兩難困境。首先的困境是,試圖無條件地接納學生,同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回饋。最能激勵學生學習的教師,其達到兩難平衡的方式是,透過從認可學生到肯定學生的有條件接納過程,來推動師生關係的排檔,其中,對學生的肯定代表了教師了解學生、重視學生。
教師的第二項主要壓力為,如何在控制及保護學生和聽任學生發揮自我決定的潛能之間,達到平衡。這項壓力的解決,可以透過一開始就設定規則並且以非強制的手段樹立權威,然後以換檔傳動的方式「慢慢放鬆約束」,以增加學生參與協議、做選擇,以及自我決定的機會。以這種方式,教師權力的獨斷,可以經由師生之間的權力分享轉化為對學生的增能(empowerment)。
上述模式有助於討論,當班級產生變化時,師生關係將如何演變。就每一個排檔而言,教師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並且運用不同組合的驅力。關鍵的事件可能會使整個班級退回倒退檔,這些事件包括引不起學生興趣的低期望、輕率批評式的回饋、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以及壓迫式的規定。有效能的教師會很有彈性地使用每一個換檔,以適應改變中的環境。班級的驅力是重疊的,它們相互依賴,並且以加乘方式互動。有高度影響力的教師會有技巧地應用這四類驅力,而且當教學情境需要時,他們會讓四個排檔交換使用,以為班級選擇各類驅力的正確排檔。
教師從不使用空檔,因為空檔永遠不能發揮中立的效果。所有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都有某些影響力,而教師自己的動機心向會透過班級教學的驅力「下載」給學生。
以下是四種動機心向:
1.學生對於能力的看法;
2.學生如何進行學習;
3.學生如何理解他們自己的進步;以及
4.學生覺得自己多有能力。
學校對學生自尊的影響不如我們所想的廣。然而,好消息是,低自尊對學習的障礙不如我們假設的大;更好的消息則是,學校及教師在形塑學生的自我動機心向方面,大有可為之處。自尊是學業成就的結果,更甚於自尊是學業成就的成因。最重要的「愉悅」心向就是,在達成學業目標時產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亦即「效佳」(SEGA;譯註:「self-efficacy in goal achievement」的頭字語)因素!自我效能是指,相信自己在特定技能領域的能力,它和自尊有所不同,自尊是個體對自我整體價值的情意判斷。對於接受雙軌制(twin-track)教育的學生,引導其建立自信心的方法牽涉到:首先,教導學生將自己的能力看成是可變的,然後引導他們對學業成就採取自我改進的態度;其次,幫助學生以建立自我效能信念的方式,來理解自己的學業進步情形。
重視建立學生信心的學校,會逐漸灌輸學生這樣的信念:能力不是固定的,成功有許多方法。這類學校會透過將學生的失敗連結到可修正的因素,而把犯錯視為建立效能感的重要步驟。激勵型教師會增進學生的自我期望和能力程度之間的正確搭配;他們會讚美學生的努力和學習策略運用,然後幫助學生聚焦學習的過程,以及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結果負責;他們會幫助學生察覺自己有哪些聰明才智,而不是只知道自己有多聰明;他們強調改進的可能性,這會鼓勵學生把進步歸因於努力,然後專心於學習,而不是著重於展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重視個別的進步而非符合常模的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