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onia Nieto著;陳佩正譯
開數:25
頁數:324
ISBN:9789577029935
重量:440
出版日期:2007/03/22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l5y8jd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Q6E0Ap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mvyaOl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KrlZ1y
書籍介紹
在重重的挑戰下,為何有許多堅持到底、全心為學生著想的老師,還願意在學校持續打拼下去呢?
禁止體罰經立法院三讀通過,讓全國多數老師覺得最困擾的不是要不要處罰學生的問題,而是他們的尊嚴受到嚴重挑戰。在少子化的影響下,多數學童在家裡不是小少爺就是千金公主被寵慣了居多,所以學生面對老師的關心時,也經常以一言九「頂」的方式,頂撞老師的提醒。另一方面,只要有任何親、師、生之間的衝突,媒體也習慣把老師先扣上大帽子,然後再慢慢等候老師提出證據,證明他們沒錯。這幾乎已經變成「未審先判」的案例不斷地出現在媒體版面。如果再考慮到學生越來越多樣化的特質,以及融合教學把特殊教育回歸主流教育的要求,教學現場幾乎已經變成一個比預測氣象和地震還要困難的行業。
Sonia Nieto這本書雖然描述的是美國教導少數族群學生的老師的情緒,不過卻可以在這關鍵的教改時刻給我們這群當老師的人一個啟發。她在書中提到老師應該先恢復成人的角色,才能夠盡心盡力的教學。所以老師應該是不斷演化的行業(搭配教學精進的教育政策),老師也應該是一個保有熱忱的行業,以及抱有期望和可能性的任務;當然老師也會有憤怒和絕望的時候,不過教學也應該是一個知識份子的工作,更是一個民主素養的培養沃土。或許我們可以從這本書學習到許多「老師是人」的觀點,然後再把這些觀點實踐在我們的教學現場。
作者簡介
陳佩正
目前服務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希望透過翻譯不同類型書籍,提供自己一個自我成長、進修的管道。近年來除了投入各類型書籍的翻譯之外,也策劃遠流的《魔數小子》童書繪本系列,期望透過活潑有趣的數學繪本,引導更多學生喜愛冷冰冰的數學。對於科學發展史也在最近幾年發展出濃厚的興趣,想要把這冷門的學科轉變為可愛的學科。另外,譯者也走入國中小校園,想要積極主動建立教育大學與國中小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除了強化國中小教育以外,也可以提升國中小準老師的培訓模式,更提升自己在國中小教育現場的應變能力。近年來,譯者也參與幾所學校的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學專業精進的合作計畫,企圖透過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改善國內教育體質
目錄
第一章 教學是一種不斷演化的過程
一路過來所學到的各種教育課題
多元文化教育的承諾
教育的社會政治情境
改變學生一輩子的老師
第二章 自傳式的教學觀
記得是什麼動力帶領他們走進教學現場
老師的自傳
人行道學校/Sonia Nieto
我的旅程/朱尼亞‧葉爾武德
我教導的方式反應我是誰的問題/史帝夫‧葛登
連結的威力/克勞蒂雅‧貝爾
書的圖表/安‧盧能伯格
後序:編輯給我的回覆
第三章 愛心為主的教學觀
都會型學校學生的高效能教師
尊重和肯定學生的身分
關懷和尊重:超越擁抱和其他情感方面的顯露
茱蒂‧貝克的兩難問題
教育改革與關懷
我那不斷出現的兩難困境/克勞蒂雅‧貝爾
在教學隱喻和關懷上面
當作園藝照顧的教學隱喻/朱尼亞‧葉爾武德
對於學生的「一項基本信念」
第四章 希望與可能性的教學
公立學校教育的承諾
教育是讓我跳脫貧困的一條路/宋尼‧菲力克斯
相信他們自己有能力可以擔任教職
對於同事和下一代的老師有信心
「您療傷復癒、您幫助別人、您熱愛……」
第五章 把教學視為憤怒與絕望
當老師生氣的時候
官僚體制的組織再造
改革越多將會帶來哪些改變……/凱倫
「學校制度」的本質
自制的圓規以及奮鬥的決心/凱倫
欠缺尊重下的屈辱
絕望
考慮在二十六歲退休/宋尼‧菲力克斯
超越憤怒的境界
後續發展
第六章 把教學視為知識份子的一項工作
大人之間對話的必要性
書寫個人傳記的呼喚
透過寫作而獲得理解/史蒂夫‧葛登
透過寫作來改善課程
在一個社會情境脈絡下的波多黎各藝術/派蒂‧博得
教學是理性的工作嗎?/史帝夫‧葛登
對於小心謹慎教學的著迷/史帝夫‧葛登
支持教學的社群
第七章 把教學視為一種民主的實踐
為教育均等而奮鬥
學校和社會上的種族歧視
把教學視為教育正義的工作
寫給初任教師的一封信/史帝夫‧葛登
為民主而教學
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方式/瑪麗‧柯蕙
找尋平衡點
第八章 教學當作塑造學生未來的工作
他們所使用的語言的力量/朱尼亞‧葉爾武德
老師永遠的改變我的一生/凱倫
老師永遠的改變了我們的生命
第九章 最後的一些想法
從老師這個行業所得到的教訓
重新思考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校的組織再造
把教學視為國家政策的一項優先考量
譯序
坦白說,翻譯這本書時,我必須先懺悔一下。當我不小心在美國一個小鎮買到這本書時,只是想在長途旅程當中有一本閒書可以讓自己不會覺得無聊。當時買書的心情簡單到了極點,也根本沒有想說要翻譯這本書。主要是最近幾年,我陸續翻譯了一些書本,朋友都笑我說,我是否要迎頭趕上洪蘭教授翻譯好書的速度呢?我從來都沒有想要、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和洪蘭教授比翻譯書籍的速度,更不認為這樣的相互比較有任何意義。原本翻譯書籍已經不少,所以我當時幾乎已經抱定決心,短期內不要再做這種翻譯的工作了,好讓自己的身體有些機會可以復原。
不過,或許我錯了!我居然在9月9日(2005年),從美國搭乘飛機回台灣的旅程當中,一口氣把這本書給看完了。雖然這本書不怎麼厚,不過當看完這本書,在飛機穿越剛離開台灣的颱風時,我再回頭看看這本書的內容,我瞭解到我應該就是這本書的中文翻譯者了!雖然我需要懺悔,不過這樣的懺悔應該是有價值的。
想想看,過去幾年當中,在面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要求,以及學校行政主管與家長「要求」學校裡的每位老師都要建立一個班級網頁時,有多少優秀的資深老師紛紛走避,逃離教育現場。這一點讓我們這個國家損失許多優秀的老師,而且他們在教育方面的專業似乎已經注定不再回頭到教育界,引導更多年輕的老師,面對越來越棘手的教育現場問題。不過,仍有許多老師在自己的教室堅守崗位,企圖帶領學生走向一些優質的學習環境。國內外在過去十年都經歷了不小的教育改革要求。國內九年一貫的課程要求對許多老師而言,是一個嚴格的挑戰。當然對於更多的家長而言,或許是搖頭、再搖頭,搞不懂幹麼在這節骨眼進行越來越「稀釋」的課程,還有一些官員和立法委員根本就不知道教育改革的由來,只會帶領全國民眾去「懷念老舊時光」的學習:那種男生剃光頭,女生留西瓜皮,學生需要完全服從老師,全國使用一套教科書的老舊時光。
不過,時代改變的意義,就是說民權越來越高漲!先讓我們看看美國的情況,再來看看我們國家的教育現場。美國早期的教育根本就是白種人,甚至是歐洲白種人後裔的教育。不過雖然現在已經是黑白共治的國家,美國的學校也有越來越多「少數民族」的學生,學校的教育和課程仍然偏愛所謂的主流人口的教育:歐洲白種人移民後裔、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背景、英文是唯一語文、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信仰等基本條件,才符合受教的機會。偏偏美國又是一個號稱「種族大熔爐」的國家,到底教育應該讓學生融入這個大熔爐,或者是先從學生的舊經驗發展,逐漸邁向一個「生菜沙拉」的族群合作呢(很難想像每一天吃同樣的菜色會是一個怎樣的餐點。同樣的,大熔爐從來都沒有真的發生在美國境內,未來也不可能發生)?更嚴重的是,白種人的生育率這些年來有越來越低的情況,而「少數民族」的人口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許多學校裡的少數族群在過去幾年當中,早就已經變成了多數族群的學生。這讓許多學校的經營越來越困難,許多學生享用免費午餐,甚至他們的家庭可以享有政府提供的經費補助,以免讓他們生存在一種瀕臨絕望的情況。當然,這樣的趨勢會擴增貧富之間原有的差異,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也越來越困難。這些貧窮的學生通常集中在美國的都會型學校,也因為如此,所以在美國,只要提到都會型學校,通常代表的不是高品質的教育環境,這也讓許多老師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永遠的離開教育現場,再也不肯回頭。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國內的情況!當我們國家經歷了所謂「台灣經濟奇蹟」之後,國內的房價普遍上漲到年輕族群一輩子注定要當房子的奴才。年輕人當中有相當比例的人無法適應這樣的社會轉變,找不到適當的工作,失業在家,國內的女生似乎也不想嫁給這些年輕的男人,所以他們去國外找外籍新娘。以便宜的價格娶了外籍新娘之後,通常想要多生幾個小孩。在國內少子化,讓許多國小老師找不到工作的社會現象中,卻一枝獨秀的凸顯出外籍新娘所生的小孩數量不斷竄升。他們該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或者他們的小孩可以把外籍媽媽的文化帶進學校的學習呢(到2006年9月,外籍新娘的總人口數超過三十多萬人,幾乎已經超越國內原住民總人口數)?幾乎每個縣市目前都已經設置了「新移民中心」,企圖透過提供這些外籍媽媽基本教育,讓他們可以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孩。基本上,這樣的理論是希望他們的小孩能夠盡快融入我們原先的社會,這一點和美國推動教育改革所面臨的「少數族群變成多數族群」,卻仍然使用傳統多數族群的教學模式相同,幾乎是複製了歷史上的錯誤。我這裡並不是說設置新移民中心的政策是錯誤的,而是我們應該多管齊下,最關鍵的應該是教師的培訓,讓他們具備能力把外籍新娘所生的小孩帶進教室的文化、語文和其他種種,融入教學的現場。Sonia在2005年已經從麻州大學教育學院退休,不過過去三十五年看到她為了波多黎各後裔學生在學校受到的歧視而努力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該開始構想哪些策略可以讓我們越來越多元化的學生都找到適當的學習契機。也唯有當這些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成就時,我們才不會把教育部管轄的部分,轉移到法務部管轄的範圍。
當然,該怎麼做才能夠讓我們這些為人師表的人持續在這麼艱辛的旅程當中向前邁進呢?Sonia在這本書當中,清楚的把老師當作一個具有各種情緒的人。確實,老師原本就是一個平常人,人都具有情緒,人也都會犯錯。不過在過去的教育裡,我們把老師這個工作當作不可犯錯的行業,老師更不能有情緒反應。這樣的社會要求只會讓老師越來越麻木不仁,也越來越沒有感覺。沒有感覺的老師怎麼可能帶領出能夠感同身受其他人不同感覺的學生呢?特別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早就已經到了一個該大幅度修正的時刻了!我們的學校教育體制創造了全世界的奇蹟:全世界最大的國小,和全世界最小的大學。或許迷你的大學還好,至少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人數並不多,不過卻是聞名全世界的一所研究型學校。不過,全世界最大的小學,雖然人數已經降低很多,國內卻仍然秉持那種大規模教育的模式來培養學生,當然就會讓學生「度日如年」!我早就提醒許多準老師或在職老師兩件事情,它們分別是:
1.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這是憲法規定的權力。憲法並沒有說學生不具備這樣的權力。
2.人民有言論自由,這也是憲法提供的基本人權。不過當我們可以在報紙上指正總統、政黨領袖的行為舉止時,我們卻不可以在教室或教室以外的地方指正老師的缺點。
顯然,這是因為我們仍然沿襲著傳統教育的缺點。也就是我們仍然以漢民族的思考模式,外加資本主義的概念進行所有的教育工作。任何和這樣模式相衝突的學生都應該被學校體制所排斥。這就是學校公然違憲的作為,相信我們應該有機會可以修正這樣的作為。
所以,Sonia提到這些老師充分利用他們當作人的情緒來妥當的進行各式各樣的教學工作。對的,我們都是「在錯誤的體制下,正確的執行我們的工作」,所以制度的錯誤當然會讓許多老師憤恨不平,那麼他們的學生也會因此而抗拒學習。我的好朋友張稚美教授就提醒我,學習障礙應該是因為學校體制上的障礙所衍生出來的情況。換句話說,因為學校的制度有許多殘障的地方,讓許多學生在學習時有一種格格不入的強烈感受,所以才會讓那些學生逐漸變成了學習障礙的學生。我們該如何剷除這些學習的障礙,提供每一個學生「真實公平」的學習機會呢?值得大家好好的深思一番!
對了,最後,我必須感謝兩位國小老師的幫忙,一位是文湖國小的邱文勝老師,另一位是萬福國小的許建和老師。他們幫我把這本書掃描存成文字檔案,讓我的翻譯不必在電腦螢幕與書本之間轉來轉去。
本書的翻譯必須特別感謝心理出版社總編輯林敬堯先生的協助,以及執行編輯小晶小姐非常認真的編輯才得以完成。
陳佩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