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昌期、吳淑芳著
開數:25
頁數:384
ISBN:9789861912974
重量:506
出版日期:2009/09/24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EZ2E7n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EZ2Ezg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EZ2E2g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EZ2Eng
書籍介紹
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阿德勒(A. Adler)主張,人生是發展的歷程,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在為下一階段奠基。本書兩位作者將現代大學生該具備的生活知能,分成四大面向,以十四個章節加以論述;從理性生活出發,透過創新、思辨等理性活動做好自我管理;以感性生活,關心自己生涯發展及人際溝通與家庭生活,調和並滿足情感需求;再以審美生活為主軸,瞭解休閒多面向、追求信仰真理,並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以慢活、樂活體會豐富具美感的人生;最後,希冀幫助大學生掌握全球化及多元文化趨勢,善盡公民責任,建立以道德生活為最高理想境界。兩位作者長年在教育界深耕,具博雅的人文素養,加上學術研究的訓練和扎實的寫作功力,使本書兼具教育性和可讀性。每章所設計的「問題與討論」更可以作為課堂延伸討論的議題,幫助大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各面向,提升對教育的敏感度,看到教育實踐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吳昌期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
經歷:國小教師、主任
台北縣教育局輔導員
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台北縣白雲國小校長
著作:《教育全壘打》
吳淑芳
學歷: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
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兼任講師
台北縣頂溪國小校長
台北縣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輔導團團員(2002年迄今)
台北縣九年一貫課程國教輔導團國小語文領域召集人(2003年迄今)
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調解服務諮詢員
著作:《中小學生必讀的國語文》、《專門為小學生精選的品格讀本》、《專門為小學生精選的中國經典》、《專門為小學生精選的西洋經典》、《柔軟心,輔導情──兒童適應困難輔導實務》共五本書籍及文章數十篇。
目錄
第一篇 理性生活
第1章 概論:教育與生活的關係
第2章 創造與生活
第3章 思辨與生活
第4章 自我管理與生活
第二篇 感性生活
第5章 生涯發展與生活
第6章 人際溝通與生活
第7章 家庭教育與生活
第三篇 審美生活
第8章 藝術與生活
第9章 休閒與生活
第10章 宗教與生活
第四篇 道德生活
第11章 道德與生活
第12章 多元文化與生活
第13章 全球化議題與生活
第14章 公民責任與生活
林序
教育的目的即在為未來的生活作準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大一通識課程開設「教育與生活」一科,希望藉由本科目的開設和學習,讓學生瞭解生活中的有關層面和細節,以適應當前多元變遷快速的社會。大學生活不應只限於校園,更應拓展生活層面和領域,瞭解社會生活的真實面向,為求學、生活及未來就業做好準備。
本書共分四篇,第一篇理性生活談的是人類理性的開展,這也是大學教育的首要目的;第二篇感性生活談的是豐富人類情意層面,讓每個大學生都活在愛與關懷之中,讓整體社會充滿祥和;第三篇審美生活希望大學生提升精神層面的寄託,生活有目標、有意義,也能適度抒解生活中的壓力;第四篇是道德生活,希望大學生能推己及人、愛屋及烏,將對社會的關心化為具體的行動,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昌期及淑芳兩位校長均是本校優秀的畢業生,並在本校兼任教授相關課程,他們能教學相長,為教學所需編寫教學用書,這種用心和負責的精神值得肯定。本書的出版對未來本科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助益甚大,今後期盼能持續秉持這種教學熱忱和專注的精神,為當前的教育和未來的社會,奉獻每個人最大的心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林新發 謹識
2009年8月
曾序
二十世紀初,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及心理治療大師阿德勒(A. Adler),主張人自出生,已然開始在為其未來的人生預備勝任人群生活的特質和能力。人生是發展的歷程,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在為下一階段奠基。當個體還小的時候,父母或照顧者以及老師,在協助孩子培養健全的人格特質上身負重要的角色。當一個人進入大學,將自己預備好迎接未來的人生任務,即成為自身的責任。
《大學生必修的14堂課──談教育與生活》是兩位作者為本校國教系通識教育課「教育與生活」,所特別撰寫的教科書。內容涵括了大學生發展上所需要的修練素材,對於引領大學生的健全發展深具意義。
通識教育的意涵與範疇不易界定,不過有些觀點則已有共識,比如:通識教育泰斗何欽思(Robert M. Hutchins)認為大學教育不是要訓練技術而是要培養公民。通識教育是一種與人文、社會等「與人相關」的知識的薰陶,這個意涵也普獲學界的支持。再如,「教育部顧問室97年度通識教育中程綱要計畫成果報告」所指出的培養學生知識反思能力、跨領域知識整合能力、知識創新能力,也為通識教育引出一個課程設計和教學的主軸。
通識教育的課程和教學,必須以豐富的題材、深度的內容、有效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者的風範與人格涵養,才能對學生產生薰陶功能,促進學生朝優質公民的方向成長。
吳昌期和吳淑芳兩位校長在講授「教育與生活」課程時,不只費心準備教材,也在教學歷程中回顧與省視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教材內容之適切性。為能提供學生研讀的教材,兩人經歷無數次的切磋,在嚴謹的來回檢核與反思之後,他們決定將數年研發的教材和教學經驗加以彙整成書。
兩位作者長年在教育界深耕,具博雅的人文素養,加上學術研究的訓練和扎實的寫作功力,使得本書兼具教育性和可讀性。我很欽佩作者將其教育學養和熱忱轉化為教學的行動,將教育理念和生活智慧匯聚成書。當淑芳和我分享他們的教學和寫作緣起,以及撰寫過程的點滴,心中暗自感佩不已。尤其他們身為學校的領導人,校務繁忙之際,若非堅強的意志力和奉獻的精神,很難完成此書。
能為兩位傑出校友寫序,有沾光之感,喜悅之情溢滿於心。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曾端真
吳序
昌期與淑芳為了教育大學的課程需要,在忙碌的行政和教學工作之餘,努力蒐集資料、不斷溝通討論,並融會其多年的教育實踐智慧,為學生撰寫了這一本《大學生必修的14堂課──談教育與生活》,主要作為「教育與生活」一科之教學用書。拜讀之後心中著實五味雜陳,喜的是有一本統整教育與重要人生議題的書籍問世,並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擴展大學生的視野,這著實是功德一樁;憂的是在台灣教育脈絡下,如此關鍵性的人生課題學生要到大學階段才有機會進一步修習,著實晚了些。幸好,有昌期與淑芳這些憂國憂民的教育人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繼而發心撰寫有系統、具結構性的教學用書來引導年輕學子,相信在好的教學用書之引導下,學生的學習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本書結合教育與人生相關的各種議題,從抽象到具體,從自身擴及家庭、朋友,以至於外在的大世界,頗有《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層次感。身處瞬息萬變的社會,大學生只學習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已經顯然不足,益之以知識半衰期日益縮短,全球化的浪潮也不斷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世界,要立足世界,提升自我的競爭力,不僅要有「專才」的專門知能,也需要具備「通才」的智慧。而本書的架構及內涵均有助於大學生在其專攻的學門之外,涵育出更宏觀的視野,超越記問之學而往生活的智慧面向挺進。
拜讀本書之後,我個人受益良多,我學到了一些相當關鍵卻常被忽略的事物,相信未來有機會閱讀此書的大學生也必定能從中得到啟發,用教育的智慧來澆灌幸福美滿的生活。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吳麗君 寫於至善樓
作者序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通識課程「教育與生活」一科,是在97學年度新開設的一門課。當時初接到這個任務時,心中感到非常惶恐,雖然本科的授課大綱,經過了七、八位教授共同商定,但授課一學期後,最深的感觸就如《禮記.學記》中所言:「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雖然每章節都盡力準備豐富的教學內容,但礙於自己的學識不夠通達,缺少有系統的教材,總覺得少了什麼。有一天作者兩人針對教學交換心得時,發現心有戚戚焉!有道是:「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如何自立自強,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幾番思量,決定動筆撰寫本書。
寒假期間與教育系吳麗君教授談起這個想法,得到麗君教授的鼓勵,撰寫本書便進入緊鑼密鼓的行動期。作者兩人所學專長互異,得以搭配。本書撰寫分工上,由昌期負責第一篇理性生活及第四篇道德生活的十二至十四章部分;淑芳負責第二篇感性生活、第三篇審美生活及第十一章的道德與生活等七個章節。本書由於兩人充分合作,定期討論與回饋,在忙碌工作下班之餘,要求每天總要寫點東西,並隨時加油打氣相互砥礪,才能在短短半年期間完稿付梓,此例證,再一次說明專業上合作的好處與重要。
撰寫此書,不僅作為「教育與生活」一門課的用書;所涉及的議題,也都以時下發生的社會議題舉例,貼近大學生的經驗,因這些議題都是大學生活中必然面對的問題;而所提供的建議方向,更是現代生活中必備的公民基本素養。因此,將此書定名為:《大學生必修的14堂課──談教育與生活》。這十四堂課包含了現代生活的四大面向:從理性生活出發,透過創新、思辨等理性活動做好自我管理;以感性生活,關心自己生涯發展及人際溝通與家庭生活,調和並滿足情感需求;再以審美生活為主軸,瞭解休閒多面向、追求信仰真理,並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以慢活、樂活體會豐富具美感的人生;最後,希望掌握全球化及多元文化趨勢,善盡公民責任,建立以道德生活為最高理想境界;這些都是現代大學生所該具備的生活知能。本書在課程目標上希望達成:
一、瞭解教育與生活的基本概念,知道如何去體驗自己的生活。
二、思考教育與自己、教育與生活的關係;能學到有用的知識、經營人際關係、開拓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
三、提升教育敏感度,在生活的各面向中,看到教育實踐的可能性。
四、培養自己參與教育與生活事務的興趣,具有國際視野,善盡公民責任。
本書在每章節後面都附上「問題與討論」,可作為閱讀完後的分組研討與對話議題,以更能掌握該章重點或作為延伸活動。期待本書除了做為教科書外,更能成為大學生的生活指引、指路的明燈。
本書得以出版,感謝所有幕後默默貢獻的人,除了我們兩位作者的家人外,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的吳麗君教授、教育學院曾端真院長以及林新發校長,不斷的加油打氣,提供寶貴建議,讓我們不敢鬆懈,一鼓作氣如期完成。作者兩人距離博士班及碩士班畢業也各有一段時間,這段期間並沒有太多的著作;本書的完成,正好可以回報過去師長指導之恩;同時感謝教授「教育與生活」這門學科的其他師長,提供寶貴的建議與回饋。由於初次執筆,加上時間緊迫,難免有所遺漏或闕誤,尚祈各方先進專家學者能夠不吝指正,作為日後修訂之參考。最後,祝福所有讀者,開卷有益,有個圓滿而充實的人生。
吳昌期、吳淑芳
2009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