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bert R. Roberts主編;鄭瑞隆總校閱;鄭瑞隆、邱顯良、李易蓁、李自強譯
開數:18
頁數:536
ISBN:9789577029911
重量:790
出版日期:2007/02/08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KAyzZj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9rdAM8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yE5j16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7rZv2k
書籍介紹
傳統的思維常認為刑事司法(犯罪防治)與社會工作是兩門不同的學科領域。的確,在大學學科分立的現狀下,我國已有二十多所社會工作相關系所,有三個犯罪防治系所,然而將社會工作的專業哲學、學理、技術與倫理運用在矯正領域,似乎仍然被瞭解得相當有限。其實,犯罪矯正的目的是要幫助犯罪人復歸社會、不要再犯,而社會工作的存在價值也在幫助有問題困擾的人恢復其正常社會功能,在美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士從事犯罪矯正工作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
本書是主編者專程發函給具代表性的犯罪矯正及社會工作學者與專家,邀請他(她)們提供對此一學科的專業見解,並將其集結成冊出版。本書深受美國學術與實務界之廣泛歡迎,也是極少數適合在大專校院矯正與社會工作科系使用,並值得實務人員參考的教科書,歡迎讀者細讀與指教。
總校閱者簡介
鄭瑞隆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社會工作博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圍繞在家庭暴力、性侵害問題之評估,及加害人與被害人之評估與處遇。對於少年問題之輔導、從娼少女之輔導、社會工作在矯正領域之運用也經常探究。教學領域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矯正社會工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青少年問題與輔導。
譯者簡介
見總校閱者簡介。
邱顯良
學歷: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台北縣警察局巡官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六總隊警佐組員
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五總隊副中隊長
現職: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五總隊警正組員
李易蓁
學歷: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社會工作師專技高考及格
醫務社會工作師檢覈及格
經歷: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社工師
國防部台南監獄心輔老師
高雄縣政府社會局、屏東縣政府社會局、台南市兒少支援中心特約諮商師
康達家園兼任督導
現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專任講師
李自強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
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
東海大學兼任講師
目錄
第一部 政策議題
第一章 導論與概述
第二章 司法系統中的社會工作──一個概述
第三章 少年刑事司法政策──現在的趨勢與二十一世紀的議題
第四章 矯治政策的發展趨勢
第五章 刑事司法體系在城鄉間的差異
第二部分 警察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第六章 社會工作在刑事司法體系的歷史與角色
第七章 警察社會工作觀點的社區工作
第八章 警察社會工作的過去與未來
第三部分 被害者協助工作
第九章 受暴婦女庇護組織的架構與功能
第十章 社工人員在犯罪被害人/證人協助方案中的角色
第十一章 社會工作與被害者協助方案
第十二章 性侵害與暴力──趨勢、政策與方案
第十三章 聽障者與刑事司法的特殊問題
第四部分 少年刑事司法方案與服務
第十四章 少年司法哲學的爭辯
第十五章 社會工作與犯罪少年
第十六章 在社區團體之家實施社會工作
第五部分 緩刑、假釋與法院機構
第十七章 緩刑與假釋機關之行政管理
第十八章 社會工作與刑事司法──新的實務領域
第六部分 矯正社會工作
第十九章 培訓社工人員在矯正機關從事實務工作
第二十章 刑事司法體系中之女性犯罪者──政策與方案發展
第二十一章 在高度注重安全戒護的情境中實施社會工作
第二十二章 在監獄實施志工服務之一般觀念
第二十三章 強化受刑人家庭支持系統
第七部分 與受害人及加害人有關之特殊爭議
第二十四章 對暴力、危險案主之評估、管理及預防策略
第二十五章 社工人員在家暴事件之角色
總校閱者序
社會工作是一門運用最廣的助人專業,目標是對各種受助人群提供問題解決良方,以協助他們有更好的生活適應、更佳的生命品質,及個人社會功能能順暢發揮。目前在台灣已經有超過二十所大學院校開設社會工作系所,但是仔細檢視所開設之專業領域課程,發現專門針對行為偏差者或犯罪人服務之課程十分缺乏,然而,社會工作或相關系所畢業生日後在實務領域卻是經常需要對行為偏差者或犯罪人進行專業介入與處遇。此現象或許是影響現在行為偏差者或犯罪人被介入及處遇成效不顯著的原因之一。「矯正社會工作」就是填充這個空缺的重要課程。
矯正社會工作是將社會工作的哲理、相關理論、助人技術、專業倫理運用在對偏差行為者或犯罪人協助上,至少包括社會工作理念在刑事司法上之運用、少年犯罪政策與方案、矯正政策、警察社會工作、社區警政工作、對犯罪被害人之協助、觀護體系、更生保護與法院系統的運作、矯正機構社會工作、犯罪人之評估及處遇等。在台灣,傳統的犯罪防治領域極少注意到社會工作專業可能可以提供之正向力量,而長久以來社會工作領域的人員也視對於犯罪人或行為嚴重偏差者之協助為畏途,甚至不認為社工人員需要去理會偏差犯行者或罪犯。這個情形導致犯罪防治(刑事司法)與社會工作在我國很難攜手合作,結果是兩方都遭遇實質的困難與障礙,得不到互相的協助。這種現象已經到了該改變的時候,畢竟科際整合的助人專業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思想。
校閱者在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開設「矯正社會工作專題研究」課程多年,一直為沒有適當的教科書所苦,也因為矯正社工的內涵相當多元,故在課堂上常需找許多文章資料提供學生閱讀。博士班學生李自強主動提供本書原文,更在課堂上由碩、博士班修課同學一起閱讀,引發課堂豐富且熱烈的討論,顯示成效不錯。個人發現這本書雖然不新,卻已經是最近版本。在幾位博士班學生(李易蓁、李自強、邱顯良)提議下,大家一起著手翻譯,他們邀請個人協助校閱,準備出版。
教學、研究與服務工作讓個人經常忙得焦頭爛額,故在校閱工作上實在有點力有未逮。幸好幾位同學相當幫忙,進行同儕審核,互相校閱彼此的翻譯文字,另也感謝心理出版社總編輯的包容與協助,否則本翻譯書要問世,恐怕仍有變數。
凡事踏出第一步都是最困難的,本書的翻譯與出版亦是如此。現在至少第一步是勇敢地踏出來了,後續的挑戰仍大,我們仍會持續關注此一領域,為此領域灌注新的生命。本書的出版時間並不寬裕,故疏漏或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期盼讀者給予指正與回饋,將來本書一定會更臻於正確與可讀。
鄭瑞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