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n McDonald著;施振典、莊淑瓊、秦秀蘭譯
開數:18
頁數:264
ISBN:9789861914800
重量:450
出版日期:2012/05/14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rgz0vE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W3ebAk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vqyEpA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KAy28m
書籍介紹
老人社會工作是一個複雜的事業,相較於兒童或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工作,老人的社會服務既缺乏明確的決策原則,也缺乏正式的流程和政策說明,作者因此提醒我們:老人社會工作充滿無限的發展潛能,值得我們共同經營與努力。作者從一位資深的老人心理輔導諮商的角度出發,為社會工作開拓一個寬廣的領域。作者特別從個人或家庭介入服務、團體服務和社區服務三個領域來分析老人個人社會工作的複雜性,三個領域的服務技巧都是社會工作人員重要的角色任務。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老人社會工作實踐的脈絡、社會工作的歷程和社會工作方法與介入。每個部分都透過三個章節進行論述,內容非常完整、實用。全書重點包括:評估的過程、服務計畫的擬定與修正、社會工作人員如何扮演服務經紀人、資源整合者的角色等,同時透過個案討論來練習。作者除了從社會和心理的觀點來論述,肯定老人治療服務的價值,也特別針社會工作相關政策與照顧機構的實踐準則進行論述。
本書適合認證中的社會工作學習者,以及認證後的專業訓練課程,可以強化專業從業人員對老人社會工作的相關知識。任何對老人服務工作有興趣的人,即使是老人照顧服務的使用者,都能夠從這本書得到寶貴的知識。
作者簡介
Ann McDonald是英國East Anglia大學(UEA)社會工作學院的資深教師,她的教學專長是社會工作法、社區照顧政策與實踐、老人社會工作,分別擔任碩士、博士課程,以及成人照顧服務認證後的訓練課程。
Ann McDonald從1990年開始就在UEA擔任社會工作者、法院聯絡員和大學法律教學講師。她除了在UEA擔任課程講師,也曾經擔任《Sherwood社會照顧日誌與指南》(Sherwood Social Care Diary and Directory)的主編;目前則擔任《社會工作專論》(Social Work Monographs)的主編,以及國家社會工作教育「社會工作協調會」的主席。
諮詢信箱:Ann.Mcdonald@uea.ac.uk
譯者簡介
施振典
學歷: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
經歷:國、高中職教師、組長、主任
國立台南大學、嘉義大學、吳鳳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現職: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老人福祉與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莊淑瓊
學歷: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校區都市與公共行政博士
美國賓州印第安那大學公共事務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學士
現職:國立嘉義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秦秀蘭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
美國南加州大學(USC)教育學院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經歷:國中教師、主任、校長;社區高齡社群領導人
現職: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老人福祉與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目錄
第一部份 老人社會工作實踐的脈絡
第一章 人口結構和理論架構
老化的理論:起源和影響
人口結構的變化
了解老化的社會理論
生物性老化和身體政治
老化的心理社會理論
生命歷程
老年時的調適
成功的老化
擁有良好晚年生活的策略
身心障礙與老年
心理健康與老年
制定社會工作議程
結論
第二章 老人服務的發展歷史
對老年期多元化特質的回應
「忽略式服務」的發展歷史
社區照顧的發展
照顧管理工作的發展
社會服務的現代化
定量配給的影響
轉變中的議題──個別化和個人預算
支持實證基礎的實務工作
強調「以權利為基礎」的架構
結論
第三章 社會工作的功能
定義標準
社會工作的角色
社會工作的任務
社會工作理論
認證中與認證後的知識與技能
未來角色
以人為先
結論
第二部分 社會工作的歷程
第四章 社會工作中的評量
評量的種類
環境的重要性
接受評量
評量老人的要素
單一評量過程
自我評量
社會工作者在多元專業環境下擔任評量者
老人被排除在評量工作之外
結論
第五章 照顧規劃
老人重視的成效是什麼
老人照顧提供者的種類
照顧的市場
居家照顧服務
輔助技術
復原
日間服務
場所的重要性
家人安置與喘息
居家式服務
轉入居家式照顧
長期照顧的決策形成
品質標準
照顧者的身分
照顧者的照顧規劃
使用者導向的照顧規劃
結論
第六章 監控與檢視
賦權增能
前瞻性的服務
管理改變
面對死亡與喪親
關係的改變
風險評量與風險管理
專業風險
獨立、抉擇與風險
保護與防衛
結論
第三部分 社會工作方法和介入
第七章 個人的照顧工作
以權利為基礎的取向
老人的相關議題以及彼此關係對社會工作實踐的影響
權利、賦權增能與抉擇
透過夥伴關係提供服務
心智能力
倡議
理解性的行為
老年期的心智健康
老人的心理治療
生命回顧與回憶陳述
失智症者的治療性介入
結論
第八章 家庭和團體的照顧工作
提升公平性並尊重多元性
家人的改變
家庭的介入模式
支持網絡
日間服務的功能
在團體照顧中生活
居家式安養的各種環境
居家式照顧的意義
職工的互動情形
護理之家的社會排他性
對多元價值的肯定
居家式照顧安置中的臨終照顧
居家式照顧品質的評量工具
結論
第九章 社區的照顧工作
凝視社區
社區幸福感的定義
社區參與的評估
為當地社區的老人帶來美好生活
具有包容性的社區
前瞻性老人
街坊鄰里的服務工作
虛擬社區
結論
結論
參考文獻
前言
以老人為對象的社會工作是一個複雜的事業,相較於兒童和其他有心理健康問題或身心障礙成人的社會服務工作,決定老人社會工作內涵的法律架構比較缺乏一致性,而且更為多樣化。這些現象表示,為老人提供社會服務的價值基礎並不明確,進行決策的原則也缺乏正式的流程和政策說明。從歷史的觀點來看,這表示這一項社會工作任務充滿無限的潛能和想像空間,各種開創性的服務方式都必須對情境和目的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給予適當的回應。本書為社會工作者開拓一個相當大的領域,讓從業者可以針對老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孤獨、憂鬱或熱情期待尋找出路,彌補一般性照顧服務的不足。這些充滿創意的老人服務,與目前標榜尊重個別化選擇和賦權增能的「個人化服務」不謀而合。因為「老年人」是一個多樣性的服務使用者群體,他們各自擁有豐富的生命經歷,因此社會服務人員必須深入了解老化的生理基礎、老人過去和現在的優勢能力,以及老人過去所建立的個人和社會網絡。因此,為老人提供社會服務時,必須將社會工作的多元化知能加以整合,特別是當老人社會工作逐漸導向服務成果的特殊化,同時從「管理主義」轉而重視「服務過程的工作量」,這種整合能力是老人社會工作者的一項特殊專長。
本書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三章,探討主題為「老人社會工作實踐的脈絡」(The Context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Older People),主要內容為檢視老人在人口統計學上所處的位置,介紹各種老化理論的重點。當然,老人對於老化過程的觀點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這一部分將透過各種文獻、研究報告和政策性活動進行說明。社會工作也是一項持續改變中的專業領域,社會工作的界定仍然受到質疑,社會工作的角色和任務都會隨著政策決定的文化脈絡而改變。變遷的趨勢已經從過去「福利國家模式」(welfare state model)的服務提供模式,過渡到目前的「賦權增能模式」(enabling model),在賦權增能模式下的各類服務提供者,是被委託針對不同需求者提供適當的照顧服務。這個年代的社會工作者,已經成為複合式照顧經濟體制下的服務經紀人(brokers),強調社會工作者扮演資源整合的角色,在不同機構組織之間、不同服務部門之間建立夥伴關係,同時在個人照顧服務預算額度的最大化原則下,提供老人個別化的照顧服務。這表示目前各層次的老人社會服務工作都在變動中,各種工作原則和議題都值得思考和定案。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至六章,探討主題為「社會工作的歷程」(Social Work Processes)。其中評量的過程、照顧規劃的監控和檢視,都是從老人所面臨的危機、老人的保護及賦權增能概念來加以檢視。《老人國家服務架構》(The National Service Framework for Older People)(DH, 2001)早在2001年就明白揭示世代間的公平性、強調服務提供和整全的(holistic)評估概念,並且透過「老人單一評量過程」(Single Assessment Process for Older People)的程式化作業,提供老人相關的服務。持續性的照顧規劃必須與老人的需求、資源的取得相互配合,但是也必須符合個別老人對服務結果和品質的期待。在為老人進行照顧服務管理時,監控和檢視兩個階段格外重要,因為老人的狀況和服務需求常常是起伏不定的,很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就有很大的變動。
至於個人、團體或社區的相關服務問題,則是第三部分「社會工作方法和介入」(Social Work Methods and Interventions)的主要議題,包括第七至九章。依照規定,所有社會工作者都必須具有認證訓練所規定的各種角色能力(TOPSS, 2002)。針對個人、團體和社區提供服務的工作模式,都是社會工作者在認證過程中所規範的重要角色,但是,在能力發展的歸類上,這些不同的能力彼此並不相斥。同樣的,以特別專業能力為基礎的認證後培訓課程,可以加強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能力,透過不同安置模式的學習、工作場域的實務學習等,社會工作者可以將個人、團體和社區的不同旨趣或核心工作進行連結,並加以整合。提供個別化服務時,應該把重心放在個人的治療性介入服務,因為以往老人的治療性服務工作經常受到忽略。至於以家人為對象的社會工作,要特別留意家人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個人的健康問題或老年時期家庭結構的重組,都可能改變家人之間的關係。面對居家照顧模式的社會團體工作時,必須仔細觀察,照顧職工和居住者之間的關係必須取得平衡,也要留意居住者和重要他人之間的關係。多樣性的社區會對老人造成各種不同的挑戰,例如,即使在同一個都市或鄉村區域提供不同品質的服務,但是因為個人的條件不同,仍然有人無法透過自己的能力取得個人所需要的服務。事實證明,老人的生活幸福感取決於社會所提供的介入服務內容,因此,社區支持服務是社會工作者亟待發展的專業能力與技巧。
本書適用於兩種讀者:首先適用在將社會工作理論應用於老人服務的認證中學生,其次為認證後的學生做專業訓練,希望加強他們對成人社會工作的知識,特別是專業能力的提升。儘管本書強調社會工作的實踐和價值,其他和老人有關的專業工作團體也可以從本書獲得相關的知識底蘊,幫助他們了解與老人有關的各種概念,以及老人所處的文化脈絡。
譯者序
在帶領社區中高齡團體多年,以及老人相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深深察覺到台灣老人照顧服務的侷限性和多元化面貌。台灣民眾對老人照顧的認識,還停留在醫療照顧或長期照顧的框架中,一般照顧機構負責人普遍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多數的服務都在滿足老人的生理需求,完全忽略老人在心理、社會和自我成長上的需求,這種照顧服務的結果只會弱化老人心理健康的保護性因子,減低老人的復原力和自我照護能力。這種照顧服務不僅無法滿足現代老人的心理需求,也讓年輕的社會服務工作者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嚴重的限制台灣老人社會服務工作的推動和績效。
Ann McDonald是一位資深的老人社會工作者,也是老人社會工作者認證課程的專業教師,她除了對老人社會工作相關法規有深入的研究,特別重視老人社會工作中的「人際互動關係」,強調「照顧服務人員和被照顧者」之間的夥伴關係是照顧服務品質的核心。同時強調老人社會工作必須兼顧個人化服務、團體服務和社區服務的工作,因為老人可以從團體互動和社區參與過程中成長,從團體活動中累積個人的社會資本,讓老人照顧服務擁有增能的心理社會功能。這些都是目前國內老人社會工作最薄弱的一環。
社會工作在台灣的發展時間不長,培訓的人員嚴重不足,至於以老人為對象的老人社會工作認證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在全書的閱讀和翻譯過程中,多次被Ann McDonald教授充滿人性關懷的詞句所感動,除了讚嘆她對老人社會工作的獨到見解,更欣賞Ann McDonald所賦予老人社會工作的多元觀點。因此,期待本書的出版能提供相關專業人員更前瞻性、整全的概念,對老人社會服務工作有更加寬廣的視野和作為。本書的出版,要特別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副總的全力支持,以及高碧嶸執行編輯在整個翻譯過程中持續給我們協助。本書如果有疏誤之處,還請讀者不吝指正。
施振典、莊淑瓊、秦秀蘭
2012年初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