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bert Adams著;陳秋山譯
開數:25
頁數:326
ISBN:9789861913872
重量:430
出版日期:2010/10/08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Q912K9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Enqmd1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Q91Nnb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83rYW7
書籍介紹
作者Adams對於培力與參與在實踐上的發展所做的記述是值得信賴的,他考量所有的向度,即使是在討論組織、社群以及政治等方面議題的時候,也會同時顧及個體工作與團體工作的角度。可作為社會工作員與服務使用者、照顧者共同從事批判性培力實踐的參照。
本書特色:
■ 有力地強調服務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清楚地聚焦在社會工作員可以如何激勵服務使用者與照顧者參與的方法;
■ 書中的個案研討與實務案例具有國際多樣性,反映出全球性的重要事項以及英國正在改變中的服務領域與實踐領域;
■ 可作為兒童培力與成人培力的新擴充教材。
《培力、參與、社會工作》提供了讀者在社會工作的方法與實踐、與服務使用者共事以及實務學習等方面所需要的各種參照模組,可說是一本社會工作領域學生不可多得的好書。
作者簡介
Robert Adams是Teesside大學社會工作系的教授,已經在社會工作與刑事正義領域耕耘多年,擁有幾本自己的著作,例如:《社會工作的社會政策》(Social Policy for Social Work);他也是《社會工作:論題、議題與批判性辯論》(Social Work: Themes, Issues and Critical Debates/2nd ed.)、《社會工作中的批判性實踐》(Critical Practice in Social Work)以及《社會工作的未來》(Social Work Futures)這最暢銷的三部曲的共同編者(也是由Palgrave所出版)。
譯者簡介
陳秋山,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畢業,目前就讀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班。曾任慈濟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實踐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於柬埔寨、泰國從事國際人道援助工作多年;慈濟文化中心中文期刊部企畫組長;詞曲創作者。曾代表服務機構參與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與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之國際性會議。譯有《社會工作督導—脈絡與概念》、《社會工作實務的全球觀點》(與萬育維合譯)、《社工質性研究》(與王玉馨合譯)。
目錄
緒論
張序
王序:為社會工作重新掌握基進的「培力」論述
譯序:嘗試建構培力實踐之文化模式
專有名詞解釋
PART 1 培力實踐的理論、模式與方法
Chapter 1 認識培力
Chapter 2 認識服務使用者與照顧者的參與
Chapter 3 培力架構
PART 2 培力的種種實踐
Chapter 4 自我培力
Chapter 5 個體培力
Chapter 6 團體培力
Chapter 7 組織培力
Chapter 8 社群培力與政治體系培力
Chapter 9 培力式研究
Chapter 10 在社會工作中實現培力
參考文獻
張 序
仍然記得二○○三年秋山於慈濟大學就讀研究所時曾經以增權、培力理論為題,用來看待與分析他在國際援助工作中國際救援組織與當地組織工作的關係,而我也和他分享我在醫院工作時和醫療人員及病友家屬合作發展自助團體的經驗,對於慈濟的慈善工作也從培力與參與的觀點做了許多的討論。
如今經由秋山譯手引介這本淺顯易懂又兼具批判性的教科書,舊曆年年假間有幸翻閱,多次與我心共鳴。本書作者Robert Adams提供許多的實務經驗、理論參考架構與工作方法上的指引,可以幫助專業工作者反省與受助、自助者間的工作關係。Adams將培力與參與之概念深入淺出予以描繪,並將之與實務工作上推動之範例相互對照,涵蓋健康照護、精神醫療、長期照顧、身心失能、兒童、青少年、老人、婦女、家庭等全面與多元領域;從培力基本之權力基礎開始,進而兼顧心理與社會培力之探討,提醒讀者自我培力同等適用於社工人員與服務使用者;特別是社工人員通常對組織的敏感、參與與貼近度較為欠缺,本書對組織培力層面的介紹相信會進一步補足專業社工人員對組織的認知,是一本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好書。
在社會工作學術概念上,增權、培力、參與語言充斥,而回觀專業工作人員在實務作為上卻有很大的落差,無論是在社工人員專業角色地位、工作能力培育、服務使用者之對待、團體和組織、社區的發展上,培力一詞說得容易,實踐卻是相當高的境界,需要專業工作人員相當程度的反身省察、虛懷放下,以及對自己、個體、團體、組織能量的感受和看見,對改變和潛能的信任,這對個人及組織都是終身修行的挑戰。
秋山在博士學位進修期間,對學術經典之引介翻譯一直努力不輟,他的自我培力之路也和他的譯著一樣精彩,秋山這次介紹了《培力、參與、社會工作》這本書,十分榮幸能先睹為快,並為之推薦。
張淑英
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所長
王 序
為社會工作重新掌握基進的
「培力」論述
「Empowerment」作為社工新興的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語彙,多樣的詮釋一如它的中譯名詞,但這本書適時地對這種時髦語彙現象做了精準的分析:「專業人員可能會拿掉人們對培力所賦予的意義,再以被弱化的培力意義還給人們,以致於人們實際上感受到的是反培力。」與其說「培力」這個概念的定義混雜,不如將「培力」視為一個語言的場域,各種權力關係都競逐對培力的詮釋權。作者 Adams以「被弱化的/未弱化的培力」的區隔來分類目前混雜的培力定義,他期待我們穿透語言的魔障,回到社工實踐的在地場景,去檢視我們如何運用「培力」這個時髦的語言對案主所產生的效果,到底是讓案主更有能力,還是讓案主更沒有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回到案主最大利益,其實才是檢視「培力」這個概念最關鍵的試金石。Adams這個評論對台灣社工界對培力一詞的使用同樣一針見血。
九○年代之後的社工界充斥著「充權」、「優點模式」、「培力」、「參與」這些進步性語言,但是只要檢視這些被語言包裝過的工作模式與方案,進一步探問其是否真的讓社工與案主進入更真實的溝通與對話過程,彼此相互從中成長?或是讓案主無力的障礙是否在過程中消除?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培力」語言的使用反而常常讓基層社工與案主更為無力。當學術概念以權威的語言被引進時,它應該提供實務工作者新的思考養分,面對工作經驗;但是我們常常發現,這些權威語言常常只是魔障,讓真正的問題更模糊,甚至讓既有權力結構更加穩固。這種學術殖民經驗讓我們對不斷被引進的社工新名詞應更具警覺心。我們必須要看清楚社工在台灣此時所面對的結構性挑戰:國家體制的吸納、民營化體制中國家對人民責信度的消失、管理主義下社工專業被工具化的危險、證照主義下社工知識被殖民的隱憂、社工專業人力被階層化集體團結的消融,這些都需要我們更清楚地從「培力」觀點的再次澄清,讓培力成為社工專業提升的力量。培力的基進性需要重新被詮釋,Adams的這本書提供一個這樣的分析觀點,這是我很推崇的一點。
譯者陳秋山是我在慈濟大學社工所兼課時的學生。他文采豐沛,雖不是社工背景,卻因為從事國際援助踏入社工領域,從自身經驗中體會與詮釋自身一套助人的藝術,讓他不易墮入語言的迷障,反而一路保持為弱勢發言的清明。雖然目前身在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攻讀博士,但仍奮力翻譯多本具有基進性的社工英文文獻給國內讀者,這本譯著更見其翻譯能力的成熟。他這份用心值得鼓勵,也讓身為老師的我,與有榮焉,特此為序。
王增勇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副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