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liana Gil著;梁培勇策畫‧翻譯
重量:150
出版日期:2013/09/03
書籍介紹
這本手冊與影片首先說明嚴重心理創傷的定義與相關概念,再介紹嚴重心理創傷是否會造成不良後果的各種因素。在遊戲治療方面,作者詳細說明受到心理創傷的兒童經常出現的解離症狀,以及此症狀在兒童遊戲中會轉換成所謂的「創傷後遊戲」,以及「創傷後遊戲」對兒童發展上的可能影響。接著作者以整合性遊戲治療的架構,提出治療師如何在遊戲治療中處理「創傷後遊戲」的理念與技巧,並解釋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變化與意義。
時間:40分鐘
作者簡介
梁培勇
台灣大學心理學博士
主修臨床兒童心理學
遊戲治療的實務工作者
遊戲治療的實務督導者
現任職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副教授兼心理諮商中心主任
簡介
過去二十五年來,我一直致力於受虐兒童的處遇與預防工作,也目睹了有關如何判別、調查和保護受虐兒童工作的進步。此外,還有上百篇的有關預防和處遇的文獻,也大力地想要幫助受虐兒童克服他們所遭遇到的困難,以及幫助父母親學習更恰當和安全的管教子女方法。
早期法律和社會對於受虐兒童的反應,是將他們安置在可以保護他們的替代住所。這種做法已經被證實是太過狹隘和耗費資源,許多文獻都顯示這種原先被認為能夠提供幫助的系統,其實有許多嚴重的問題存在,因此而將焦點轉到如何更精確的進行安置,以及如何提供更直接和有效的服務。如何才能幫助這些孩子和他們的家庭,這個問題仍然持續在挑戰著我們。
在處遇受到虐待的孩子時,也是從比較狹隘的焦點著手進行:針對家庭進行治療,就會對孩子產生正面的結果。然而,當孩子和家人重聚卻又再度受到虐待,或者那些曾經在童年被虐待過的孩子長大成人,並且說出被虐待之後的可能長期後果之後,也使得處遇的焦點變得更加廣泛。
將受到虐待的孩子轉介到心理衛生機構──不論是公立單位或私人機構,甚至到私人開業的地方接受服務,已經逐漸變成一種習慣的處理方式。處遇過程的種種要求有時候會耗盡資源,而為了要對此族群提供更有效的服務,專業人員也必須接受更特殊的訓練。
這支教育性的錄影帶,就是希望針對處理受虐兒童的專業人員,提供一些訊息和刺激。訊息指的是了解虐待所帶來的衝擊,而刺激則是指特殊的遊戲治療技巧。這本手冊會將錄影帶中所呈現的重要議題摘要出來,並且提供更完整的相關資源訊息。
序 言
記得一九九八年七月,和一群朋友一起翻譯主題與這兩卷影片頗有關係的「遊戲治療與危機處理」一書(台北:心理出版社)。在該書的導論中我曾經提到台灣也應該要成立「危機處理團隊」,沒有想到第二年台灣就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經過將近兩年所謂地震後「心理復建」的摸索,台灣的專業人員總也算有了一點經驗。我們當然不希望再度發生大災難,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大自然的災難不可能不發生;於是今年七月三十日,桃芝颱風造成頗具傷害的災難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當地的醫療團隊很快地就開始介入和運作。我想「九二一」的代價雖然慘重,但是它也的確留給我們寶貴的教訓,讓我們比較清楚在類似的災難下要注意些什麼。
大災難之後的創傷心理復建有大自然安排給我們的「九二一」和「桃芝」提供學習的機會,但是現今報章媒體上常出現的虐待事件所造成的創傷,有誰來協助我們為這些受害者進行心理復建呢?(或者更基本的問題是,有誰重視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呢?)台灣對於助人專業工作仍然談不上重視,所以做這個工作的人流動性相當高,常常可以發現到求助者不變,助人者卻經常變動的機構存在。這對於受虐者的心理復建非常的不利,同時也無法累積本土的相關經驗以訓練後續的專業人員。在如此不良的氛圍之下,只好藉助國外的經驗。
今年二月,有機會看到Gil博士現身說法的影片,讓我覺得她絕不是一個唸死書的學院派,除了在遊戲治療方面頗有其獨到見解之外,她在處理受虐和受到創傷孩子方面的經驗也非常豐富,所以在當時就想把這兩卷影片翻譯成中文,和更多的有心人士一起分享,也希望它的內容有助於處理受到虐待和創傷的孩子。
梁培勇
2001年9月於國北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