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育仁著
開數:25
頁數:240
ISBN:9789861916064
重量:330
出版日期:2014/08/06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Q9vy7b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pgkzml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qglx13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3a20j9
📌墊腳石購物網:https://reurl.cc/83gKpj
書籍介紹
本書是寫給:
心理治療專業人員:
若您的案主在處理感情過程中,出現情緒失控、極端反應,透露出害怕分離與被遺棄而抗拒孤獨的內在恐懼,雖未出現自殺、自傷等問題,仍可考慮將其界定為中度邊緣性人格而非重度患者。有部分心理治療人員受教科書及DSM診斷標準影響,遇到邊緣性人格個案,可能因其過度依附及嚴重自傷、自殺企圖而抗拒或轉介,本書將協助您克服障礙,讓您輕鬆愜意的歡喜接納此症個案。
邊緣性人格者的親友:
如何深入了解,並協助陷入感情困境的親友,乃現代人極重要的學習課題,本書將詳盡為您揭露邊緣性人格的神秘面紗,找出答案,幫助您改善邊緣性人格親友的情感困境。
邊緣性人格者的伴侶:
若您與伴侶的關係不佳,且對方個性強勢急躁、情緒化,不時有操控等反應,並因害怕孤單,有過度依附現象。這都是典型邊緣性人格現象,如果我們不明究裡,可能會與對方衝突不斷,長此以往,便可能因抑鬱而罹患憂鬱症,本書將引導您面對感情苦海,改善與伴侶的互動。
邊緣性人格者:
邊緣性人格是最複雜難懂的心理症狀之一,如能通曉此症狀的來龍去脈,將產生事半功倍的療癒效果,本書將帶您從童年經驗、父母性格、家庭氣氛等因素探索此人格的樣態、成因及解決辦法。
為人父母:
這本書最希望讓哪一族群者閱讀?答案是為人父母者,尤其每位父母在心中都期許未來能孕育出健康、快樂的下一代,然而若不先了解孩子出生後的內心世界與基本需求,這小小的生命可能因此受到無法抹滅的傷害。這本深入淺出、適合所有教育程度閱讀的書,將教導您教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作者簡介
高育仁
現職:羅吉斯心理諮商所負責人
諮商心理師
學歷:美國東密西根大學諮商與輔導碩士
經歷:開南補校、光武工專輔導教師
東華大學諮商心理師
土城少觀所義務心理師
著作:《心理治療DIY》(遠流出版)
《與憂鬱、焦慮為友》(遠流出版)
聯絡方式:羅吉斯心理諮商所
http://www.rogersc.com
(02)2935-0804
目錄
Part 1 認識邊緣性人格
第一章 邊緣性人格的歷史與由來:
從 1684年的瑞士醫師波耐到 1980年的DSM-III3
第二章 美國精神醫學會九大診斷標準:
精神醫學史上的正式標示
第三章 邊緣性人格該有中、重度之分 :
中度邊緣性人格者也該受到良好照護
第四章 邊緣性人格與相似症狀比較 :
釐清邊緣性人格與其他心理症狀的共病問題
第五章 認識邊緣性人格小常識 :
台灣本土邊緣性人格者的可能樣貌
Part 2 為何罹患邊緣性人格
第六章 大師們的理論發展
第七章 中國文化影響下的邊緣性人格
第八章 罹患邊緣性人格的五大因素
Part 3 如何改善邊緣性人格
第九章 當親友出現邊緣性人格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第十章 各生命階段的提醒
第十一章 人口與兒童福利政策
第十二章 邊緣性人格的自我陪伴療法
第十三章 治療邊緣性人格者的建議
Part 4 邊緣性人格個案分析
第十四章 邊緣性人格自殺傷人案例分析
第十五章 邊緣性人格心理諮商個案分析
推薦序
從小,我就在一個家庭氛圍不好的環境成長,自從有記憶以來,父母親經常爭吵,偶有彼此出手的情況,雖不致導致雙方受傷,卻早已悄悄地在我心裡埋下「脫逃」的種子!
經歷過兩段感情,時間都在五年左右,第二段感情讓我決定走入婚姻。這段婚姻維持了十二年,終究劃上句點。省思婚姻之路,老實說,我曾經怨恨過我的父母,原來,走入婚姻只是我想逃離原生家庭的唯一途徑(在當時)。只不過這怨恨之念並未停留在心中太久,因為後來我想通了一個道理:沒有我的父母親,便沒有我!
縱使離婚兩年,我仍不敢告訴母親,因為母親隨著年歲增長,情緒波動起伏愈大,家裡的氣氛一年比一年更糟。這些年來,我也算是家裡的靈魂人物,尤其近年來有種莫名的動念,讓我對父母親的原生家庭、成長背景想更進一步的了解,便總是在與父親小酌同時,聆聽父親娓娓道來……。
看了高老師的著作《您也害怕孤獨嗎?解析邊緣性人格》,我才明白,原來母親便是所謂邊緣性人格!外婆50幾歲年紀輕輕便喝農藥自殺,母親則因為外公拿取隔壁鄰村的聘金,要將她嫁給一名莫名男子,繼而逃離家鄉北上台北,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工作,因此結識父親。被遺棄的內在恐懼其實一直存在母親心中好多年。當我從父親那兒得知母親的成長背景,更加心疼!閱讀了高老師的著作後,更加了解母親,也更能理解情緒背後的元兇。我明白,唯有給予母親更多的疼惜與關愛(尤其是父親丈夫的角色),才能撫平母親體內的魔鬼。
之後,我開始質疑,在這樣的家庭成長,是否也遺傳了母親的邊緣性人格。高老師建議我進入羅吉斯心理諮商所網站(www.rogersc.com)做「憂鬱症、邊緣性人格、焦慮症自我檢測」。將時間拉回十幾年前,用以當時的情緒狀態加以檢測。檢測結果,是「中度憂鬱症」,雖然另外兩項檢測結果,證明我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我決定尋求高老師的協助,找出心中疑惑。
與高老師的結識或許是冥冥中之必然(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咀嚼這本書的同時,我亦嘗試著與自己對話。從閱讀的一開始到最後一頁,從書中無論是媒體社會新聞案例,或是高老師諮商的個案,無不提醒我們,人的性格養成來自原生家庭(照顧者)的依附關係與對待,這是最強大的連結。
童年記憶的召喚,讓我重新進入時光隧道,喚醒了深藏多年父母失和對我的負面影響,但也化解並且讓我走過這悲傷。因為我逃不開躲不掉,這經歷和記憶包含在我生命之中,是生命走過的足跡,是一段生命不可被 滅的過程。也許這段過程有點意料之外,有些讓人震驚,不想接受,但生命仍必須學習面對這未知的旅程。我必須在當中學會去拋掉不適合生命的部分,讓自己重新接納生命所需要改變的部分。本書赤裸裸的揭露我內心底層那從未開啟的潘朵拉盒子,卻也療癒了我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
現在的我,很幸福。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無法抹滅!好的、不好的(不一定是壞的)終將為自己留下扉頁。
原來,27、28歲當時想結束自己生命的波瀾,再回首!開始未必開始;結束未必結束。
相信您閱畢此書,也將認為這是一本值得推薦他人閱讀的好書。
李靜萍
碩士畢業,教育工作者
現職為親職教育、生命教育講師,
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親子教育主任委員
愛你一輩子志工,蒲公英天使志工
序文
我們每天翻開報紙,閱聽社群大小事物,總有些事情難以理解,例如:
為什麼:
省吃儉用,卻樂此不疲的養一大群寵物?
無法培養興趣嗜好,卻沉迷於菸酒、毒品?
須永遠有熱戀的感覺, 無法忍受平淡感情?
極端思考,不容灰色地帶,不是深藍,就是深綠?
遇到情傷,女性會割腕,男性會捶牆成傷?
無法忍受女友穿著暴露?
即便體重過重,仍瘋狂飲食?
一輩子為情所困,甚至成為恐怖情人?
本書將為您一一解答。
現代人因情感衝突而失戀、分居、離婚比比皆是,個性不和該是伴侶分手、離婚的最大原因,依據我多年諮商經驗,邊緣性人格的強勢、急躁、極端、情緒、壓抑,或慣於操控親近的人,應是將籠統的個性不和因素加以具體化,您該能發現以上所出現的各種情緒反應,充斥於我們社會各個角落,如果我們能通曉此人格的來龍去脈,並適時調整改善,相信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情感衝突與離異,畢竟我們最重要的人生課題是維繫和諧情感與婚姻幸福。本書的寫作目的就是企圖揭開此複雜難懂、長久以來被忽略的邊緣性人格神祕面紗。
您可能好奇,為何有些人能享受孤獨,可單獨浪跡天涯,有人卻害怕孤獨,無法獨自忍受漫漫長夜,如果親人離異,或伴侶提出分手,會像中了魔一般,出現心神不寧的情緒反應,我們經常藉由媒體知道,平常溫和理性的正常人,會為了情感傷人或自殺,甚至痛下殺手,冷血的背後,其實潛藏著心魔,如果我們任憑這可怕的心靈魔鬼任意流竄,仍會有很多無辜生命受到傷害。本書將引導您了解人類心魔,希望能遏止充斥著社會版面的人倫悲劇。
本書結稿前,雲林發生一位17歲少女,因父親將外遇所生3歲女兒帶回家中撫養,在備受冷落之餘,曾於臉書表示:「家不像家、家人不像家人」、「一個人,慣了」、「我恨過年!」等悲憤語言後,一位師長眼中乖巧的青少女,竟以尖刀刺死同父異母妹妹。在此之前,成長於冷漠家庭的北捷殺人兇嫌鄭捷,其殺人動機至今未明,如果我說這同樣是極端孤獨後所啟動的變態行為,應離事實不遠,遺憾的是,很多人仍渾然不知孤獨會令人抓狂,甚至釀成恐怖悲劇。
寫書需要動能,缺乏足夠動能,就很難讓人下筆,這本書的動能來源是:身為心理諮商工作者,過去二十年來的諮商專業聚焦於憂鬱與焦慮,從2010年初始,我發現諮商中的憂鬱症個案有許多人同時符合邊緣性人格診斷標準,為了精確掌握兩症的關聯度,我開始將過往諮商前所使用的憂鬱、焦慮心理測驗置入邊緣性人格測試,結果在憂鬱症個案中,發現約有八成同時出現邊緣性人格問題,也就是兩者的共病性(comorbidity)偏高,過去我們知道原生家庭、童年經驗、父母照顧不周可能導致憂鬱症,如果閱畢此書,經過進一步探討與了解,您會認為此答案應該更易形成邊緣性人格而非憂鬱症。
以前對邊緣性人格個案的專業印象是情緒、行為與思考模式深不可測,遇到感情刺激所引發的狂躁不安、自傷、傷人等,在諮商中是戒慎的,深怕個案在諮商過程中出事、自殺,然而當我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源,尤其前來諮商個案雖為情所困,也出現憂鬱、情緒、極端、恐懼寂寞等邊緣性人格問題,但他們不致有酗酒、嗑藥、自殘或自殺等典型邊緣性人格的樣態。希望本書能讓所有心理工作者改變過往成見,讓這群被忽略的中度邊緣性人格個案得到妥善治療。
本書第一篇先讓讀者知道此理論的來龍去脈,從瑞士醫師波耐(T. Bonet)於1684年發現部分病患出現極不穩定的情緒反應,到1994年DSM-IV完整列出邊緣性人格的九大標準,此人格疾患理論終於大勢底定。接著討論了此九大標準,讓您通曉邊緣性人格的症狀反應為何?我同時於第三篇加註,如遇到此困境「我們該怎麼辦」?除此九項診斷標準外,我透過這四年來近身接觸諮商個案,列出我對此症的了解,可見第5章「認識邊緣性人格小常識」。
多數人不清楚孤獨的產生與嬰兒時期是否被良好撫育;童年是否孤單;父母是否經常爭吵;父母是否有邊緣人格特質,或是否曾經歷分離焦慮陰影等因素息息相關。
西方心理學早在百年前就發現人類孤獨密碼,由於多年來少有人將抽象的孤獨議題加以分析與串聯,以至於與人類健康、幸福、快樂相關的心理學密碼仍因理論太過深奧而沉睡中。西方心理學界以邊緣性人格為專書,至今寥寥可數,台灣除幾本翻譯專書外,更是付之闕如,欲通曉孤獨與邊緣性人格,就該理解幾位關鍵大師們的相關論述。
第二篇在「為何罹患邊緣性人格」的主題下,希望能帶領讀者深入心理學大師們從佛洛依德發現潛意識以降,如何為這偉大理論苦心鑽研,讓世人認清嬰幼兒在心靈需求與成長中,需要照顧者更多的了解與關懷,以免孩子長大後因被愛不足而過度投射於未來伴侶。我將此書定位為大眾心理書籍,然而本篇的精神分析與客體關係論艱澀難懂,為了讓讀者能深入淺出理解其中奧祕,我盡量將之白話化,並加以註釋,讓您更能接近這些理論。
當了解邊緣性人格樣態與形成因素後,本書第三篇先試著提醒讀者從嬰幼兒、童年、青少年及成人期各階段需留意的事項,包括我們該以何種方式撫慰幼兒心靈、如何在童年階段營造家庭氣氛、如何避免青少年的邊緣性人格行為、如何維護成人的情感關係等,此篇還特別羅列「邊緣性人格的自我陪伴療法」一章,指出克服邊緣性人格除心理諮商外,也須以運動、增加興趣嗜好、擴展人際關係、練習獨處等方式面對,當克服依附他人的習慣,邊緣性人格的躁動心靈會漸次平靜,當能自我自然陪伴之際,就是邊緣性人格心理諮商發揮療效之時。
在認識為何罹患、如何改善邊緣性人格後,我們希望讀者能實際看到生活周遭的鮮活案例。第四篇首先提出邊緣性人格的核心問題:自殺傷人,先介紹了這幾年來受大眾矚目的自殺案件,東、西方兩大演藝人員,張國榮與瑪麗蓮.夢露的生平與自殺案件分析,接著也分析了2012年中,媒體所報導的情殺案件,最後邀請了曾前來羅吉斯心理諮商所的邊緣性人格個案,寫出他們在諮商過程的感想與回饋。
天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有些不幸的孩子,卻是因為父母在錯誤的育嬰或教育觀念中,懵懂的傷害了子女而不自知,這些孩子在欠缺愛的撫慰下,心靈如同失溫般,終其一生需要更多陪伴與關懷,他們在寂寞恐懼中企圖填滿那失溫的心靈,然而害怕分離或被遺棄恐慌中所出現的各式邊緣性人格問題,卻要由這些從小的被害者承受,為了徹底改變充斥於世間的情感悲劇,本書是寫給:
心理治療專業人員:
邊緣性人格不該是過去我們所認知的重度患者,如果您的案主在處理感情過程中,易因分手、離婚、分離,出現情緒失控、極端反應,透露出害怕分離與被遺棄而抗拒孤獨的內在恐懼,這樣的心理反應,雖未出現自殺、自傷等問題,仍可考慮被界定為中度邊緣性人格。有部分心理治療人員受到教科書及DSM診斷標準影響,遇到邊緣性人格個案,可能因其過度依附及嚴重自傷、自殺企圖而抗拒或轉介。本書將協助您克服障礙,讓您輕鬆愜意的接納此症個案。
邊緣性人格者的親友:
如果我們納入中度邊緣性人格診斷標準,這些過去可能被以憂鬱症為治療方向的案主,將可能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者。如何深入了解,並協助這些陷入感情困境的親友,乃現代人極重要的學習課題,此書將詳盡為您揭露此症的神祕面紗,找出答案後,便能助您改善邊緣性人格親友的情感困境。
邊緣性人格者的伴侶:
如果您與伴侶的關係不佳,且對方個性強勢、急躁、情緒化,不時有操控、極端反應,因害怕孤單,有過度依附現象,這都是典型邊緣性人格現象,如果我們不明究裡,很可能會因對方的非理性而衝突不斷,長久以往,原本開朗樂觀的性格,可能因抑鬱而罹患憂鬱症,本書將引導您面對感情苦海,改善與伴侶的互動。
邊緣性人格者:
邊緣性人格是所有心理症狀中,最複雜難懂之一,它涉及嬰兒期的養育、童年期的孤單、青少年期的人際困擾,及成年期的感情問題。欲改變心理問題,如能通曉此症狀的來龍去脈,將產生事半功倍的療癒效果,這本書將帶您從童年經驗、父母性格、家庭氣氛等因素探索此人格的樣態、成因及解決辦法。
為人父母者:
如果您問我這本書最希望讓哪一族群看?我認為此書最該看的人是為人父母者,尤其每位父母在有孩子前,心中都期許未來能孕育出健康、快樂的下一代,然而如果不先了解孩子從出生後的內心世界與基本需求,這小小的生命可能因此受到無法抹滅的傷害。這本深入淺出、適合所有教育程度閱讀的書,將教導您教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