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 David Rudd、Thomas Joiner、M. Hasan Rajab著;李錦虹總校閱;李錦虹、劉同雪、陳坤虎、葉在庭、王鵬智譯
開數:18
頁數:320
ISBN:9789861914510
重量:450
出版日期:2011/08/04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ogj0Rj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9rlV3x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rgeL3y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kZ6lnG
📌墊腳石購物網:https://reurl.cc/Q9M4ao
書籍介紹
「本書生動地採用一些案例,以理論為基礎介紹了容易理解且富有吸引力的各式技巧與介入措施,是解救生命之臨床工作的基礎。這本書立論明確,對於每一個從研究生到資深的臨床工作者而言,都是很寶貴的一本書。 」
——David A. Jobes
美國天主教大學心理系教授、美國自殺學協會前會長
本書提供經由實證研究所支持的自殺行為之治療取向,乃是特別針對現今的照護式醫療環境而設計。作者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架構,可以在考慮病患症狀的嚴重性、長期性,以及診斷的複雜性之後,幫助臨床工作者快速的做決定,有效處理自殺症狀,並完成重要的治療目標。這些治療建議經過仔細建構,且保有彈性,以符合臨床工作者每日實務工作上的現實要求。願本書能幫助身處低迷與灰暗生活中的人們,撥雲見日,找到生命中值得活下去的出路。
作者簡介
M. David Rudd
M. David Rudd博士是經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ABPP)認證之心理學家,也是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及臨床培訓中心主任。他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完成了博士培訓,於費城的貝克學院(Beck Institute)完成博士後培訓。除培訓之外,他也從事兼職私人執業。他已撰寫了超過六十篇的論著,其中大多數都致力於解決自殺的問題,他的作品已被美國自殺學協會(1999年榮獲Edwin Shneidman獎)及德州心理學會(1998年榮獲傑出科學貢獻獎)認可。同時他亦擔任德州心理學家考試委員會的主席。
Thomas Joiner
Thomas Joiner博士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教授及心理診所中心的主任。他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完成博士培訓,撰寫了超過一百篇有關憂鬱症、飲食失調及自殺的論著。這些作品對其領域的影響使Joiner博士獲得廣泛的讚譽,包括1997年榮獲美國心理協會臨床心理組的David Shakow青年學者傑出科學貢獻獎,及2000年榮獲美國心理協會精神病理學研究青年學者獎。
M. Hasan Rajab
M. Hasan Rajab博士是德州農工健康科學中心(Texas A&M Health Science Center)的精神病學及行為科學副教授,他於德州農工大學完成生物統計的博士培訓,並且撰寫了一些方法學及生物統計的文章。
總校閱及譯者簡介
李錦虹 博士(第三、四章)
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專長:焦慮與憂鬱之認知歷程、質性研究、醫學教育
教學:心理病理學、焦慮與憂鬱之認知歷程、PBL教學、醫學人文教育
研究興趣:焦慮與憂鬱之心理病理、醫學教育、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研究
劉同雪 博士(第七、八章)
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專長:認知行為治療、認知—人際模式
教學:認知行為治療深論、認知行為治療深論與實作、性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專業倫理
研究興趣:憂鬱症患者之認知—人際循環、認知行為治療歷程與療效研究
陳坤虎 博士(第九、十章)
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專長:兒童與青少年臨床心理學、認知行為治療、自我認同發展、介入方案
教學:普通心理學、心理衡鑑、心理測驗、兒童與青少年臨床心理學、正向心理學、團體心理學、發展病理學、兒童青少年認知行為治療、兒童偏差行為、人際關係
研究興趣:自我認同與心理健康、青少年個別與團體介入方案、正向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生活品質、發展病理學、學業成就與自我概念、積極因應與心理健康
葉在庭 博士(第一、二章)
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
專長:憂鬱症心理病理、憂鬱症心理治療、臨床神經心理學、情緒社會認知與心理病理、睡眠疾患與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教學:臨床神經心理學概論與衡鑑、變態心理學、老人心理學、高等心理衡鑑、問題解決心理治療、辯證行為心理治療
研究興趣:憂鬱症心理病理與治療、臨床神經心理學、情緒社會認知
王鵬智 博士(第五、六章)
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專長: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老人心理學、認知行為治療法、敘事治療法、精神醫學
教學: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認知行為治療、身心醫學、健康心理學、行為矯治、高等健康心理學
研究興趣:老人失智照顧、認知行為治療歷程與療效研究、醫病關係
目錄
第一篇 建立治療的基礎
第一章 文獻回顧:我們對治療自殺了解多少?
第二章 自殺的認知行為模式
第三章 治療過程綜覽
第二篇 評估與治療
第四章 治療過程與逐次晤談指引
第五章 評估過程及初始晤談
第六章 自殺風險的評估
第七章 危機介入和初期症狀管理
第八章 降低與消除自殺相關行為
第九章 認知重建:改變自殺信念系統,建立一套生活哲學
第十章 技巧建立:發展適應模式與確保持續性改變
參考文獻
索引(正文頁邊數字係原文書頁碼,供索引檢索之用)
總校閱者序
處理自殺行為,是所有助人者的挑戰。由於自殺現象太複雜,平常的處理就不容易,緊急時更容易措手不及,甚至令助人者感到灰心洩氣。然而,憂鬱症與自殺現象的增加,使得預防與治療工作更顯得急迫,在專業上精熟一套短期而且有效的介入方法,對助人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當初乍看此書就深受吸引,心裡充滿一種豁然開朗的喜悅。作者以嚴謹的標準篩選出被研究支持為有效的治療方法,讓讀者更有信心埋首其中。這本書清晰易懂,主要原因是它有合乎邏輯的治療理念,以及實際好用的方法。作者對於自殺先提出一個理念基礎,在該基礎下清楚訂定各階段的治療目標,然後逐次介紹治療的重點與具體技巧,生動的實例說明及實用的工具示範令人印象深刻。此外,本書是以眾所熟知的認知行為治療取向為基礎,讀起來並不陌生。它同時也涵蓋了許多治療取向皆會強調的重點,尤其是治療關係。作者將移情概念以一種清晰易懂,且容易處理的方式融入整體治療計畫中,讓治療者在個案脆弱的時刻,知道如何經營與維繫治療關係。
本書的五位譯者都是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的老師,各自負責的章節依序如下:葉在庭(第一、二章),李錦虹(第三、四章),王鵬智(第五、六章),劉同雪(第七、八章),陳坤虎(第九、十章)。五位譯者都具有認知行為治療的專長,在忙碌之餘,齊心撥空翻譯此書,期望能站在前人經驗與學術成果的恩惠上,略盡一己之力,讓辛勤的助人工作者能經歷更多的成功,更多的欣慰與快樂。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
李錦虹
2011年 7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