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bert Biswas-Diener & Ben Dean著;陳素惠譯
開數:25
頁數:272
ISBN:9789577028310
重量:390
出版日期:2010/08/20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zeV6ne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VE94V6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MAe3N3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7raKEy
書籍介紹
提供你在教練實務中整合正向心理學原則的關鍵
本書闡述正向心理學重要概念:快樂與優勢,以此作為「教練服務學」的基礎。作者以生活實例、實徵研究結果,說明該取向為何有用、如何有用,提出簡易的教練服務會談步驟、會談計畫、免費網路評估測驗供讀者參考;書中強調個人優勢的發展與運用,從容點出正向心理學涵蓋的多元議題。作者亦鼓勵教練以行動作為會談的主軸,協助個案建立適切目標、打造完美的工作表現,形成這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著作,非常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羅伯特‧拜司華斯—戴納(Robert Biswas-Diener)
太平洋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2005年創辦「子午線生活教練服務中心」,對廣大的學術與專業人士提供生活教練服務。他以「正向心理學的印第安那‧瓊斯」封號聞名於世,為了做研究而到格陵蘭、西班牙、肯亞、以色列與印度這些極為遙遠的地方,和被傳統研究者忽略的少數族群一起工作。
班‧迪恩(Ben Dean)
教練服務界中最具影響力的教練之一,於1997年創立「心靈導師教練中心」,這是史上第一個專門以訓練心理健康專家為目標的教練培訓學校,目前已經培訓數千名臨床與心理健康專家,遍及北美、歐洲與澳洲。他也出版廣受好評的電子新聞報,包括《邁向快樂的教練服務》(Coaching Toward Happiness)、《教練治療師》(Therapist as Coach)與《e教練》(eCoach)。
譯者簡介
陳素惠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班(修業中)
經歷:中華民國神經語言程式學協會理事
國立聯合大學、育達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商與輔導中心專任諮商心理師
證照: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
國際「神經語言程式學」(NLP)訓練師
國際「神經語言程式學」(NLP)高階執行師
國際「神經語言程式學」(NLP)專業執行師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心理諮商與輔導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目錄
Chapter.1 教練服務的矛盾與正向心理學解決之道
基礎 I 快樂與正向
Chapter.2 快樂:我們很少談論的目標
Chapter.3 選擇快樂:目標、關係及正向思考
Chapter.4 多面向的快樂學處遇方法
基礎 II 特質優勢
Chapter.5 善用優勢的教練服務
Chapter.6 個人優勢的教練服務
Chapter.7 社會優勢的教練服務
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的特殊主題
Chapter.8 協助個案打造完美的工作表現
Chapter.9 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未來的發展
附錄:規劃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會談
推薦序 I
正向力:展現自我的能量
看到此書的標題時,我的眼睛就亮了起來,心裡的窗子彷彿又被開啟了。從有人類歷史以來,人們就不斷追求幸福與快樂,可惜的是悲苦與災難似乎從未間斷過。到底什麼是幸福?什麼又是快樂的真諦?縱有若干智者的雋語,似乎也無法引起歷史的注視。
從佛洛依德(Freud)時代以來,心理學即一廂情願地認為人的問題或人之所以不快樂,是來自於過去的痛苦、挫敗與負向的經驗,因此找出問題的根源使人因之產生自我覺察,便成為心理治療的重點;間或有採取現象學觀點的羅傑斯(Rogers),鼓勵個人從當下情境的脈絡關係裡去重新體認自我的力量。不管是哪一種觀點的心理學,人似乎總在挫敗經驗中打轉,看不到自己未來的願景。存在主義說得好,認為人的存在是在不斷流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存有,而流動又是帶著相對的角度在人際關係中存在,人如果只注重自己的過去就不會有未來。存在主義的觀點,一語道破了正向心理學的核心理念。
正向心理學的出現,帶給人類一個新的希望。人可以不必沉溺在過去而顯露無助的神態;相對的,人會因為知道自己的強項、優勢,知道自己擁有怎樣的資源,於是人有足夠的信心向前行走,這個世界是不斷地向前走出來的,絕不是一步一回頭理解出來的。正如這本書所強調的,由於人類知識的不斷累積變化,人已經沒有餘暇再去回顧了,人能眼視未來,帶著自己的正向能力與理解,新的世界總是令人期盼與快樂的。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不只在提示人們什麼是快樂、幸福,也不單是一廂情願的介紹正向心理學,作者以他對人類行為動力的理解,將正向心理學及教練(coaching)的概念結合起來,創造出一門新的服務哲學觀。作者不像在教人如何應用正向心理學與教練的概念,倒像是一名佈道家,循循善誘人在工作關係中如何善用自己的優勢,從「愛人、感恩、人際互動」中建構一個圓滿快樂的工作關係。作者也特別提到教練服務的觀點可以應用到家庭、婚姻、親子關係,借用作者的一句話:「快樂的人,會有比較好的健康習慣、能有效的看待關係,並且運用健康的思考風格。」能夠這樣,人和世界將充滿了幸福與光明,這果然是一本好書。
關於譯者素惠,從早年社會工作領域踏進了諮商輔導的世界,社會工作的信念就是強調行動與積極的信念,而諮商輔導的訓練更使素惠看到了如何操作個人積極信念的能量。這幾年我個人與素惠在學術的互動中我看到了她的努力,這本譯著雖不是她的創作,但卻也顯現了她個人對人的信念和個人風格的選擇。全書文筆暢順,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如果說這本書是一個人未來的幸福寶典,一點也不為過!
蕭 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務長兼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 II
我對《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的想法及期待
這是一本有意思的書。
我自己,從事神經語言程式學(NLP)的推廣及教學活動十多年,並在華人或華文領域,不論從引進NLP相關經典書籍,翻譯並出版成華文譯著五十餘本,或引進系列相關養成課程從「專業執行師」、「高階執行師」到「訓練師」系列的完整培訓體系的建立,不遺餘力。而在台灣,NLP雖然還沒有成為家喻戶曉的顯學,但也有數千人受惠並運用於其生活或工作中,其影響力與滲透力,還在持續擴展中。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結合了NLP的教練服務模式的發展。
我第一次接觸教練模式,是在約十五年前,因機緣關係在服務的公司內,由外來的一位高階主管講授介紹過。其來自一知名的外商公司,曾在美國受過主管人員的教練管理模式,因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主管與部屬的新互動模式,所以特別開課介紹給我們。說實在的當時年輕,接觸這種新的溝通模式,只覺得是很好的溝通技巧而已,沒有太多的感動。也不知是年久忘了,還是當時的講課者只著重技巧,而沒在這模式後面特有的前題假設或信念著墨太多。到後來,這新的管理模式並沒有在公司內真正生根。我也逐漸淡忘。
直到約十年前,我已接受NLP完整訓練,正思考如何推廣NLP到生活的各個面向時,除了已在進行的執行師培訓課程外,還能有什麼更簡短的應用議題或課程型態可以推展……。機緣湊巧,二位當時在美國受訓時的同學Jan及 Leo要我去香港當助教,因其要開「NLP教練服務模式」的培訓課程。我參與後,不禁有被當頭棒喝的震撼。這就是我尋尋覓覓多時,要建立的NLP廣泛應用的型態之一。這也是我第二次接觸教練服務模式的機遇。
從此以後,我除了在高階執行師課程中,調整引進這一應用型態的議題,也開始在企業界推廣。所以,我經歷了教練服務模式的不同發展階段。
早期的教練服務,是由美國一位網球教練,提姆‧古威(Timothy Gallwey)因其特別的教練經驗,在其出版了《網球的內心遊戲》後,而提出了「人在平時,經常有兩個心在爭執,如能平息這爭執,並真心相信那正向的心,人的最佳潛能就會發生」。古威的聲名遠播後,各行各業的專家掌握了這核心精神,加上其特別的溝通模式,演化為其各自行業的新的教導或領導方式,一時蔚為顯學。
可能當時的理論及技術發展還不是很成熟及廣泛,無論在企業界或諮商界,除了少數忠誠的信仰者還不懈地執行著,這股熱潮後來逐漸退去。直到約十年前,因其核心信念與NLP的基本信念不謀而合,經NLP的有心人士的淬鍊與結合,教練服務再一次掀起了有志者學習與執行的熱潮。
奠基於其獨特的假設前題,NLP對人類主觀經驗的特殊發現與操作,豐富與充實了教練服務的內涵。讓教練服務的成效,可以更快速、有效與不易退轉。
NLP在這部分的貢獻如:
一、其假設前題:
1. 地圖不等於實際的疆域。
2. 身心是一大系統中的兩個子系統,改變其一,必然可以牽動另一部分。
3. 人擁有改變所需要的所有資源。
4. 大腦對堅信的事,會以「是真的」來執行。
5. 溝通沒有所謂失敗,只是反饋而已。
二、其模型、觀念與技巧:
1. 溝通的模式,如親和感、目標建立、敏銳的感官及彈性的行為。
2. 改變的模式。
3. 時間線。
4. 未來模擬。
5. SOAR模式。
6. 感元的辨識、次感元的操作。
7. 解讀線索的運用。
8. 生態平衡……。
NLP這部分資源的加入,使教練服務可以更細緻與優雅、多元與彈性,以及完整與長效。將教練服務的議題,由當下拉到相對的未來,由即景拉到相對的願景。由既有的拉到相對的可有的。而教練與個案在互動中,可以有更寬闊的時空優遊與選擇。因此,再度加溫了教練服務的拓展,形成所謂「NLP教練服務模式」的風潮。
這次看到這本《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助人實務的快樂學》的華文翻譯,很高興在華文世界,讓有心推動教練服務的人又有了一本學理充實、實證完備的資源。尤其我特喜歡其強調的一些正向心理學的要素,其以標籤式的提出,更加深與提升了其催眠式的效果。對個案朝目標的進展,提供了催化與落地的效果。同時,也讓教練服務執行者,在執行服務期間,更具信心與願景。
尤其是提出了在學理上,多年、多人研究的成果。結合古今中外在這生命議題的終極呼籲——選擇「快樂」(不是單純的追逐快樂),及其價值與實證。雖然,我不能過度簡化世事,或個案當時的自我期盼,但是抹去所有外在的情境或過程,世間事如要等閒視之,「快樂」的狀態或心境,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與結束點。不論其帶來或帶去的是:滿足、健康、財富或幸福感……。
而其提出以優勢的提示,具體彰顯了個案或許淡忘、或許未覺察到的自我或周遭的潛質,不論是在其個人的或所處的社會的……。不論是在過去的或未來的,不論是內有的或外存的資源。而所有的改變就可能了,只在乎你要不要及什麼時候要……。
信念的形成,不論其在當時,是正向的或負向的,都是因很多重疊或平行的事件所積累的。當要改變它時,不論是要強化或弱化它,最好也是要在有一軸心信念後,以多層的事證,層層堆砌或剝離,其強化或弱化的效果才能被啟動或鞏固。
而正向心理學的教練服務,正是如此的鋪陳與建議著。這是為什麼我說,這是一本有意思的書,為什麼我會喜歡,以及願意推介給有志將教練服務工作,推進到一更寬廣、更深刻及更久遠的境地的教練工作者的原因。
陳威伸
赫威思專業訓練中心 首席培訓師及NLP教練工作者
譯者序
活出正向心理學的風采
感謝上帝!讓台灣第一本以「正向心理學」為名的教練服務譯著出版問世了。當我2007年暑期在舊金山與這本書相遇時,只是很直覺地想把它買下來當作藏書,回台灣後遲遲無暇品味作者的智慧精華。直到2008年參加「赫威思專業訓練中心」舉辦的教練服務訓練課程後才開始認真翻閱,一讀之下,發現書中內容比預期的更精彩實用,是一本很棒的正向心理學相關書籍,因此興起了推廣的動機。
「正向心理學」是這個時代的重要趨勢,其精神在提倡開發人類的潛能優勢而非修補不足之處,這一點影響了許多心理治療學派的根基、也成為助人工作者的新文化。本書內文闡述了正向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快樂與優勢,以此作為「教練服務學」的基礎。
作者以生活實例、相關實徵研究結果,說明該取向為何有用、如何有用、對誰有用等問題,作者提出了簡易的教練服務會談步驟、會談計畫、免費的網路評估測驗的資訊,供讀者參考使用;文中特別強調優勢的特徵,以及個人優勢、社會優勢的發展與運用,是少數完整敘述人類優勢的書籍;書中介紹「行動價值優勢量表」這份測驗工具,作為探索個案優勢的具體指標,也從容點出正向心理學涵蓋的多元議題,例如適應力、感恩、寬恕、利他主義等。作者也鼓勵教練,以行動導向作為會談主軸,積極協助個案建立適切的目標、打造完美的工作表現。
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正向心理學教練服務,是否能夠歷久不衰呢?作者利用最後一章,分析未來的趨勢與發展作為答案,形成這本跨越不同生活層次、兼具理論與實務的重要著作,非常值得一讀。
當我在閱讀之際,印象最深刻的是,「感恩」也可以帶來快樂的事實。基於此,不禁讓我想感謝在翻譯期間支持我的人。首先感謝諮商輔導知名學術典範暨正向心理學人生導師蕭文教授、神經語言程式學(NLP)暨教練服務啟蒙者陳威伸老師,感謝您們百忙之中審閱推薦此書,以教練精神啟發我、引領我邁向卓越。在此感謝「國際教練聯盟」(ICF)台灣分會毛豪寧、何浩銘教練,提供翻譯上的建議與鼓勵;感謝諮商心理師社群志恆、幸利、佩錦、哲修、圻、宗成、彥宏不時地貼心鼓舞,協助我建構正向積極的生涯工作目標;感謝NLP社群李珍妮執行長、宜芬老師、孟儒老師、海龍、巧婷、林青、瑛嬌……等伙伴激勵我對教練服務的學習;感謝影響我甚深的許維素老師、謝麗紅老師、郭國禎老師、王遠嘉老師、簡宏江老師、彭懷真老師、鄧志平老師、林昭宏老師等眾多師長,您們的身教與言教都活出了正向心理學的風采;感謝以優勢觀點進行服務的彰化縣生命線協會暨彰化區婦幼福利服務中心、台灣暨兒童家庭扶助基金會苗栗分事務所的主任與社工員,還有彰化靈糧堂暨彰化縣愛鄰社會福利協會同工群,讓我參與能激發個案內在資源與力量的實務場域,使我學習甚多,您們的努力都是社會的祝福!
還有,我要用這本書為雅凌、秋華、思恬、詩怡、元志加油,感謝工作伙伴帶給我信心與快樂;感謝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班同窗好友玟妤、德芳、瑩慧、曉佩、佩姍的精神支持;同時我也熱烈歡迎諮商領域新生代怡伶、慧萍、欣翰、乙白、怡婷、雅婷、榆茹、紹瑜、詠昌、佳蓉、慧苓、奕升、俞吟加入助人者行列並以正向心理學作為實務根基。最後,我要將此書,獻給我許多摯愛的彰師大學生與諮輔義工寶貝們,在此僅以無法言喻的激賞告訴各位:「我深深以你們為榮!」
我要感謝深愛著我、默默同意讓我埋首書堆的家人,同時更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李晶編輯與工作伙伴大力協助,才得以將此書介紹給華人世界!書中若有疏漏之處,煩請先進不吝賜教,以俾修正。
願上帝祝福這本書,讓世界因它而更加精彩、快樂!
陳素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