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Minuchin著;劉瓊瑛譯
開數:25
頁數:427
ISBN:9789577021786
重量:500
出版日期:2007/09/28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eEjOrj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xGzQy1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qgMNQn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7r6pON
書籍介紹
作者Salvador Minuchin是結構派家族治療的開山始祖,本書是第一本有系統介紹該派別的入門書,探討結構派家族治療的理論架構、基本概念以及治療技術。
本書的一個特色是作者引用不同的臨床個案,來闡釋重要概念及說明各種治療技術的應用;讀者可以從這些家庭個案的會談內容中看到作者如何應用各種概念和技術,以及精闢的內容分析;理論加上實務的配合,正是鑽研家族治療領域的學習方向。讀者可從本書領略結構派家族治療的精華。
本書中文版自1996年出版後歷經十多年,深獲廣大讀者喜愛,譯者本次全力修正翻譯不順之處,以「全新修訂版」再次發行,期能帶給讀者更多的啟發與收穫。
作者簡介
劉瓊瑛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經歷:大學兼任講師,資深社會工作督導
從事兒童及家庭心理治療工作二十多年
目錄
第一章 結構取向的家族治療
第二章 處於形成過程中的家庭:華格納一家和米紐慶
第三章 家庭模式
第四章 集體農場內的家庭:羅賓一家和科夫曼
第五章 結構取向的治療意義
第六章 接受治療的家庭
第七章 建立治療系統
第八章 重構家庭
第九章 「是的,但是」的技巧:史密斯一家和米紐慶
第十章 「是的,而且」的技巧:道茲一家和懷特克
第十一章 初次會談:戈登一家和蒙他佛
第十二章 一個縱貫的觀點:布朗一家和米紐慶
譯者序
這是我的第二本譯著(不過第一本仍庫存在國立編譯館未能出版),譯第一本書時信心十足,彷彿即將呈現的是一本精緻完美的產品;然而譯此書時卻心虛多了。前後花了一年多才完稿交差,內心卻缺少輕鬆的感覺,反而有醜媳婦怕見公婆的猶豫心情。曾有人提過,翻譯不會是百分之百,非常中肯的一句話;不過,隨著自己年歲的增加,似乎已不能用這句話來解釋自己的不完美作品。因此,在本書的譯著過程中,一直有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盡心盡力的工作態度,希望呈現出來的是一部令讀者滿意、讓自己安心的好作品。
家族治療已有四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引進國內也有二十多年。這個治療模式一反過去直線性因果關係(linear causality)的思考論點,而改以循環性因果關係觀點(circular causality)來探討個人的症狀、問題行為或人際衝突,認為個人的問題只是家庭系統失功能的一種表徵,因此,治療的重點就在改變整個家庭內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樣的思考模式和治療技術帶給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很大的衝擊,也形成一股治療的熱潮。國內有心鑽研家族治療的專家學者日漸增多,但這種以家庭的改變及成長為主要目標的治療模式,對於一向秉持「家醜不可外揚」觀念的中國家庭而言,不啻是實務工作者的一大挑戰,更是個案家庭的大考驗。無論如何,這二十多年來,家族治療模式在國內的萌芽、生根以及本土化的成果,卻是一個值得讓參與者深以為傲的事實!
家族治療的眾多派別中,筆者對結構派情有獨鍾。此派別具有簡潔性和實用性兩個特點,對中國家庭的問題處理也非常適用。治療者可透過觀察家庭成員的互動以了解家庭結構,並繪製出簡明清楚的家庭圖;免去了中國人談內心感受的困難及「家醜外揚」的尷尬。而利用治療者的權威來要求家庭成員實際行動以改變結構,對中國文化而言,應該較容易被接受也較易達成。本書即是結構派家族治療的入門書,讀者可從書中內容領略該派別的奧妙及精彩。
翻譯此書期間,正是筆者辭職在家專心相夫教女的階段。在這與家人朝夕相處的生活中,筆者對自己「賢妻良母」理想角色的期待與要求,常令先生深以為害(不過,六歲及四歲的兩個女兒則因得到百分之百的媽媽而樂在其中!);還好書中的各種概念時時提醒我不斷拿捏與家人之間關係的進退,兩年下來,家庭生活有倒吃甘蔗般的甜美,這是翻譯本書的另一附帶收穫。
在此要感謝心理出版社的許總經理,有她的「慧眼識英雄」,才有本書的誕生;也要謝謝蔡幸玲小姐的催稿和編輯工作;同時感謝在這領域伴我成長的所有同道朋友!
1996年5月
劉瓊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