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ondra Smith-Adcock & Catherine Tucker主編;陳增穎譯
開數:18
頁數:384
ISBN:9789861919379
重量:630
出版日期:2021/1/25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is.gd/bcwTKC
📌三民書局:https://is.gd/IFkvC7
📌師大書苑:https://is.gd/X2Wop9
📌誠品網路書店:https://is.gd/wpflK1
📌墊腳石購物網:https://is.gd/xgpG3m
書籍介紹
兒童期與青少年期是人生獨一無二的重要時期。服務對象為兒童與青少年的諮商師,必須具備特殊的專業知能,方能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提升生命品質。本書納入新的科學研究發現與擴充多元文化的應用觀點,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說明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歷史與文化脈絡背景、法律與倫理議題、神經生物學對童年依附與創傷修復的啟示、如何建立治療同盟等。第二部分介紹重要的諮商理論取向,包括:心理動力、人本、認知行為、家庭與組織系統、建構主義等。第三部分以年齡劃分為:嬰幼兒、兒童中期、兒童後期、青少年前期、青少年中期、成年初顯期諮商。本書可幫助有志於在學校或其他臨床場域從事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讀者打好堅實基礎,從中汲取知識和技巧,更有效地幫助兒童與青少年邁向成功。
重要特色
● 結合最新的大腦科學知識,深入討論如何應用於兒童與青少年諮商中。
● 探究兒童期與青少年期各年齡階段發展的獨特性。
● 從重要的諮商理論中,擷取與兒童和青少年有關的論點與介入策略。
● 運用引導活動與案例描述,帶領讀者深入瞭解如何運用理論於實務工作,啟發思辨能力。
● 以「諮商的基本原則」,摘要回顧各章重點。
作者簡介
Sondra Smith-Adcock
北卡羅萊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諮商與諮商員教育學系博士。她已在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學校諮商與心理健康學位課程長達十五年,出版過四十篇以上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相關主題的論著。她的兒童諮商實務經驗豐富,遍及學校、政府單位與私人執業機構。
Catherine Tucker
佛羅里達大學諮商員教育學系博士,任教於印第安納州立大學諮商相關領域課程。她擁有北卡羅萊納州與印第安納州的學校諮商師證照、印第安納州心理健康諮商師證照,也是合格的遊戲治療師督導。她的臨床諮商實務經驗超過十年,是多篇諮商相關主題期刊文章與書籍章節的作者。2015 至2017 年,擔任兒童與青少年諮商學會(Association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Counseling)理事長。
譯者簡介
陳增穎
現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副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訪問學生
經歷: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
國高中輔導教師
諮商與心理治療實務工作者及督導
譯作:《敘事治療入門》(2008,心理出版社)
《諮商概論:諮商專業的第一本書》(2012,心理出版社)
《團體諮商:概念與歷程》(2014,心理出版社)
《諮商技巧精要:實務與運用指南》(2015,心理出版社)
《悲傷諮商:原理與實務》(2016,心理出版社)
《40個諮商師必知的諮商技術》(2017,心理出版社)
《社會心理學》(2019,心理出版社)
《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理論、發展與多樣性》(2021,心理出版社)
目 次
Section 1
Chapter 1 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歷史與文化趨勢
Chapter 2 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法律與倫理議題
Chapter 3 嬰兒期到青春期的依附、創傷與修復:神經生物學的啟示
Chapter 4 諮商歷程:建立治療同盟
Section 2
Chapter 5 心理動力理論
Chapter 6 人本取向
Chapter 7 認知—行為取向
Chapter 8 家庭與組織系統取向
Chapter 9 建構主義取向
Section 3
Chapter 10 嬰幼兒(0-4歲)與家庭諮商
Chapter 11 兒童中期(5-8歲)與家庭諮商
Chapter 12 兒童後期諮商(9-11歲)
Chapter 13 青少年前期諮商(12-14歲)
Chapter 14 青少年後期諮商(15-19歲)
Chapter 15 成年初顯期諮商(18-21歲)
譯者序
長大成人後的我們,都曾經是兒童與青少年,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頭栽進成人世界的我們,常常忘了當初的心情與模樣。兒童與青少年,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族群。翻譯本書時,不禁感嘆歲月催人老,我離自己的年輕時代好遠了,幸而生活周遭仍有不少晚輩、學生、個案在身邊。跟他們在一起時,時常說起「想當年,我啊..」,真是臉紅。當然,現在的兒童與青少年跟我當年並不一樣,怎能把自己的經驗套用在他們身上呢?透過本書可以看到,作者們殷切提醒我們不能把成人和兒童青少年「混為一談」。不管是從發展抑或多元文化的角度,他們都是那麼的獨特且令人驚艷。
服務兒童與青少年時,我們應該要思考,你擔任的是鷹架、橋梁、牧羊犬,或者甚至是哈梅爾的吹笛手?你認為當代的兒童與青少年,正面臨哪些挑戰與壓力呢?我們所提供的心理健康照護,是否有讓深受心理疾病之苦的兒童與青少年,得到適當的處遇?網路上曾出現一則笑話,說心理師只會將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思覺失調症等症狀或患者,一律概念化為「童年創傷」。至於真相究竟為何,也如同本書作者所言,須以有實證支持的研究與實務為根據,方能為兒童與青少年量身打造適合的介入策略。
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催生本書、陳文玲執行編輯細心校對,讓本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催生本書、陳文玲執行編輯細心校對,讓本書完美的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翻譯本書時,我有機會搶先將書中介紹的技巧與案例說明應用在教學和實務工作上,獲得不錯的效果。相信各位讀者也能從本書獲得兒童與青少年諮商的精華,一同為提升兒童與青少年更好的生命品質而努力。
增穎 於南華大學學慧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