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嬋、吳淑芳、張月玲著
開數:18
頁數:160
ISBN:9789861913155
重量:290
出版日期:2009/11/30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is.gd/qW42lc
📌三民書局:https://is.gd/IrffV2
📌誠品網路書店:https://is.gd/DluDCW
書籍介紹
這是一套整合身心健康知能以促進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健康自我管理的書。本書作者跨醫護與心理雙專業領域,攜手合作運用自我效能支持團體取代傳統衛生教育方式,有效促進了糖尿病友身體力行做到照顧自己的健康行為,頗為實用。本套書共分成三冊,詳載以自我效能理論增進因應技巧的心理諮商知能,在糖尿病健康自我管理之實際作法:《糖尿病自我效能訓練團體輔導專業人員手冊》是給帶領病友團體輔導者參考的理論基礎與實作指引;《糖尿病自我效能及管理團體學員手冊》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增進支持團體學員手冊》則是四週或六週版本可供病友使用的學員手冊。
作者簡介
李玉嬋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經歷:衛生署優生保健諮詢委員會委員、衛生署人工生殖技術諮詢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指導委員
榮總、馬偕、新光等醫療院所專案合作協助病患疾病適應心理諮商師(脊髓損傷病患、末期腎疾病、重症肌無力、糖尿病、流產……)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晚晴協會諮商督導、救國團義務張老師督導
台北市立蘭雅國中教師
專長領域:醫療健康諮商、情緒管理與悲傷輔導、個別及團體心理諮商
專業證照:諮商心理師(擅長: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取向)
吳淑芳
學歷: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護理研究所博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碩士
台北醫學院學士
現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助理教授
經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助教、講師、助理教授
中山醫院急診室護理師及副護理長
馬偕醫院新生兒病房及加護病房護理師
專長領域:內外科護理、護理行政、護理研究、自我效能理論與應用、慢性病照護(代謝症候群、老人照護、糖尿病、脊髓損傷、關節炎等病人照護)
專業證照:護理師、護士、助產士
張月玲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學士
現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醫療諮商專案研究助理
經歷:「97年度疏解高高屏醫療區域醫院急診壅塞試辦計畫」專任研究助理
「95-96年度社區糖尿病高危險群健康促進自我管理計畫」研究人員
「97年度糖尿病支持團體運作計畫成效分析評估」研究人員
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松山區糖尿病與糖尿病高危險群支持團體帶領者
國民健康局戒菸專線服務中心兼任諮商員、兼任初談員
新光醫院精神科實習心理師
目錄
1 導論吳淑芳、李玉嬋
前 言
第一節 慢性病與自我效能吳淑芳
第二節 合併因應技巧心理諮商於健康自我管理李玉嬋
2 自我效能於慢性病之臨床應用吳淑芳
第一節 糖尿病現況與管理
第二節 糖尿病與自我效能
第三節 自我效能模式
第四節 傳統糖尿病衛教與自我效能增進措施方案之比較
3 自我效能諮商技巧於糖尿病衛生教育之運用吳淑芳、李玉嬋、張嘉容、Mary Courtney、張月玲
前 言
第一節 充能與自我效能諮商技巧
第二節 臨床實例探討
結 論
4 支持團體在促進糖尿病健康自我管理之運用李玉嬋
第一節 病友支持團體是促進健康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
第二節 一般病友團體產生功效的十二項可能因素
第三節 糖尿病友支持團體應具有的五大功效
第四節 組成糖尿病友支持團體的步驟
第五節 團體帶領者應具備的團體領導技巧
第六節 注意病友團體仍有其限制
5 糖尿病支持團體輔導實作經驗分享李玉嬋、吳淑芳、張月玲
第一節 團體帶領過程的實務經驗分享
第二節 帶團體「要做」與「不要做」的事
6 糖尿病自我效能訓練團體輔導實作手冊之專業人員指引吳淑芳、李玉嬋、張月玲
第一節 糖尿病自我效能及管理團體方案之專業人員指引吳淑芳
第二節 糖尿病衛生教育專題系列講座合併支持團體討論之專業人員指引李玉嬋、張月玲
第三節 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增進支持團體方案之專業人員指引李玉嬋、張月玲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序
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老化、生活型態與飲食的改變,糖尿病已成為國人盛行的重要疾病之一。衛生署2008年5月公布之2007年全國死因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各占男、女、兩性主要死亡原因第五、三、四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更是女(46.3)大於男(43.1)。
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它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廣泛,若沒有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將引起全身性不可逆的血管及神經病變,造成腦血管疾病、冠狀動脈心臟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足部壞死等併發症,嚴重者則因上述疾病之合併影響而致死。而透過良好的糖尿病藥物、運動、飲食治療,及有效的衛生教育與諮商輔導,可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惡化,同時可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為落實糖尿病的初段預防,針對社區糖尿病高危險群進行預防性介入,強化糖尿病高危險群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於2006年及2007年委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辦理「社區糖尿病高危險群健康促進自我管理計畫」,藉由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與諮商心理師的跨專業領域合作,提供成員健康促進介入課程,透過參加成員間之經驗分享、彼此支持、共同學習,增進糖尿病高危險群自我管理的自信與效能。
社區健康促進資源及心理諮商等跨專業領域連結的運作模式,經由支持團體互動,協助成員自我健康管理及進行生活調整,增進成員的自我效能,可預防糖尿病患者晚期併發症的發生與惡化。希望發展社區型糖尿病支持團體,增進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護及個人健康行為模式的轉變,以達到預防保健、延緩併發症發生,並降低糖尿病所帶來的社會成本之負擔。
感謝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李玉嬋副教授研究團隊,長期以糖尿病為研究及教學之基礎架構,縝密地將糖尿病患者自我照護知識,及其高危險群健康管理技巧彙編成冊,希冀本手冊嘉惠從事糖尿病照護及健康促進的實務推動者,讓糖尿病及其高危險群病患能自發性地建立自我健康照護的概念,進一步落實有效的保健方法,於日常生活中落實健康行為。相信此手冊廣為流傳後,必可大幅增進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
2009年5月
作者序
李玉嬋
作為一位諮商心理師,在護理學院教生死教育與悲傷輔導,讓我有機緣走進醫療場域,將心理諮商知識技巧一點一滴傳遞給病友們;本以為自己在協助病友從心對抗慢性病,出乎意料,反倒是病友讓我開了眼界,讓我看見在疾病磨難中不可思議的心靈意志力量,從此和病友團體結下不解之緣。
記得最早開始在醫院和護士一起帶領的是洗腎病友的團體心理治療,一口氣帶了兩組各將近二十人的病友團體;在連續八週、每次二小時的病友聚會中,我看見一位位病友透過訴說自己的苦與難,在眾人集思鼓勵下,找到蛻變成長出路的感染力。
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二十幾歲就要終身洗腎的漂亮妹妹,除了洗腎時間都不出門;因為病友的鼓勵互勉,努力調整去除生病羞恥的想法,開始改變自己,進入社區大學上課,令病友感到振奮。
另一位樂觀控制配合洗腎四、五年的歐里桑,因為突然鬧脾氣不想控制水份,卻遭家人將冰箱上鎖而倍感屈辱,更加自暴自棄;卻因為這群同病相憐病友的包容、接納和陪伴,逐漸恢復自我控制的意志力與生活習性,而停下病情惡化的腳步,對病友也具有示範作用。
還有一位歐巴桑,不怕洗腎和控制生活習性,只怕粗大針頭每週三次戳入手臂的折騰;從病友七嘴八舌分享各自克服打針恐懼的方式中,聽見病友透露連大男生都害怕針頭的心聲,安慰了彼此的恐懼,阿桑找到一些對應妙方,令人佩服慢性病人天天需要擠出的莫大勇氣。
不僅如此,病友團體的點點滴滴故事,可以讓病友還有我這位心理師,都感染到安慰、激勵與勇氣,在每個病友團員心中多了些希望與力量,令我想多運用這股神奇魔力。
感動之餘,我又接著帶領重症肌無力病友進行壓力管理的團體,這些被超積極完美性格衝破免疫防護的病友們,示範著改變個人完美主義與急性子對健康生活的好處,以及面對個人無力的限制來臨時所需要的接納與放下,這讓人有機會感受到,臣服於疾病所可以給人的意外生命禮物。
當然,病友團體工作方式,也就成了我這位心理師陸陸續續與慢性病友展開的工作方式。一次又一次,我和護士或其他專業工作伙伴,一起帶領脊髓損傷病友團體對抗失能走出新人生;一起組成糖尿病病友健康管理團體,實踐血糖和飲食、運動的監控自我管理;一起進入癌症病友支持團體中,學習在調適疾病和治療痛苦的壓力中,重新燃起生命希望;一起嘗試開啟各種疾病的病友團體,找尋與病和平共存的各種新契機。
病友告訴我:病友支持團體是可行的疾病管理方式,是激勵抗病的良方。
但是這不同於有些病友會的組成。我希望將這樣的病友團體心理輔導工作架構推廣出去,作為長期對抗慢性病的工作。於是我也開始進行病友團體帶領者的培訓工作,嘗試培訓護士、社工、心理師、甚至資深模範病友,擔任團體帶領者,以整合醫療和心理的跨專業知能合作模式,融入其中;推動善用心靈意志力量於疾病照護控制的訴求,陪伴病友建立與疾病和平相處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合作方式與理念,非常感謝台北市衛生局的大力支持贊助,讓我組成醫療諮商團隊,在台北市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展開糖尿病支持團體,有效地協助民眾改善健康檢查數值和自我健康管理效能,陸續再推至其他區健康服務中心,也一樣獲得有效驗證。乃欲分享給有志於以此方式推展病友團體健康管理工作者,或將此團體工作模式類推到其他種疾病病友的健康管理工作上,就是本書出爐的動力。
衷心感謝與我一起組成跨醫療與心理諮商合作的伙伴們,以跨專業攜手促進病友的醫療健康與心靈關照,讓身心整合照護的醫療諮商理想不再是夢想。出書之際,適逢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成立國內首座以「健康諮商與悲傷輔導」為服務重點的「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是此夢想得以進一步實踐的助力。
吳淑芳
促成著手寫這本書始於家族中祖母和父親相繼因糖尿病控制不佳辭世,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在心裡深感內疚、遺憾,一直反覆思考這個疾病的成因和併發症、甚至致死因素。其實我們都知道糖尿病不能根除,但是卻能有效地被控制。近年來衛生機構不斷地加強糖尿病病人衛教,然而光靠提升個案知識就等於血糖能被控制得好嗎?其實不然,糖尿病控制和預防併發症取決於個案自己有無意願去執行自我照護活動,認真執行後,病友可以成功達到疾病自我管理、和平地跟疾病相處。於是我於2004年開始積極介入急性醫療院所和社區健康中心,進行糖尿病衛教改善或病友團體輔導,其中亦與國民健康局和台北市衛生局等相關健康機構合作從事糖尿病相關研究和教學,了解衛生機構對糖尿病健康促進的策略方向;同時因長期第一線和病友接觸,更清楚病友在疾病控制上面臨的困境。
2002年我於國外進修博士課程,因緣際會下與國外糖尿病照護專家、研究小組結合進行資訊交流,尤其與國際自我管理與充能小組(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in Self-management and Empowerment, IPSE)各國成員接觸,他們不吝提供相關經驗,於是我融合本土化相關背景資料,將理論知識與經驗彙整起來;但唯恐在心理諮商相關技巧知能不夠完整,幸有心理專家協助進行,至祈同道先進李玉嬋老師共同合作、不吝指教,故使相關研究相輔相成、進行順遂,也讓本書因而誕生。
本書承蒙師長指導、糖尿病病友經驗提供及夫婿陳明義君大力支持,得以順利完成。
謹此申衷心謝忱!
張月玲
「糖尿病」這個名詞是我於小學三年級時第一次聽到,當時父親剛被確診罹患糖尿病,從小看到家人為了父親的疾病遍詢各種偏方,都是希望能治癒此疾病。在此過程看到家人對此疾病感到莫可奈何,因為已經做了許多的嘗試,但還是無法治癒;當時我與家人們並不了解糖尿病是不可根治的慢性病。而在我了解糖尿病正確的疾病自我照顧方式,並將觀念傳達給父親時,發現雖然知道要如何照顧疾病,但在執行上仍是有困難,例如:覺得血糖自我監測麻煩而不做、平時有勞動所以不需運動、三餐不定時……對此,讓身為病友家屬的我感到憂心,因而促使我思索如何讓糖尿病病友能知而行,讓病友們能真正做好疾病的自我照顧。
在思索要如何協助糖尿病病友的過程,感謝李玉嬋老師、吳淑芳老師及張蓓貞老師一路的教導與細細提點,讓我得以在糖尿病健康自我管理的領域有豐碩的收穫。
願本書的完成能嘉惠糖尿病病友與其家屬,及從事糖尿病健康促進相關的實務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