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 Lewis、M.D. Lewis、J.A. Daniels、M.J. D'Andrea著;何金針譯
開數:18
頁數:390
ISBN:9789866885877
重量:650
出版日期:2007/05/11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is.gd/S9U4E8
📌三民書局:https://is.gd/MREDkG
📌師大書苑:https://is.gd/ZOPQML
📌誠品網路書店:https://is.gd/4YJWrU
書籍介紹
在社會變遷與壓力下,心理疾病者已無法以過去傳統一對一的諮商與心理治療方式可以解決。面對多元文化社會思維,主流與弱勢族群必須受到社會公平正義的對待,社區諮商模式的新思維、新視野是值得推廣與運用的。
直接社區服務(一級的預防教育)、直接個案服務、(外展和諮商)、間接社區服務(促進系統改變和影響公共政策)和間接個案服務(維護與諮詢)已是新興社區諮商新的助人典範,值得推廣與運用在各種弱勢族群身上。
本書與其說是教科書,毋寧認定是一本實務工作手冊,是值得大家分享的學術與實用園地。
作者簡介
何金針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士;
教育學系碩士、博士
經歷:曾任國中教師、主任,高職、高中、國中校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曾獲全國教育學術聯合聯會輔導工作績優獎
現職: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著作:
《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學校行政革新》;《打開教學新視窗》、《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合著);《婚姻諮商──如何成為好伴侶》、《教育政策》(合譯);發表教育政策、教育心理與輔導等多篇論文
目 錄
Chapter 1 社區諮商模式
有效的諮商典範模式
RESPECTFUL 諮商
社區諮商模式
社區諮商員的角色
從模式概念到模式方案
社區諮商的具體模式
Chapter 2 預防教育 預防教育的理論基礎
壓力:概覽
壓力管理介入
提升健康方案
生活技能訓練:提升個人能力
Chapter 3 弱勢族群外展服務
弱勢族群的定義
外展服務方案的建立
危機介入與自殺預防
Chapter 4 社區諮商與諮商過程
直接諮商的角色
提升個人責任感
培養能力與個人責任來提升社會責任感
系統理論與環境影響
社區諮商的實際運用
Chapter 5 社區諮商員是社會改革代理人
社會改革代理人的角色
諮商實務工作的生態思維
間接社區方案與服務的賦能策略
Chapter 6 個案倡導
區分個案倡導與諮商
汙名化
自助團體賦能的途徑
建立回應性的協助網絡
Chapter 7 社區諮商模式的應用
社區諮商模式的回顧
心理健康機構
生涯發展機構
特殊化的機構和計畫
商業與工業
教育場景
Chapter 8 管理社區諮商方案
計畫
編入預算
組織
領導和監督
評鑑
獨特的管理挑戰
推薦序
在快速變遷、科技進步、生活型態與價值多元的社會,生活壓力造成青少年心理上不勝負荷,我們看到抽菸、喝酒、嗑藥、逃學、逃家、網咖、援交、滋事鬧架、未婚懷孕、飆車、虐待兒童、自殺、自傷或弒親、酒醉死亡事件層出不窮,在心理上憂鬱症或社會其他更複雜的系統困擾,例如:失業、貧群兒童、貧富懸殊。無論形成的問題為何,與負面情境有關的壓力影響日漸增加的國人的心理健康與生活幸福。
前述問題傳統一對一的諮商與輔導不足以解決,必須藉助「社區諮商」了解這些困擾及新的適應問題是伴隨社會變遷,家庭結構解組而來,社區諮商課程係因應時代需求,期待社區諮商為介入策略與服務的綜合性助人架構,以多元方式協助需要幫忙的社區成員面對生活壓力,因此社區諮商除了整合其他理論架構外,以廣泛性、寬廣的視野融入多元社會脈絡思維中,期使社區諮商更具主動性、積極前瞻性,希冀透過面對多元複雜社區問題,早期介入方式,達成預防的教育效果,以提升並促進每個人發展與個人與社區的幸福。
所謂社區諮商模式分為四種服務方式:(1)直接個案服務;(2)間接個案服務;(3)直接社區服務;(4)間接社區服務。此模式提供諮商員實際的介入架構以結合脈絡性、發展性、生態性、多元文化與後現代理論,這些理論的貢獻促使心理健康實務工作者考慮到個人個別性,當事人的自主性、獨立、自我尊重、自我實現,諮商人員學習許多有關於集體主義、相互依賴、各種家庭系統,孕育人們從不同文化種族民族背景心理上的幸福。
在處理社區成員問題處遇時,除了他們的精神、心理與情緒問題外,實際的生活問題,食衣住行現實層面、心理與安全支持系統更是迫切需要解決與處置的。社區諮商強調,每個人都有處理問題的潛能與能力,社區諮商員提供資介入協助當事人與其家庭,使其達到社區諮商的目標,個案維護與社區賦能,以促進個人系統之改變成為社區諮商重要議題。因此,社區諮商員必須以宏觀的眼光,覺察、分析、了解影響社區成員的環境因素,進而激賞個案獨特的優勢與資源,使其積極正面回應環境及個人的需求,促進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個人的幸福。
在開放的社會系統,社區諮商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趨勢,在期待個體無限的可能與潛能發揮與展現情境下,透過社區諮商的各項方案,讓每一位社區成員能自我控制、自主、創造自我,社區諮商員視每一次的危機與困難為轉機、挑戰,協助每一位個案積極正面看待自己、充分發展自己,進而期使社會更為創新卓越與進步。獲悉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助理教授何金針利用教課之餘翻譯社區諮商-多元社會的賦能策略一書,本書不但可以成為社區諮商教科書,亦是一本實務工作手冊,可供心理健康實務工作的指引實屬難能可貴,故樂意寫序推薦之。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吳清基
譯者序
本書是擔任「社區諮商」課程的另一本教科用書,國內社區諮商教科用書並不多,研讀原文轉化為上課教材的確不容易。專研原著,細細思量,了解作者思維從中獲益匪淺。因為深深感受到坊間中譯本並不多,於是授課時興起協助翻譯一本,協助學生閱讀,以利打開他們諮商專業領域另一社區諮商的新思維與新視野。
本書提供學校輔導工作者一種新的思維,面對多元文化發展,學校輔導工作必須結合家庭、學校、社區資源做好:學校輔導人員必須走入家庭與社區,發揮以社區諮商模式的諮商專業工作角色:(1)直接社區服務(一級的預防教育):社區教育方案是提供直接經驗,適合整體對象,對學生、行政人員、老師、家長提供發展學習經驗。例如學校輔導人員進入教室提供婚前教育生涯教育等;(2)直接個案服務(外展和諮商):方案提供可能面臨危機當事人或潛在當事人的直接協助,例如進行個別諮商與團體諮商、同儕諮商、受虐兒童與高危險群學生的外展服務;(3)間接社區服務(促進系統改變和影響公共政策):努力促使社會環境回應整體對象的需求;(4)間接個案服務(維護與諮詢):介入特定個人或團體的環境方案提供滿足他們的特殊需求,包括有意讓學校與社區回應學生的需求。
書中有許多美國利用社區諮商模式的成功範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書中許多美國社會成功的社區諮商實例,我們可以從中思考面對國內的憂鬱症、心理疾病嚴重情形,如何協助他們走出人生的陰影。因此,與其說是教科書,毋寧認定是一本實務工作手冊,尤其是在社會變遷與壓力下,心理疾病者已經無法以過去傳統一對一的諮商與心理治療方式解決社會、教育問題。面對多元文化社會思維,主流與弱勢族群必須受到社會公平正義的對待,族群融合,社會祥和,社區諮商模式的新思維、新視野是值得推廣與運用的。 翻譯過程中的思索、探討是值得回味、體驗,知性、專業知能的收穫與成長是豐碩的。特別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副總經理,湯姆生公司企畫編輯邱筱薇小姐的支持與鼓勵,吳曉芳執行編輯的校稿,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曾麗娟主任的課程安排,始有機會翻譯此書並能順利翻譯完成,書中若有疏漏之處,是譯者才疏學淺,還請各方教育先進不吝指教。
何金針 謹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