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益志著
開數:25
頁數:240
ISBN:9789861914350
重量:310
出版日期:2011/06/07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is.gd/OfVx6Q
📌三民書局:https://is.gd/wNLlkv
📌師大書苑:https://is.gd/Qt8q29
📌誠品網路書店:https://is.gd/YKVjrm
書籍介紹
本書是作者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的實務經驗分享,書中有散文式的個案輔導歷程敘事,也有論說式的實務研究,寫作態度則維持著「經驗中反思,反思中行動」的基調。本書作者為執業社會工作師,多年來對青少年和家庭的輔導經驗,發展出「動力」與「系統」思維兼具的助人視框,一者能貼近人的內在世界,二者能洞察環境對人的深刻影響。雖然本書是一本專業人的著述,但作者希望用平易近人的文字風格,讓一般大眾也能了解並願意使用輔導專業,有助於自身生活品質的改善;當然,最適合閱讀本書的人,仍是助人工作者與社工、諮商輔導、心理、教育及犯罪防治等相關系所的學生。
作者簡介
蘇益志
現 職:臺灣高雄少年法院心理輔導員、臺灣青少年與家庭輔導協會理事長、執業社會工作師
學 歷:國立中興大學社會系社工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經 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級專業技術人員;
法務部明陽中學妨害性自主罪輔導評估小組委員;
高雄市少年輔導委員會聘任指導員;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員代表;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心理輔導員;
吳就君老師「團體動力工作坊」、「家庭重塑工作坊」助教;
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兒童及少年保護、家庭暴力、性侵害防治及高風險家庭相關議題推薦講師;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實務領域師資人才;
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專業素養人才;
社團法人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執行副祕書長;
臺灣性學會理事等
自 述:從事青少年與家庭輔導工作十餘年,也跟隨國內家族治療大師吳就君教授進行團體動力與家族治療的經驗學習和教學十餘年,相信助人工作中要有人味、善意,也不斷在自我生命中周而復始地完成覺察、反思與行動的實踐歷程
證 照:專技高考社會工作師
著 作:《觸法少年輔導實務:晤談室中的沉思、領悟與行動》、
《一個社工師的喃喃自語:青少年輔導工作手記》
獲獎紀錄:2010 年高高屏社工表揚「專業論述獎」
電子信箱:t8879576@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吳就君、王光照、林燕卿、鄔佩麗、楊士隆、趙善如
話頭:回首來時路
第1話 我眼中的「助人工作」
第2話 助人關係的起點:希望與了解
第3話 尋思青少年輔導工作中的改變能量:希望感、信任感、現實感、能力感、價值感
第4話 走進自我的內在冰山:我在家族治療與家庭重塑課程中的經驗學習
第5話 少年司法場域中的臨床實務論述
第6話 伴你走一程:與性侵被害少年的輔導歷程敘說
第7話 情緒管理與青少年輔導
第8話 助人歷程中的情緒覺察、容受與轉化
第9話 「我感受不到你們愛我」:對青少年家庭工作的系統思考
第10話 翼之墜落:一個逃家逃學少女的輔導紀事與省思
第11話 星光熠熠耀夜空:辦理青少年輔導活動的意義追尋
第12話 新竹少年殺人事件後的省思:勿讓中輟=中挫=中錯
第13話 一個安置少年的個案報告評論
第14話 一個個無限可能的消逝:談心理衛生教育與助人服務社區化的重要性
第15話 學校輔導工作的專精健全化
第16話 少年性侵犯罪成因的系統觀詮釋
第17話 重構溫潤滋養的親子關係:Satir 取向家族治療運用於性侵少年輔導之個案報告
第18話 由兄妹亂倫演繹出的一場家庭舞蹈:一個家庭內性侵案件成因的系統/動力取向思考及其處遇
結尾:用「心」看輔導
吳 序
與益志的相識有十多年了。他給我的印象與我看著「玩具總動員」(華德狄斯耐卡通片)裡的「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會發生剎時間的相連。他們倆的模樣和精神在我看來有相似處。我看到的是善良、憨厚、爽直、想做好事的意圖強烈的人。話說回來,經過這麼多年與益志的相識,我分享他讀書的進程、生命的許諾與憧憬,他對青少年工作的熱愛,對自己原生家庭和自己組成的家庭堅忍負重地擔當角色責任,在工作崗位上─那是沉重的司法系統裡,較弱勢的心理輔導員的位置,他持續做下來儘量不背叛自己要實踐的理念。我欣賞他的精神和決定。
本書的寫作裡描述他工作的沉澱和看法:
「……我看見了小翼的掙扎、案叔的無奈、學校輔導老師的無力,以及整個支持系統的束手無策;我不禁慨嘆,少年逃學逃家的行為背後,其實隱含著家庭系統、學校教育系統,甚至是大社會環境系統出了問題,但習慣問題解決的我們,通常只聚焦、著力在處理個案看得見的行為,卻忽略了那隻潛藏在後、始終讓人難以洞見的系統黑手。」(詳見本書第十話)
益志的助人工作是我認同和支持的。他與案主「小猛」(化名,詳見本書第八話)相遇時,他會幫助當事人接觸自己,面對自己的處境,這需要益志和小猛的互動都能夠進入雙方各有主體的存在感,和兩個主體的連接感,而不是糾纏不清或模糊不清、似有似無的工作關係。穩定清楚的工作關係就有可能激發小猛的主體力量,用來思考自己要如何走下去,這才是引導小猛生命的能量往建設性、有益於小猛增長的方向去努力。
益志為什麼有這樣的能耐能夠與當事人如「小猛」的「人」連接,與「叮叮」(化名,詳見本書第九話)的「人」工作,與「小翼」(化名,詳見本書第十話)的「人」接觸?這就是益志用自己的「心」做到了。他真真切切地面對自己的生命經驗,而不是追求外在的人云亦云,或者努力運用技術想把人矯正而已。一個助人者持續地與案主工作的過程中,願意反省自己、了解自己在做什麼,接納自己的不足處,經常刷新自己重新出發,有目標、有熱情,這樣的助人者是我所認識的益志,也是我所嚮往的人生。
吳就君
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2010 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終身成就獎得主
100.02.14 寫于臺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