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著
開數:18
頁數:464
ISBN:9789861913469
重量:750
出版日期:2010/02/24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is.gd/mWn6ZQ
📌三民書局:https://is.gd/p8bOik
📌師大書苑:https://is.gd/8KAFcd
📌誠品網路書店:https://is.gd/GNpyep
書籍介紹
本書是為輔導專業人員及從事教育事業和社會工作者而寫,全書共十七章,整合在「導論」、「技巧」與「實務」三大篇之下。導論部分的主題包括導論、團體諮商理論、團體動力與團體倫理;技巧部分的主題包括團體基本技巧及各個團體階段的催化或帶領技巧;實務部分則介紹八種團體輔導的理論與實務,而以實務為主。第二版比舊版增加了「團體輔導活動設計實例」(技巧篇)和「探索教育於團體輔導的運用」(實務篇)兩章。本書三位作者在團體輔導方面,學有專精,都有參與及帶領團體的經驗,並皆曾在大學講授團體輔導或團體動力學的課程;本書除旁徵博引中外有關文獻外,並融入了作者們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見解。
作者簡介
吳武典(第一、三、九、十二、十三、十六章)
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學校心理學)
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名譽教授
洪有義(第二、四、十、十一、十五章)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育學碩士、溫德堡大學博士研究(心理輔導)
曾任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三十餘年
現專職心理諮商與企業管理顧問
張德聰(第五、六、七、八、十四、十七章)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心理輔導)
現任國立空中大學副教授兼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
目錄
第一篇 導論篇
第一章 團體輔導導論(吳武典)
第一節 團體與團體輔導的意義
第二節 團體的種類
第三節 團體輔導的功能與限制
第四節 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的比較
第五節 團體輔導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團體諮商理論(洪有義)
第一節 心理分析學派
第二節 阿德勒學派
第三節 存在主義學派
第四節 個人中心學派
第五節 完形治療學派
第六節 溝通分析學派
第七節 行為學派
第八節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學派
第九節 現實治療學派
第三章 團體動力(吳武典)
第一節 團體動力的意義
第二節 團體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團體領導與團體效能
第四節 團體中的角色功能
第四章 團體倫理(洪有義)
第一節 團體倫理的重要性與功能
第二節 團體倫理的內涵
第三節 團體歷程中應考慮的倫理問題
第二篇 技巧篇
第五章 團體輔導的基本技巧(張德聰)
第一節 團體輔導技巧的必要條件
第二節 團體輔導基本技巧之內涵
第三節 團體領導的功能
第六章 團體前之準備技巧(張德聰)
第一節 團體發展階段的探討
第二節 如何做好組成團體前的準備工作
第七章 團體開始與轉換階段的技巧(張德聰)
第一節 團體開始階段
第二節 團體轉換階段
第八章 團體工作與結束階段的技巧(張德聰)
第一節 團體工作階段發展的特徵
第二節 團體工作階段的問題與處理
第三節 團體工作階段領導者的技巧
第四節 團體結束階段的準備工作
第五節 團體結束階段的處理
第六節 團體的追蹤和評估
第九章 團體輔導活動設計實例(吳武典)
第一節 團體輔導之系統式活動設計實例
第二節 團體輔導之單元式活動設計實例
第三節 團體輔導之主題式活動設計實例
第三篇 實務篇
第十章 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團體(洪有義)
第一節 成長團體與自我成長
第二節 人際關係團體與自我成長
第三節 成長團體活動設計
第十一章 親子關係、婚姻與家庭團體(洪有義)
第一節 夫妻溝通與夫妻團體
第二節 親子關係與家庭團體
第三節 親子關係與夫妻團體活動設計
第十二章 問題解決團體(吳武典)
第一節 團體決策
第二節 團體溝通
第三節 團體討論
第十三章 班級團體輔導(吳武典)
第一節 班級團體與班級氣氛
第二節 班級經營技巧
第三節 班級團體活動設計
第十四章 學校社團團體(張德聰)
第一節 學校社團團體的特性
第二節 學校社團團體的組織與運作
第三節 如何輔導學校社團
第十五章 價值澄清團體(洪有義)
第一節 價值澄清法的特色與功能
第二節 價值澄清法的實施
第三節 價值澄清團體活動設計
第十六章 創造性團體(吳武典)
第一節 創造思考的意義和基本策略
第二節 創造性團體的形成與歷程
第三節 創造性團體活動設計
第十七章 探索教育於團體輔導的運用(張德聰)
第一節 探索教育的意義、歷史與演變
第二節 探索教育學習與領導理論簡介
第三節 探索心理治療對行為改變的觀點與諮商活動的實施
第四節 探索教育的應用與展望
第五節 探索教育團體範例
第二版序
人是社會的動物。在群體中,人們會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並進一步探索自我、發展潛能,甚至獲得人格重塑和社會改造的契機,可見團體經驗對人類社會影響之大。如果我們能善用團體的動力於教育、輔導、諮商或治療活動中,那麼必定能使其效果倍增。
助人的事業講求彼此關懷、相互感應、人我和諧、共同成長,團體輔導就最符合這一要旨。所以,無論參與團體或帶領團體,皆能助己或助人。然而,帶領團體並非易事。首先,必須了解團體的性質,催化團體的潛能,發揮團體的助力,減除團體的阻力;其次,從事團體工作除了要了解團體輔導基本原理和策略外,尚需具備團體輔導的技巧和經驗,「知而能行,行而有方」。再者,身為現代的「社會人」,對團體的其他有關資訊和活動,也不能不關注,更不能置身事外。
基於上述的理念,《團體輔導》這本書,既是為心理輔導專業人員而寫,也是為所有從事教育事業和社會工作的「有心人士」而寫。1996年本書初次出版時,全書共十二章;2004年再版時,增加了三章,共有十五章。這次重新修訂,除原來各章文字和內容有所修補外,再增加兩章,共為十七章,仍整合在「導論」、「技巧」與「實務」三大篇之下。導論部分仍包括導論、團體諮商理論、團體動力與團體倫理等四章;技巧部分除團體輔導基本技巧外,包括團體前之準備、團體開始與轉換階段及團體工作與結束階段的技巧,另外增加了「團體輔導活動設計實例」一章,共五章;實務部分涉及各種團體的理論與技巧,包括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團體、親子關係、婚姻與家庭團體、問題解決團體、班級團體輔導、學校社團團體、價值澄清團體及創造性團體,另增加了「探索教育於團體輔導的運用」一章,共八章。本書除了介紹各種團體理論,更著重實務討論和經驗分享。在體例上,每章都先提示學習目標和摘要,幫助讀者掌握重點;文末都有關鍵詞彙和自我評量題目,便於讀者檢索和思考;書末還列有參考文獻和中英文名詞索引,便於讀者稽查。
本書三位撰著者在團體輔導方面皆有涉獵,也都有實際參與及帶領團體的經驗,並皆曾在大學擔任此類課程,我們很希望藉著「團體輔導」這本書,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心得;如有不周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指正。
吳武典 謹識
2010年1月20日
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