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nald J. Comer著;林美吟譯
開數:16
頁數:800
ISBN:9789861914886
重量:1450
出版日期:2012/04/06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is.gd/Dtwamk
📌三民書局:https://is.gd/j34Ddg
📌師大書苑:https://is.gd/5PfgMb
📌誠品網路書店:https://is.gd/S2Y0aM
書籍介紹
本書系統地闡述生物學、心理學及社會文化模式,對變態行為的解釋及治療,並提供變態心理學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及資訊,期使讀者能深入了解人類異常行為的起因、症狀及治療的新趨勢。全書共分成十九章,包括變態心理學的科學探討與臨床實務、壓力與焦慮的問題、情感的問題、心身的問題、精神病的問題、終生的問題,及法律、社會與心理健康專業等七大部分。本書內容極為豐富,兼顧理論與實務,作者在書中並提供許多實際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圖表與照片、資料新穎的專欄、精神疾病的診斷準則(DSM-IV-TR)及重要的詞彙。是修習變態心理學人士必備的好書,也是心理輔導相關領域實務工作人員,增進專業知識的重要參考書籍。
作者簡介
Ronald J. Comer在過去35年,一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的教授,而且大部分時間也是臨床心理學研究主任。他授課的課程──變態心理學、心理治療理論、兒童期心理病理學、實驗心理病理學,及臨床心理學的爭議問題── 一直是此大學中最受歡迎的課程。
Comer教授曾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傑出教學的校長獎。他同時也是執業的臨床心理師,並擔任自閉症患者伊登中心(Eden Institute),以及紐澤西州醫院與家庭醫學住院醫師培訓計畫的顧問。
除了撰寫《變態心理學》外,Comer教授是《變態心理學基礎》(Fundament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教科書的作者,現在是第五版,以及《變態心理學個案研究》(Case Studies in Abnormal Psychology)的合著者;他也是一系列教育視聽資料的製作者,包括高等教育影像資料庫、變態心理學影像剪輯、神經科學影像剪輯、心理學導論影像卡,及發展心理學影像卡。他也在學術期刊上,發表過許多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及家庭醫學等方面的論文。
Comer教授畢業於賓州大學的大學部,及克拉克大學研究所。目前他與妻子Marlene住在紐澤西州的Lawrenceville,他們有兩個兒子Greg和Jon。
譯者簡介
林美吟
學歷: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碩士
經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現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教授
本書目錄
變態心理學的科學探討與臨床實務
一、變態心理學:過去與現在
二、變態心理學的研究
三、變態的模式
四、臨床的衡鑑、診斷和治療
壓力與焦慮的問題
五、焦慮性疾患
六、壓力疾患
七、身體型疾患和解離性疾患
情感的問題
八、情感性疾患
九、情感性疾患的治療
十、自殺
心身的問題
十一、飲食性疾患
十二、物質關聯疾患
十三、性疾患及性別認同障礙
精神病的問題
十四、精神分裂症
十五、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嚴重精神病的治療
終生的問題
十六、人格疾患
十七、兒童期與青少年期的疾患
十八、老年與認知的疾患
結論
十九、法律、社會及心理健康專業
譯者序
Ronald J. Comer的《變態心理學》中譯本第一版,承蒙 心理出版社前許總經理麗玉之邀,個人與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客座教授施顯烇博士共同翻譯,並於2004年出版。中譯本第二版(Comer原著第七版)原擬兩人繼續合譯,惟在美國的施博士因夫人的健康問題需要照顧,要延遲半年才能開始,由於時間緊迫,出版社希望個人先開始翻譯,其後一直沒有施博士的訊息,最後由個人獨力完成,未能與施博士再度合譯,深感遺憾。
變態心理學是研究異常行為的一門科學。自古以來,人類就有精神疾病的產生。精神疾病的成因及患者的心理世界,一直是人們好奇及探索的問題。早期人們由於對此特殊的疾病不甚了解,因而患者被施以各種不人道的方式對待。今日心理學蓬勃發展,人們對精神疾病的成因更為了解,治療方式也更為有效,但是由於有些人的心理學知識不足,仍有人將精神疾病與發瘋劃上等號,不敢看精神科,諱疾忌醫的結果,使病情更加嚴重,此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功能、人際關係、工作效率,甚至造成社會重大的負擔。今日心理學知識一日千里,這本《變態心理學》希望能提供最新及豐富的資訊,使讀者對人類的異常行為,有更深入及正確的認知。
本書除了有過去版本的豐富內容及特色外,增加許多新的研究理論和治療法,以及新的研究資料、圖表、照片及專欄,並有新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DSM-IV-TR,書後也附有數百個重要語彙,可說是同類書籍中內容最為豐富的一本。這本書的文字深入淺出,不但適合作為大專院校相關課程的教材,及心理輔導領域或心理實務工作者之參考,也適合一般社會大眾來閱讀。
本書中包含不少生物醫學知識,為了進一步了解,曾尋找各種參考資料及請教專家,以期更適當的翻譯出來;在精神疾病名稱及心理學名詞,由於國內的翻譯分歧,因此個人花很多時間參考各種辭典,而選擇最通用的譯名來使用,以提高閱讀的便利性。
本書的出版,承蒙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陳善銘醫師的協助、家人的全力支持,及心理出版社編輯部工作人員的盡心,得以順利完成。謹此一併致謝。
林美吟 謹識
2011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