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碧霞主編;洪碧霞等著
開數:18
頁數:352
ISBN:9789861913216
重量:588
出版日期:2010/01/22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devD6q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jROv5m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Ayz0gY
書籍介紹
求變是現下的流行。
好的教學是不是也應該日新又新?
但要怎麼確定改變的成效呢?
本書採合著的方式,從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培育的視角出發,兼顧七大學習領域。再針對領域特定的核心能力指標,提供教學與評量設計的理念說明和具體示例。說明內容中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與評量設計直接呼應、如影隨形。書中特別強調評量是教學效能反省的重要機制,評量設計操作具體化教學目標的精義,支持並回饋教學。兼顧教學評量設計能力的成長,可以強化教師專業發展的效能。
主編者簡介
洪碧霞
學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系博士
專長:教學評量、教育測驗、電腦化適性測驗、認知診斷
經歷: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所教授兼所長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教授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副教授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教中心助教
彰化縣二林國中教師
曾經獲得之榮譽:
全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木鐸獎(中國測驗學會推薦)(2002年12月)
現職: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所教授
科技化評量中心主任
作者簡介
洪碧霞(第一章、七章、十至十一章)
見主編者簡介
陳沅(第一章)
台南市永福國小
林宜樺(第一章)
高雄市莒光國小
黃秀霜(第二章)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
鄒慧英(第二至三章)
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
蔡玲婉(第二章)
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鍾榮富(第四至五章)
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
林娟如(第四至五章)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
林素微(第六至七章)
國立東華大學數學系
謝堅(第六章)
國立台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
蔡樹旺(第八至九章)
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柏原(第八至九章)
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
翁大德(第九章)
台南市復興國民小學
陳煥文(第十至十一章)
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
徐秋月(第十至十一章)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
謝苑玫(第十二章)
國立台南大學音樂學系
林玫君(第十二章)
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洪顯超(第十二章)
國立台南大學美術學系
歐宗明(第十三至十四章)
國立台南護理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
龔憶琳(第十三至十四章)
國立台南大學體育學系
目錄
第一章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育與評量
一、學生學習能力的培育
二、呼應教育目標的教學與評量設計
三、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省思能力
四、教學省思的起步──以數學領域為例
五、行動研究與評量回饋
六、本書目的與架構
第二章 國語文能力指標的解讀與教學設計
一、課程改革對本國語文教育的意義
二、國語文能力指標概述
三、國語文能力指標與教學的關聯及影響
四、國語文能力指標的具體轉化與教學示例
五、結語
第三章 規準分析模式的寫作教學與評量設計
一、教育改革中寫作的重要性
二、規準分析模式對寫作教學的衝擊
三、規準分析模式寫作教學教案設計
四、規準分析模式寫作評量與示例
五、結語
第四章 英語聽、讀能力教學設計
一、引言
二、課程改革對英語教育的意義與影響
三、現階段英語能力指標概述
四、國小階段聽力指標教學設計
五、結語
第五章 國中英語閱讀能力的評量設計
一、英語閱讀評量架構
二、能力層次與現行能力指標的連結
三、國中英語閱讀命題特色
四、命題原則
五、命題原則與應用說明示例
六、試題難度來源分析及其示例
七、試題分析及其示例
八、結語
第六章 數學連結能力教學設計
一、數學教育改革中能力構念的轉化
二、「連結」主題的強調
三、強化連結的教學取向
四、強化連結能力的教學設計
第七章 數學連結能力評量設計
一、數學連結能力評量
二、連結能力評量選擇式問題設計
三、連結能力評量開放式問題設計
四、結語:數學問題要在情境新穎適切
第八章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設計
一、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目標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內容
三、自然與生活科技之教學
四、生活中的酸與鹼教學設計實例
五、教學設計說明
第九章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設計
一、導論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之評量
三、教學評量實例
第十章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設計
一、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
二、社會學習領域相關能力指標
三、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
四、教學設計示例
五、結語
第十一章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評量設計
一、社會學習領域教學評量設計概念
二、教學目標與雙向細目表的發展
三、紙筆測驗編製原則
四、教學評量之紙筆測驗示例
五、結語
第十二章 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與評量設計
一、藝術與人文領域概述
二、過程取向和結果取向的課程與評量
三、教學目標與評量的配合
四、評量示例
第十三章 健康與體育能力指標的解讀與教學設計
一、健康與體育教育之分合與演進
二、健康與體育教育之分工與合作
三、健康與體育領域能力指標與教學之關係
四、健康與體育教學設計示例
五、結語
第十四章 健康與體育教學評量設計
一、教學評量的三種視野
二、能力指標與教學評量
三、健康與體育教學評量應用類型
四、體育教學評量示例
五、結語
主編者序
教育品質的反省
最近十年,配合教育改革,教育社群積極推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和評量的專業成長,舉凡建構主義、能力指標、多元評量、行動研究、績效評鑑等,接二連三教師研習的波瀾,吹皺安定保守的教學文化。當然,改變本身並不是目的,教育改革的目的在追求教育品質的提升,而品質的反省,始於現況與目標的差異評估。比如說,各項國際評比資訊顯示,台灣學生數學表現佳、科學素養不錯、推論支撐的說明能力相對較弱、閱讀素養則可積極強化。針對這些資訊,我們或許會希望學生能更喜愛數學、論述有據,而且養成閱讀習慣。如果教師們準備啟動新一波自主的教學改革,該如何進行有效的規劃與執行呢?
任何有利學習意義化的行動革新都是教育社群引領期盼的改變,但是教師專業的成長除了需要啟動時高強度的激勵,更需要後續實務執行中不斷的省思和調整。教學改革效益的反思深切依賴教學與評量創新設計的能力,大家都知道這項能力涉及重要能力指標焦點的詮釋和描繪,但多數教師傾注所有心力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事實上,教學評量可以像是學習樂章的伴奏,貴在支撐生手學習的主軸,並進一步彰顯學習者的優勢特色。評量結果企圖述說學生學習表現的故事,每個題目也都像是一個鏡頭的腳本。能力指標提供故事綱要,教與學的平台上,身兼導演、編劇和攝影的教師,需要素養豐沛,熱愛學習,方能呈現出一個主題重要、內容結構有意義、事件流暢精練、畫面清晰扣人心弦的學生學習表現特徵故事。錯讀指標,內涵將貧乏膚淺;焦距沒調準,看不清學生的表現;角度不佳,無法呈現學習的真切樣貌;錯選鏡頭,更無從反映改革成效。所以,教學品質提升的深切關懷,即應化為有效指標的檢核行動。評量是教學活動效能反省的重要機制,評量設計具體示範教學目標的精義,支持並回饋教學。基於這樣的信念,本書特別強調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與評量設計如影隨形、相互呼應的重要性。
本書作者群認同全人教育的價值,因此,採合著的方式,兼顧七大學習領域,再從領域特定的能力指標出發,擇定關鍵核心能力,提供教學與評量設計理念的說明和對應的具體示例。當嬰兒跨出蹣跚的第一步時,多能博得滿堂喝采;曾幾何時,孩子學會複雜抽象的知識概念,卻變成期待中的當然。進步是需要許多的累積和轉化,終身學習的奠基階段,如果能有適切的支持和回饋,孩子們的學習一定能更為自信和投入。學生學習路上重要、正向改變的引導與回饋是學習經營的核心,在教師或職前教師自主、嚴謹的教學革新努力中,本書作者群期盼能積極參與,提供起步的建議,使國民教育品質提升的行動反省更為明確,使教學創新的績效更具永續力。
洪碧霞
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所教授
2010年1月於紅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