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美玲主編;邱文貞、張憶萍、管美玲著
開數:18
頁數:168
ISBN:9789861917467
重量:345
出版日期:2016/12/19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X5Rxaj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GXpgaD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MXjWWn
臺灣百大名醫 陳光超主任、臺大醫院耳鼻喉部吳振吉醫師推薦
書籍介紹
當父母獲知孩子未通過聽力篩檢,或確診有聽力損失時,可能會有震驚、否認、憤怒等心理衝擊。從事聽損早療逾25年的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知道父母的驚慌多是因為對聽覺問題毫無知悉,甚或認知錯誤,因此特地收集了250個聽損兒童父母常見問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陳述,幫助父母縮短茫然無助的心路歷程,積極尋求專業協助並及早開始療育。
本書是聽損生理、病理、評估、輔具、早療、復健等各領域重要觀念的摘要,期望亦可協助相關專業團隊成員了解聽覺系統諸多問題,在對聽損兒童父母諮商時,能以明確的說明幫助疑惑的父母儘快踏出療育的第一步;也希望能幫助更多對聽損領域有興趣的早療人員,對聽覺損傷有全方位的認識,進而有信心地提供聽損兒童最佳的成長環境和服務品質。
主編簡介
管美玲
現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總幹事、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顧問、財團法人黃俊生人工電子耳基金會董事,曾任臺北榮總耳鼻喉部聽力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聽語所兼任助理教授。耕耘臺灣幼兒聽力與聽損早療領域超過35年。
1988年,臺北榮總耳鼻喉部派送管美玲赴美於北科羅拉多大學溝通障礙所,進修幼兒聽力學及早期介入,回國後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並為婦聯會規劃了一套零至三歲聽損兒童早療課程,對日後臺灣聽損療育由四歲向下延伸至零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使聽損療育的腳步跟得上科技進步的速度,近年來致力於聽損兒童智慧整合聽語教學之研究,同時為提升臺灣聽損醫療品質,更規劃成立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及附設顳骨實驗室,首開醫療與教育跨領域整合之先例,因而獲得臺灣早療棕櫚獎。
作者簡介
邱文貞
學歷:澳洲麥覺里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臨床聽力學碩士
現職: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台北至德聽語中心聽力組管理長
張憶萍
學歷: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臨床聽力學博士
現職: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台中至德聽語中心主任兼聽力師
曾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聽語教師
管美玲
同主編簡介
目錄
《認識聲音》
《聽覺生理》
《聽覺系統發育》
《聽力損失成因》
【巨細胞病毒篇】
【症候群型聽損篇】
【早產篇】
【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候群篇】
【小耳症篇】
【中耳炎篇】
《聽損類型》
【傳導型聽力損失篇】
【感音型聽力損失篇】
【聽神經病變譜系異常篇】
【中樞聽覺處理異常篇】
【單側聽力損失篇】
《聽覺功能評估》
【中耳功能檢查篇】
【耳聲傳射檢查篇】
【純音聽力檢查篇】
【語音聽力檢查篇】
【聽性腦幹反應檢查篇】
【聽性穩定狀態誘發反應檢查篇】
【聽覺皮質誘發電位檢查篇】
《聽覺輔具》
【認識助聽器篇】
【耳模篇】
【助聽器選配及驗證篇】
【助聽器配戴及基礎保養篇】
【人工電子耳篇】
【調頻系統篇】
《創造良好的傾聽環境》
《聽覺復健》
附錄一:嬰幼兒聽覺行為檢核表
附錄二:助聽器保養包使用說明書
附錄三:助聽輔具檢核表暨語音距離察覺圖
推薦序一
「陳主任,為什麼你說我的寶寶核磁共振掃瞄的結果是耳蝸正常、聽神經正常,適合做人工耳蝸呢?」「既然耳蝸正常、聽神經正常,不是就應該聽得見了嗎?怎麼是適合要做人工耳蝸呢?」許多的家長帶著寶寶來醫院就診時,我們可以輕易地從家長臉上的表情知道,每個家長的肚子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疑問。「核磁共振掃瞄的結果,告訴我們耳蝸及聽神經正常,意味著寶寶是因為毛細胞的問題,造成聽力損失。人工耳蝸正好可以替代毛細胞,可以讓寶寶重拾聽力。」「可是我查網路,有人說……」「陳主任,我的長輩建議我再等等,因為……」……
聽覺是一個奇妙的系統,它是由聽力及知覺兩個系統整合而成。從聽到聲音、聽清楚、聽懂,到說清楚,更進一步到講得流利,每個層次都有很多不同的機轉;這些機轉層層相扣,複雜難懂。《聽見問題:聽覺損傷兒童父母常見的問題與解答》是婦聯聽力團隊基於25年從事聽損教育的豐富經驗,蒐集250個聽損兒父母最常問的問題,用簡單易懂的問答方式,深入淺出,不僅可以幫助聽篩及早療等醫療團隊成員了解聽覺系統的種種問題,以便對聽損兒父母提供正確的諮商,更可以讓有心學習的家長,了解寶寶的問題所在,解決許多的困惑。
雖然科學的進步一日千里,說法不斷地更新,但「網路上說……」「長輩認為……」經常造成誤導,進而可能延誤治療的時機。本書的內容都是經過再三確認,所傳遞的訊息都是當今公認的知識及觀念。身為人工耳蝸的專家,讀了管老師寄來的初稿,也覺得受益匪淺。這本書的出版,將是聽損治療上的一大福音!
臺灣百大名醫 陳光超主任
推薦序二
兒童聽損是相當常見且重要的臨床問題,而兒童聽損的處理,「早期診斷」及「早期處理」至為關鍵。於「早期診斷」方面,幸賴國內多位耳鼻喉科前輩的積極奔走,以及國民健康署的大力支持,我國目前已達歐美先進國家的水準,大抵落實了「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故大多數聽損兒童皆能於六個月大之前接受療育,使其語言發展能與正常兒童相仿。而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則於兒童聽損的「早期處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多年來不僅引進各種聽損教學方法,亦積極培養專業教師人才,為臺灣聽損領域紮下厚實的根基,並帶領臺灣聽損早期療育品質與歐美並駕齊驅。
基於在兒童聽損早期療育的豐富經驗,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同仁蒐集、整理家長常問的問題,並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以幫助第一線醫療或聽語復健人員進行諮商。相信在正確清楚的說明下,必能減少聽損兒童父母不安的心情,及早接受早期療育,並使聽損兒童得到最佳治療效果。
本人從事聽損兒童之醫療多年,與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多位老師保持密切互動,常感佩於彼等投入聽損早期療育之熱忱與奉獻。欣聞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同仁有意整理其豐富的早期療育經驗並付梓,以嘉惠更多臨床從業人員與聽損家庭,乃欣然為之序。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 吳振吉醫師
主編序
聽力學的興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2年美國聽力語言學會建立聽力專業證照制度,才正式昭告世人:聽力學是一個專業的領域,聽力師是這個領域無可取代的專業人。發展超過半世紀的聽力科學,不論是聽覺生理、病理、治療、復健或是相關的助聽輔具,都有極大的精進,甚至在名稱上:「聽覺損傷」、「聽力損失」、「聽覺障礙」,都界定清楚不容混淆。這意味著聽覺問題不能再以「聽不到聲音」如此簡單的思維來概括了。
2012年臺灣推動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在三早(早期發現、早期確診、早期介入)指標的檢視下,只有「早期發現」達標,而「確診」和「介入」離早期的指標仍有一段努力的路要走。當父母獲知篩檢未通過時,可能會有震驚、否認、憤怒等心理變化,如何幫助父母縮短這段心路歷程的時間,開始積極尋求專業協助、及早確診和後續的早期療育,第一線服務人員的諮商是個關鍵。筆者從事聽損早療工作超過35年,1990年執行國科會新生兒聽力篩檢的研究時,便發現父母的驚慌多是因為對聽覺問題毫無知悉或認知錯誤。而在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逾20年的聽損早療工作服務上千個家庭,也看到聽損知識不足、聽損資訊錯誤對父母的心理、決定、態度、觀念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基於實際的需求,基金會蒐集了250個聽損兒父母常問的問題,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陳述,幫助護理人員、社工、個管員、語言治療師、資淺聽力師等聽篩團隊或早療團隊成員了解聽覺系統的諸多問題,在對聽損兒父母諮商時,能提供明確的說明,幫助疑惑的父母儘快踏出療育的第一步。
本書雖是本會長期聽損諮商服務的整理,但聽力科學不斷有新的研究和發現,連帶著醫療、輔具、療育等領域也有新的觀點,因此文貞和憶萍在落筆時仍不斷查詢資料,以確定是最新或普遍的共識。原以為文字內容是最艱苦的工作,殊不知初稿後的討論才是苦難的開始。因為此書的主要對象是非聽損領域的聽篩和早療相關人員及家長,專業的概念如用口語說明、舉例,加上可立即回應聽者的提問,比較容易讓人明白,但是如何用言簡意賅的文字呈現問題的核心意涵且讓人看懂,著實讓我們三個專業人的觀點徘徊在十字路口,各有各的方向。然而,「用心」是我們的共同態度,所以問題終能迎刃而解。
本書的出版首先要感謝聽損兒的父母,因著他們不斷地提問和回饋,讓我們得以檢視聽力學專業是否與時俱進、諮商技能是否足以解惑,也才能將此心得分享給需要的人。其次要感謝文貞管理長和憶萍主任在繁忙的聽力工作之外,還要蒐集資料努力筆耕,若非對聽損家庭、早期療育有份深切的使命感,是很難做到的。
此外,陳小娟教授在聽覺生理和中樞聽覺處理異常的議題上,給了我們許多建議和指正;鍾玉梅老師在構音問題的指導;陳光超主任和吳振吉醫師在公忙之餘,還為我們寫推薦序;心理出版社林總編輯對書名的建議,都讓我們感激在心。最後,最要感謝的是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的辜嚴倬雲董事長,她不僅開啟了臺灣聽損早療的新紀元,還在當初聽力專業不足的年代,睿智地送文貞和憶萍出國攻讀聽力學碩、博士,建立了基金會嚴謹的聽力學管理系統、專業而令家長滿意的諮商服務,才能成就本書的出版。
我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聽損家庭和對聽損領域有興趣的早療相關人員,基金會聽力團隊雖竭盡所能使本書能完美無缺,但不免學有不精,疏漏之處還祈先進專家不吝指正。
管美玲 2016.1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