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nda A. Hodgdon著;陳質采、龔萬菁譯
開數:18
頁數:288
ISBN:9789577029294
重量:490
出版日期:2006/07/27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mZDYvW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aaVxn4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28LQmv
書籍介紹
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究竟如何表現合宜的社交舉止呢?這些學生難以有效表達自己;而試著了解他人的溝通,想出發生或沒發生的事,處理改變與轉換及詮釋線索和環境中的訊號,也是這群學生困難的所在。不論是使用口語或非口語的策略,他們無法滿足所需的要求,有效地與他人互動。這使得不當的行為反而比其他的溝通形式更有效。因此,了解為何發生溝通問題及溝通在哪裡出問題,是發展成功解決行為問題的重要關鍵。
唯有讓問題看得見,溝通互動才有效;而當教育者找到了合適的策略,才能帶來孩子明日的希望。
作者簡介
陳質采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為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組碩士班學生、中華民國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財團法人公共電視兒童青少年節目諮詢委員,台北市政府兒童青少年促進福利委員會委員,任職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曾任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醫學人文雜誌《醫望》總編輯。著有《與孩子談安全》(信誼)、《在歡笑和淚水中成長》(師大書苑)、《姊姊畢業了》(董氏基金會)、策劃《我會愛》精選繪本(遠流)、《玩遊戲,解情緒》(信誼)等。喜歡也非常享受與孩子、朋友一起學習成長的日子。天天夢想著從忙碌的日子出走,卻從來沒有成功過。
龔萬菁
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領有家庭治療課程結業證明與美國麻州社工師執照。目前任職於台北市聯合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從小對人的興趣就多於飛禽走獸與花草樹木,很愛看見人們喜悅的笑容與體驗感動的時刻,因此走入社工領域。在工作中,喜歡透過各種素材發掘父母與孩子成長的韌性與內在的力量,深深被這些人事景物吸引。
目錄
第一篇 行為、溝通與視覺策略的關聯
第一章 什麼是我們所知道的行為?
什麼是我們所知道的兒童發?
在正常的發展中,哪些是發展里程碑與具挑戰的行為?
特殊需求的學生有哪些不同?
什麼是行為問題?
什麼是辨認行為困擾的變數?
為什麼行為問題會存在?
什麼是行為問題常見的原因?
行為處理101?
自閉症學生的行為介入少了什麼?
第二章 了解溝通
早年的溝通技巧如何發展?
什麼是溝通問題?
溝通問題如何影響行為?
第三章 什麼是視覺策略?
第二篇 評估考量
第四章 評估行為情境
評估的工具
評估行為情境
行為情境評估指引
第三篇 改善溝通
第五章 成為更好溝通夥伴的十大秘訣
第六章 教導七大關鍵的溝通技巧
第四篇 運用視覺策略輔助溝通與解決行為問題
第七章 改善理解的視覺工具
時間表與日曆
如何使用時間表與日曆?
範例
用來提供生活訊息的工具
範例
第八章 協助學生掌控環境的策略
選擇和要求
範例
教導學生瞭解選擇或要求的意思
教導做選擇的技巧
教導抗議和拒絕的技巧
教導拒絕和抗議的視覺技巧
範例
教導協商的語言
範例
第九章 運用視覺工具調整行為
表達不
如何表達「不」
表達「不」的技巧
教導學生表達「不」
建立規則與行為指引
建立一般性規則
如何使用規則
個別規則
範例
制定規則與行為指南
更多的範例
第十章 運用視覺工具提升語言技巧
發展新興的語言技巧
選擇語彙教導學生
更多選擇語彙的想法
教導溝通…,不「只是說話」
範例
溝通感覺
表達一般情緒
挑選語彙
溝通情緒
範例
第十一章 輔助自我管理的工具
教導自律的技巧
範例
第五篇 實施視覺工具和輔助
第十二章 發展視覺工具
如何使用視覺輔助促進溝通
第十三章 說明特別需求
非常年幼的孩子
認知能力受限的學生
年長學生和成人的計畫
視障的學生
多重障礙或未知診斷的學生
極端行為的學生
第六篇 問題與考量
第十四章 當事與願違時,怎麼辦?
冷靜技巧
第十五章 行為處理失敗的常見原因
第十六章 常見答問集
第七篇 結論
第十七章 教養與教導成功的學生
譯者序
溝通,讓問題看得見
本書是語言病理學家Linda A. Hodgdon,繼《促進溝通的視覺策略》一書後,體認到自閉症及其他障礙學生溝通的需求,而鎖定這類型孩子的問題行為來討論。
自閉症,就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的臨床症狀而言,存在顯著口語、非口語溝通困難、社會互動困難,並表現固定、有限的行為模式與興趣,即比較無法進行象徵性或想像性遊戲等;國內亦有宋維村教授等學者提出自閉症在溝通互動上,有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的缺陷。
這些孩子究竟有多少呢?根據二○○五年台北縣針對公私立幼稚園調查推估,國內自閉症發生率約五百分之一,但考量亞斯柏格等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可能沒被診斷,重度自閉症又可能被當作智障,實際發生率可能更高。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畢新慧於二○○六年發表的研究也顯示,從一九九六年至二○○二年間,全民健保資料所透露的累積盛行率,每萬人為0.7至2.2人,年發生率則從每年每萬人的0.2人增加至0.3人。另外,教育部所發佈的資料發現,每年高中以下學校,身心障礙類學生安置的數據就高達七萬多人。
這些學生難以有效表達自己;而試著了解他人的溝通,想出發生或沒發生的事,處理改變與轉換及詮釋線索和環境中的訊號,也是這群學生困難的所在。不論是口語或非口語,他們所使用的策略,無法滿足所需的要求,有效地與他人互動。
這使得不當的行為反而比其他的溝通形式更有效。因此,了解為何發生溝通問題及溝通在哪裡出問題,是發展成功解決行為問題的重要關鍵。
曾經,一位五歲自閉症男童的媽媽告訴我,有一次,孩子自廁所出來時忘了沖水,經班導師指正後,有些困窘;後又被另一位老師誤會對班導師不禮貌,備感委屈,而放聲大哭,情緒幾近失控,甚至第二天還不願去上學……。
如果這孩子有比較好的溝通技巧,情況可能不至於發展到如此地步。
溝通牽涉一系列複雜技巧交織,以產生有效的行為和互動,而不只是說話而已。
事實上,這孩子可以清楚地告訴我,紅豆是一種可以煮成湯的東西,卻完全無法應付生活中的事件。如果他可以學習到更多元的方式溝通與協商問題,譬如以手勢、動作、口語示意班導師:「對不起,我現在就去沖水。」或者示意老師:「我不是這意思。」就可能不會陷入這樣的情緒。
對自閉症及許多其他障礙的學生而言,溝通困難是他們許多行為問題的主要原因,他們需要特殊指示來調整行為,或在情境中演練,以更有效達到需求。協助孩子學習如何溝通,是解決問題很重要的過程。孩子愈能解決問題,他所積壓的情緒就愈少,就愈能自由的學習。
這本書不是唯一有效的策略或辦法,但實事求是的精神,不僅是針對自閉症學生,也適用所有存在著溝通困境的孩子。我非常喜歡作者Hodgdon的教育理念與精神。我喜歡她能謙虛的站在孩子的立場,觀察到個別學習的差異,而了解孩子的學習與自己不同;我也喜歡她以孩子為主體,而不是以自己所創立的策略或方案為主體。看見了問題,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困境,而擬定解決方案;了解孩子如何學,就可以讓溝通互動更有效。如何更多元開發及利用這些孩子所擁有的優勢,增加他們的適應,靠的是大家了解。
希望這本書只是開始,期盼這些概念可以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引發更多的共鳴,進而創造符合孩子能力的解決方法。希望透過這本書,拓寬從事兒童工作專業夥伴的新視野,唯有當教育者找到通往學習之鑰,才能透過合適的策略,帶給孩子明日的希望。
本書的出版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及編輯同仁的耐心與細心,也一併謝謝蘇嫺、李碧姿、林雅慧、蔡嘉凌小姐的熱心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