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富廷著
開數:18
頁數:384
ISBN:9789861914978
重量:650
出版日期:2012/05/23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066dqo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288jR4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855Xm4
書籍介紹
本書作者依據過去在啟智學校(班)的九年基層教學心得,以及後來在國立台東大學特教系與「啟智教學活動設計」之修課學生的十多年互動經驗,進一步將理論與實務加以結合後,彙整為系統化的論述。書中,除了進行啟智教學活動設計之相關基本論述以外,還特別針對初學者的學習弱點整理出相關錯誤類型,俾便讀者在未來的試教或實習生涯中,能清楚明白其所可能觸犯之缺失,因而縮短其嘗試錯誤之時程,並盡早提升其在啟智教學活動設計上的專業功力。本書對於協助提升啟智班教學功力上,頗值得相關科系學生多予參考。
作者簡介
黃富廷,字亮之,台灣省高雄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曾任教於國小普通班、啟智學校國小部/國中部、國中啟智班、醫事學院,目前則任教於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本書《啟智教學活動設計》乃為作者獨立撰寫之第二本專書,在此之前,因有感於輔助性科技 (assistive technology) 在實務工作上能減輕或移除身心障礙者之障礙程度,對於提升國內特教水平有一定的幫助,故曾策劃、召集國內若干特教學者進行輔助性科技書籍之翻譯工作,並於2002年出版第一本團體譯著—《特教科技的評估與選用》,希望能將輔助性科技之相關知識介紹給國人。俟後,又於2007年出版作者獨立撰寫之第一本專書—《輔助性科技的人文意涵》,試圖透過經濟學、社會學、賽局理論、哲學等非特教領域之觀點,探討輔助性科技之相關人文議題。本書《啟智教學活動設計》則為啟智教育方面之著作,作者試圖結合特教相關理論與過去個人在特教基層之教學實務經驗,進一步轉化為有系統的論述,以提升特教系學生在啟智教學活動設計方面之知識、概念、與技能。
目錄
Chapter 01 何謂「教學活動設計」?
Chapter 02 智能障礙學生之相關特質與教案設計因應之道
Chapter 03 目標設計:教學目標的內涵
Chapter 04 目標設計:單元目標與行為目標之基本概念
Chapter 05 目標設計:將單元目標演繹成為行為目標的方法
Chapter 06 目標設計:具體動詞與抽象動詞之概念澄清
Chapter 07 目標設計:初學者在目標設計上常犯之錯誤類型
Chapter 08 啟智教案設計的重要原則
Chapter 09 多軸線教學活動設計
Chapter 10 啟智班多軸線教學之重要配套:AAG設計
Chapter 11 活動設計:教學流程三部曲
Chapter 12 活動設計:初學者在活動設計上常見之缺失
Chapter 13 教案之基本格式與撰寫要領
Chapter 14 初學者在試教現場上常見之缺失
Chapter 15 當前國內啟智班師生編制之探討:數學分析觀點
Chapter 16 啟智班教材難度取捨採「最小值取向」在單軸線教學設計下的相關問題與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啟智班教案範例
附錄二 對初學者之建議:深研啟智課程綱要之家庭作業
索 引
吳 序
就特殊教育對象而言,無論是學生或教師的數量,啟智教育堪稱是特殊教育中的最大宗。由於智能障礙學生廣泛的學習困難,因此儘管回歸主流和融合教育的浪潮洶湧澎湃,智障學生的教育安置,無論美國或台灣,仍以自足式的方式(所謂「集中式特教班」)為主,以便於教學設計和實施適性教育。這也益顯《啟智教學活動設計》這本書的價值。難得的是,在本書中,作者黃富廷博士把之前在啟智學校(班)的九年基層任教心得,搭配後來在台東大學特殊教育系的十年教學經驗,進行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因此,這不是一本純粹只談理論的硬書,在字裡行間,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把相關理論加以咀嚼、消化之後,再轉化為實務性的論述,偶爾也會穿插一些作者過去在基層任教的經驗談,因此,讀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這幾年來,富廷老師為了讓台東大學特教系的修課學生們更容易學到「啟智教學活動設計」的相關專業知能,在課堂上特別創造了一些「特殊名詞」—例如:多軸線教學、雙動詞迷思、具體動詞、抽象動詞等,藉由這些特殊名詞的輔助,讓修課學生們更容易理解、記住,進而習得相關概念。凡修習過他的「啟智教學活動設計」的學生們,皆在啟智教學之專業功力上,獲得顯著的提升。因此,相信本書的讀者應可同理受惠。
如果這本書有什麼比較「艱澀難讀」的地方,那麼,應該就是數學論述的部分吧!不過,老實說,本書所使用的數學並不難,真正難的是:特教界人士大概一下子不太習慣這種數學式的論述。因為大多數「特教人」在大學聯考中屬於「社會組」,數理自然不是強項,很少人會運用數學思維來討論特教現象。不過,富廷也自認為數理原本不是他的強項,卻硬著頭皮接受此種挑戰,大概是由於他個性底層喜愛創新求變的驅力使然吧!在多年來的書信往來中,富廷曾經提及:40歲那一年,突然莫名地愛上了數學,雖然他謙稱未必能讀出什麼名堂,生活與思考卻因此或多或少地逐步走向「數學化」的境地。數學是科學之母,特教現象既然屬於社會科學,那麼,自然可以運用邏輯性特強的數學來進行更清晰而細微的解析,正如系出社會科學同門之經濟學一樣,自從1969年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該學門已經快速地發展出數量頗為豐碩的新理論,而且,透過數學模型之研究,竟然可以預測全球經濟之景氣循環週期。基於這樣的領悟,自稱數學不好的富廷,開始挑戰「透過數學來理解特教」的不可能任務。所以,讀者若在本書中看到富廷把德國數學天才高斯於1794年所發現的「最小平方法」運用於解釋普通班教材難度之取捨採「平均數取向」時,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除此之外,為了尋求提升啟智班教學之個別化程度的可行之道,他還把電腦科技之專業術語—「多執行緒」(multi-threading)—援用進來,並轉化為「教學軸線」之概念,再配合「方程式」(個別化程度第一方程式,)與「方程式」(個別化程度第二方程式,)之提出,透過數學論述來闡明「多軸線(multiple threads)教學」應用於啟智班的實用價值,而且,為了提高「多軸線教學」的可行性,還苦思出「AAG設計」之配套。如果台灣特教界處處充滿創新求變的活力—猶如莫札特時代幾乎天天都有青年音樂家創作出新的作品一樣,那麼,只要國內創新求變的學術能量一直居高不下,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問世。在本書中,富廷所提出之「特殊名詞」以及「透過數學來理解特教」的嘗試,雖是他創新求變的一小步,卻是特教界的一大步!也許受到國內大學教師升等制度的影響,台灣學者似乎不像日本學者那麼特別注重著書與翻譯,而富廷則認為:特教書籍之普及性乃勝過學術論文,在特教理念之推廣上,較親近普羅大眾,效果較易達成。因此,在2002年,他邀集了一批特教學者共同翻譯並出版《特教科技的評估與選用》一書(五南出版社出版),到了2007年又獨立撰寫了《輔助性科技的人文意涵》一書(心理出版社出版)。如今,他又出版了《啟智教學活動設計》這本書,其寫作動力足堪嘉許。個人忝為他當年的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看到他在學術著作與出版上一直勇於創新,不斷求變、求進,內心深感欣慰,並樂為之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名譽教授
吳武典
2011.11.20於台北
林 序
一齣戲要能叫座,要有好的劇本、優秀的導演和善於演戲的演員,缺一不可。戲一旦開演,每位演員能清楚地記得,何時要站在舞台上的某處,講什麼台詞,表現出何種表情或姿勢。教師站上講台開始授課,也像一齣戲要上演一樣,若要有好的教學成效,就需要規劃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清楚的教學目標和好的教學策略。不過,教學與戲劇演出有所不同:教學時,教師要集編(決定教學內容)、導(決定如何教)和演(實際教學)三種角色於一身;而戲劇的演出不必全然如此。
教學是一種藝術,沒有一定的準則可依循,因為教師可以自主決定該堂課他/她要如何教。不過在實務上也非完全無可遵循,教學活動設計或稱教案設計便是學界集結理論與實務共同研擬出來的活動設計原則,教學者,特別是新手教師,參考此設計原則,於教學之前先行草擬教學的「劇本」,然後根據這個「劇本」進行教學,以期達到預訂之目標。
眾所周知,教學活動設計不外乎包括目標設計和活動設計,亦即根據教學單元的目標來設計與規劃具體的教學活動內容和方式;另外,也從適切的活動規劃與安排來達到原先預計要完成的教學單元目標。因此若欲達成教學單元的目標,便需規範出具體、可觀察且可操作的行為目標,讓教學者得以看出在自己的教學之下,學生是否「具備」這些行為。而為了要讓學生能表現出這些行為,教學活動設計中更需要能設計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得以學習、練習,進而精熟這些技能。是故要設計出一份可行的教學活動設計,除了要具備該學科的專業知識之外,設計者也要具有清楚的邏輯思考與工作分析能力,方足以掌握教學活動設計的原理原則。
教學活動設計是每一位修習師資培育課程的學習者一定要學的功課,特別是實習課,學生更都要會根據實習的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活動設計,以展現其教學的能力。在國內,有關教學活動設計的內容大多是以某本書中的一章或一節方式呈現,以專書方式呈現者,尚不多見。本書《啟智教學活動設計》的架構非常清楚且層次分明,同時又輔以各種實例說明,另外也就初學者在撰寫活動設計和教學現場上常見的缺失,以專章的方式說明,例如:單元目標未能符合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分不清楚單元目標與行為目標有何不同、不是用具體/可觀察的動詞來描述行為目標、行為目標過於粗略、評量的標準不夠明確、……等。對於在大學擔任教材教法或教學實習的教師而言,本書是一本很好的教學指定用書;對於想從事特殊教育的職前教師,本書更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用書。另外,本書雖然名為《啟智教學活動設計》,但是教學活動設計的原理和原則並不會因此就與普通教育有所差別,因此對於欲從事普通教育的初學者,本書也是一本很值得參考的書籍。
作者黃富廷博士曾任教於啟智學校與啟智班有九年的時間,對於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與學習需求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與了解。富廷目前任教於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啟智教育師資培育的工作上亦有相當豐富的教學實務經驗。結合第一線啟智教育教師與負責師資培育之教學者的多年實務經驗,將其對於應該如何設計一份好的教學活動設計的看法、心得和經驗分享給讀者,忝為他當年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極感榮幸,特以致賀並為之序。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林惠芬
2011.10.8
張 序
富廷係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其特殊教育之教學資歷非常完整,曾任教於啟智學校與啟智班達九年之久,目前於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特教相關課程。其專長領域乃結合智能障礙與特教科技,對於特教科技之高科技(電腦科技)部分尤有深入研究,曾擔任台南啟智學校電算中心負責人,規劃與架設南智校園網路,為南智所有教師進行電腦技能之在職訓練,並使南智校園網路在全國評比中獲選為優等;亦曾架設台南縣玉井國中之學校網頁,於全縣評比中獲選為第五名;亦曾被借調至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特教網路中心,參與全省特教網路業務。
我非常敬佩富廷的不斷自我成長,尤其是在凡人不易涉足的部分。富廷於台灣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以及畢業後數年中,曾一直利用課餘時間修習資訊相關課程,富廷以特教人的背景卻能長期專研輔助科技,進行跨領域的研究,真不簡單。他在電腦輔助教學、程式規劃設計、人因工程等具有扎實功力,博士論文及國科會專題研究皆以輔助科技為主,希冀將啟智教育與數位科技作最完美之結合。特教結合科技乃未來之必然發展趨勢,在專研特殊教育之學者中,同時具備程式設計能力者,誠屬少矣!又例如他曾跨入一些令我驚訝的領域:哲學、社會學、甚至美日盛行的「賽局理論」,經常從他侃侃而談中,知道他又有獨到的想法出來了。他更進一步將之付諸實際行動,富廷曾經結合了科學與人文豐沛的知識基礎,他論述出國內第一本有關輔助科技人文思維的專書。如今他費時多年,結合豐富實務經驗與學理依據,再度完成令人驚豔的大作,值此出版之前,我有幸以好友身分搶先拜讀,實是樂事一樁,並樂為之序。
富廷是位聰明、有慧根、富批判、能思考的學者,有源源不絕的求知慾及學習力,常能無師自通,經常利用英日語能力直接吸取國外新知,閱讀淵博深入,啟智教育又是富廷長期從事的領域,結合其豐富的學理背景與實務經驗二方面之特長完成本書,是真工夫的大作。此書內容豐富,有結構,舉例豐富,勢必可為國內特教系學生或對教學設計有興趣者,及實際從事特殊教育的實務工作人士,提供極佳之教學與精進之學習內容。本書累積了富廷多年實務教學經驗,加上富廷飽覽群書,學富五車,及豐富創思的才學與特質,使閱讀者可在學習啟智教學活動設計之際,亦能汲取現代數位化教學及創新教學設計的全新視野,以供我輩趕上時代潮流。本書有許多最新概念、知識與設計策略,就我拜讀全文後的感受及經驗而言,真是國內相關著作中的典範代表作,非常值得推薦。
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
張英鵬
2011.10.15於花蓮大愛樓
魏 序
富廷是我的學弟,也是我在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好同事,這是他第二本獨力完成的學術專書,卻是我第一次幫人家寫序,謝謝他給我這個機會。
蓋凡人之著書立說,皆有所為而發,並為立說垂後而著書,即儒家所謂三不朽之一「立言」:著書立說、垂教後人,留下思想給後代作為精神財富。職是之故,教育學者的智慧不應被束諸學術殿堂的高閣,而應使相關專業領域的教師、家長與學習者,能親近並學習其智慧,若能由此進窺教育專業之堂奧,而開啟學習者內在無限的心靈智慧,應是作者所衷心至盼。
寫書著作是一件相當費工夫的事,完成幾十萬字的學術著作更是不簡單。欽佩富廷在授課與研究之餘,黽勉從事完成這本《啟智教學活動設計》,不僅可作為啟智教育教學教材,亦可作為設計特殊教育教學活動時,非常實用與具體的參考書籍。
全書涵蓋的重點包括:敘寫教學目標的正確方式、教學活動的設計、教案撰寫格式與要領等。幾百多頁的內容,鉅細靡遺、要言不煩的,指出特教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上的不足與缺失,並澄清特教教師對於敘寫單元目標、行為目標的迷思,對於增進特教教師撰寫IEP的正確觀念,與提升特教教師設計教學活動與教學的專業能力,相當實用。這本《啟智教學活動設計》充分體現了富廷的學術專業、思維縝密與嚴謹認真的態度。
在本書付梓前,因寫序之便得以提前拜讀,對於富廷在這本書上的文獻蒐集與豐富深入的論述,大為感佩。
好朋友出書,而且是一部很實用的書,深覺與有榮焉,謹此為本書之序。
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國立空大台東學習中心主任
(前台東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魏俊華
2011.10.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