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eggy A. Hammeken著;呂翠華譯
開數:18
頁數:200
ISBN:9789861912257
重量:350
出版日期:2008/12/25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oZZl33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DXXaMN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GXX7yd
書籍介紹
有太多學生每天掙扎於學習之中。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把這些學生教會,還有如何在普通班提供適當的調適。這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這本實務手冊能幫助你把這項工作變得更容易。
《其實融合很簡單:教導障礙學生的450個策略》將引導你深入認識融合教育的樣貌:從融合方案的實施,到如何與學生及同事在普通班更有效率的工作。
這本實務手冊包括了450個經教師驗證的技巧與簡單好用的教學策略。它們能節省你的教學時間,幫助你達成「所有學生都能成功」的終極目標。
請你仔細地閱讀,你將發現此書能幫助你:
● 實施或擴展融合教育方案
● 為教師及教師助理設計實際可行的課表
● 有效率地將障礙學生分組至不同普通班學習
● 增加溝通及合作的管道
● 為所有學生創造更好的調適方式
● 增加學生的組織技能
● 提供平行的教學活動
● 為學生設計替代性評量
● 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
● 有效管理學生的行為
關於本書所建議的調整方式,它們不僅可幫助障礙學生,也適用於許多得面對特殊學習挑戰的學生。
作者簡介
呂翠華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常務監事
譯作:《普通班教師的教學魔法書:改造學習困難的孩子》(心理)
《發現不一樣的心智:一本關於學習能力與學習障礙的小學生讀物》(心理)
目錄
第一章 準備開始你的融合方案
發展融合方案計畫
學生的分組
教師助理的工作時間表
安排學生的課表
提出融合計畫
在職進修和訓練
建立一個融合班級
以一個團隊來工作
後續的行動
第二章 特殊需求學生的課程調整
學校課程的調整
第三章 課本的調整
小說和自由選擇的讀物
預習和預先教學的策略
製作錄音帶
視覺追蹤困難
聽力損傷
視力損傷
第四章 日常作業
第五章 書寫語言
產生想法
寫作的程序
寫作前的構思階段
拼字困難
精細動作的困難
第六章 拼 字
不同年級程度的拼字表
設計拼字表
並行的拼字活動
訓練與練習
拼字的複習方法
視覺學習者
聽覺學習者
多感官學習
拼字測驗
評分
第七章 數 學
一般的教學策略
並行的數學活動
調整數學作業
學生的輔助工具
第八章 組織技能
教室的組織工作
學生的組織工作
第九章 指 令
口頭指令
書面指令
第十章 大團體教學
口頭講授
作筆記的技巧
第十一章 課堂評量
教師自編測驗
替代的評分系統
第十二章 注意力困難
環境的結構化
行為和注意力困難
衝動與分心
增強與紀律
譯者序
Imagine all the people
Sharing all the world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John Lennon
一個早櫻綻放的初春早晨,在淡水鎮上的一所百年老校裡,場景是學生的才藝發表會,每個班級的小朋友們莫不使出渾身解數,期待最完美的演出。當輪到了某個五年級班級,他們的表演節目是手語歌曲「城裡的月光」。三十個孩子依序出場,搭配著優美的旋律,他們雙手比劃著純熟的手語,看得出來孩子們為此競賽已有了充分的練習。但吸引大家目光的是,隊伍裡有個孩子做的動作總和別人不一樣,那是個自閉症的孩子,他被安排站在第一排裡最亮眼的位置。在輕柔的樂曲聲流瀉中,他自在地隨音樂擺動肢體,臉上不時露出快樂的笑容,而他身旁同學們整齊劃一的動作,卻也變成了一種美麗的烘托。那是級任導師的守護、同儕的愛,幫他把夢想照亮,讓幸福撒滿了整個舞台!
在一個青山綠水環繞的原住民小學,我遇見了兩位巡迴資源班教師。不論颳颱風或下大雨,冒著坍方落石的危險,他們不停地在蘇花公路沿線的幾所小學來回奔波,為偏遠地區的特殊孩子提供服務。這兩位資源班老師來自平地,可以請調返鄉的時間早就過了,卻仍留在部落裡陪伴著孩子成長。年復一年地,老師的皮膚曬得越發黝黑了。兩位資源班老師興奮地談著如何協助一個中度智能障礙的女孩融入普通班學習,而女孩的級任導師更是眉飛色舞,這位普通班老師的臉上有股掩藏不住的驕傲感,她開心地誇讚著這個女孩是多麼地不一樣,她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潛能。老師說經由班上同儕不斷的支持與鼓勵,女孩找回了學習的自信心。現在,這個特殊孩子學會吹奏法國號,成為學校管樂社團的重要成員呢!
在市中心一所百班的大型學校裡,曾經有位即將接任一年級導師的普通班老師,她在得知班上新生名單裡有個自閉症學生之後,為了幫助自閉症學生及早適應普通班學習,她在暑假之初主動聯絡家長。於是,在那個暑假裡的每個清晨,這位普通班老師來到了只有蟬鳴相伴的寧靜校園,她打開了教室大門,每一天的早晨,她在教室裡用溫暖與愛的雙手迎接特殊孩子的到來,與他進行一對一的學習。經過了低、中、高年級普通班老師們接力的愛,而今,這個自閉症孩子都已經就讀國小高年級了。
以上所描述的融合班級成功案例,它們中間都有些共通點:在這些融合班級裡,普通班老師透過適合的教學方案、組織、資源、有效教學,以及其他必要的教學調整或修正,更彈性的去滿足班上特殊學生的多樣需求。融合教育的目標並非要抹去存在於特殊學生身上的差異性,而是要幫助所有學生建立在其教育社群的歸屬感,以確認和看重他們的個別性(Stainback, Stainback, East, & Sapon-Shevin, 1994, p.489)。
近年來,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推動在國小校園蔚為趨勢,經由符合身心障礙學生個別需求的適當支持,身心障礙學生得以安置在普通班接受教育(Idol, 2006)。融合教育的基本精神在於提供障礙學生最少限制的環境(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其目標係確保在最適合的範圍內,障礙學生能與非障礙學生一起接受學校教育。因為融合教育的推動,障礙兒童能有接近,甚至參與普通班課程的權利,若障礙兒童能身處教育及社會主流,將對其產生學業及社會性助益。
一個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如果我們只是將障礙學生安置在一個他(或她)能和其他學生一起上課的教室環境,這並不意謂融合會自動隨之出現。事實上,我們在某些情況所見到的融合安置可能更像是隔離,特殊學生的需求未被滿足,因為他們在普通班並未被提供適當的服務。切記,身心障礙的標記往往不會因為僅是將障礙學生安置在普通班就消失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負責任的融合」。
有效的行政支持促使融合方案在實施過程中,能建立推動成員之間的正向關係(DeSimone & Parmar, 2006; Janney, Snell, Beers, & Raynes, 1995; Lieber, Hanson, Beckman, Odom, Sandall, Schwartz, Horn, & Wolery, 2000),擁有豐富行政支持及對特殊教育擔負強烈使命感的學校能服務更多的身心障礙學生(Salisbury, 2006)。國小校長對融合教育的基本信念反映出他對於多元文化中差異性的尊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使命感,或基於保障身心障礙兒童的基本受教權益(Salisbury, 2006; Salisbury & McGregor, 2002; Sands, Kozleski, & French, 2000)。國小校長在融合的環境脈絡及此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從融合理念的形構、解釋、教育資源分配,扮演整合者的角色(Brotherson, Sheriff, Milburn, & Schertz, 2001)。
一個以身作則、支持融合的國小校長會在一開始就以「問題解決導向」的團隊運作方式來架構融合的支持網絡。每位加入團隊的學校成員都應參與融合計畫的擬定,分別從障礙兒童、家長、教師、相關人員的觀點,就融合方案該如何做、做什麼等方向來獲得大家的看法及回饋。校長應看重每一位團隊成員的價值,將其架構成更大的價值網絡。
融合方案實施的成功與否,普通班教師是關鍵人物。大部分的普通班教師都能正向地看待教導障礙學生的經驗,多數普通班教師對於校內身心障礙兒童抱持正向、接納與支持的態度,他們並不認為班上其他學生的學習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也願意以開放的態度和同事們一起合作(Idol, 2006)。在推動融合的初期,普通班教師的最大障礙在於心裡害怕,憂慮自己的專業能力不足。實施過程中他們更擔心缺乏後勤支援及學校支持無以為繼。普通班教師期待學校能提供足夠的人員、設備、物資資源,以及設定有計畫的執行時程。
普通班教師認為,以融合為主題的教師專業成長課程可減少他們對融合推動的恐懼、修正錯誤的觀念、改變對融合的態度及獲得適當的支持(Janney et al., 1995)。普通班教師想知道,一旦將障礙學生安置在普通班,普通班教師可否從資源班教師那裡獲得特殊的方法、策略來幫助障礙兒童(Schumm & Vaughn, 1995)。普通班教師對於教學調整(instructional adaptations)、諮詢(consultation)、合作教學(cooperative teaching)等主題都感到興趣。另外,輔助性專業人員(paraprofessionals)(如教師助理及義工)對於融合資源的有效運作也都有其重要性。藉由他們對教學工作的協助,可延伸普通班教師的教學能量及效能(Cook, Tessier, & Klein, 2000)。
在推動融合教育的過程中,校長除了幫助普通班教師做好心理調適及滿足其對融合推動的需求,並應同時賦予資源班教師新的角色與責任。資源班教師應就校內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部分提供具體的建議。資源班教師也應從評量、直接教學(direct instruction)的直接服務,有系統地擴展至提供普通班教師諮詢、合作的間接服務模式(McQuarrie & Zarry, 1999)。
普通班教師與資源班教師的合作是障礙兒童能否成功融入普通班的關鍵因素(Cutter, Palincsar, & Magnusson, 2002; Klingner & Vaughn, 2002; Salend & Garrick-Duhaney, 1999; Schumm & Vaughn, 1995; Wood, 1998),藉由合作—諮詢模式的建立,資源班教師變成名符其實的「資源」教師,提供普通班教師建議、諮詢,進而尋求合作教學的可能。除了資源班教師是普通班教師重要的諮詢來源,另外,專業團隊服務的語言、物理、職能或心理治療師也都是普通班教師很好的諮詢對象。
普通班教師應與資源班教師建立積極、密切、互動的合作關係,資源班教師應熟悉普通班課程,協助普通班教師進行課程的調整或修正(Klingner & Vaughn, 2002)。教學調整的實施基於何種教育理念?在融合教育的大力推動之下,越來越多的身心障礙學生完全融入普通班學習。但基於各種不同因素,很多障礙學生無法跟上專為主流教育結構而設計的普通班課程。融合教育現場的迷思是,即使有更多的障礙兒童融入普通班學習,他們的基本學習權利仍被阻絕於門外?障礙兒童雖身處融合環境,但可能因看不懂、學不會普通班課程,而形成另一種教室內的隔離(in-class segregation),若能藉由完整規劃的教學調整,此種教室內隔離的現象雖無法完全消弭,也可達到相當程度的減低。
教學調整係指教師為幫助學生適應學習,成為一位成功的學習者,在教學方面所進行的相關調整、改變,進而提供學生所需的教學系統及支持(Scott, Vitale, & Masten, 1998)。教學調整可能是一種例行性或偶一為之的教學活動;也有可能是短期實施或長期執行的型態;可能以個別或小組的方式進行;也有可能是教師真正去改變教材或改變教材使用的教學策略。
當普通班教材對障礙學生變成一種學習阻礙,普通班教師常會透過教材的調整,讓障礙學生能更接近普通班課程,增加在普通班完成學習的機會。教材調整包括教材內容和形式的調整,教材內容調整是改變學習知識的本質及數量,教材形式調整則為改變教材訊息呈現的形式。教材調整可有各種形式,也會因教師參與程度(計畫、準備及教學)、學生獨立性、對額外資源需求而有所不同。大部分的教材調整係幫助障礙學生發展學業技能,就理想而言,在發展一套課程教材時就應同時考量為特殊需求學生進行各種教學的調整(Scott et al., 1998)。
融合教育保證所有兒童在可能範圍內,都應被給予均等的學習機會,沒有學生會因障礙而被隔離。要讓障礙兒童接近主流教育中的閱讀、數學教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只是單純將障礙兒童安置在普通班,發給他們普通班教材,並不足以保障其基本學習權利,那麼適合、合理的教學調整更顯其必要,但是要如何才能完成?其實,在教育現場的觀察經驗是,要滿足特殊學生的個別需求並不容易。忙碌的普通班教師如何面對教學調整,又能兼顧對整個班級的照顧?如果普通班教師能保有彈性、創意的思考空間,在班級中進行教學調整仍為可行之道。
你的融合班級準備好了嗎?如果沒有,就讓Peggy A. Hammeken女士助你一臂之力。融合班的推動一點也不難!這本實務手冊可讓有心推動融合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輕鬆上手。Hammeken女士指出,《其實融合很簡單:教導障礙學生的450個策略》為許多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及行政人員的合力之作,她將融合教育的成果與榮耀歸諸於大家的努力。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不談理論,作者略去艱深的文字從實務的觀點出發,書中所列450個策略能協助你如何教導障礙孩子獲得成功,這些策略係蒐集自不同的教育現場,由無數個融合班級的實際經驗彙集而成。本人於此書中文版付梓之際,特別感謝心理出版社總編輯林敬堯先生對特殊教育的長期關注,能前瞻國內教育現場教師在融合教育的需求。另外,謝謝陳文玲組長、執行編輯林怡倩小姐與我就譯述文字及相關名詞的反覆討論。本人不揣淺陋,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讀者不吝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