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ilbert Clrak、Enid Zimmerman著;林仁傑譯
開數:18
頁數:256
ISBN:9789861913858
重量:450
出版日期:2011/01/07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3YeLlX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3YeLEX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dWm53D
書籍介紹
本書是Dr. Clark和Dr. Zimmerman兩位教授
在美術資優教育領域鑽研三十餘年的研究心得。
其內容共分六章:
第一章 討論藝術才能發展的當前議題,包括追求藝術資優學生的卓越教學與教育公平性問題的微妙剖析、統整藝術資優學生的藝術科與學科教學,以及培育藝術才能的正確觀念與錯誤想法。
第二章 探討藝術資優學生的鑑別和鑑別工作的相關建議。
第三章 論及藝術資優學生才能的鑑定與藝術資優學生的個案研究。
第四章 所關注的是藝術資優教育的教師特質與教學策略,以及藝術資優教育教師的領導角色。
第五章 討論藝術資優教育課程架構,並介紹實務上的運用。
第六章 著重於導引藝術資優教育的「真實評量」,進而有計畫性的提供教育機會與政策。
本書非常值得做為當前台灣推展美術資優教育的參考。
作者簡介
Gilbert Clark和Enid Zimmerman是一對夫妻檔,他們撰寫藝術才能發展與藝術資優教育的相關論述已超過二十五年歷史,所發表的論文、專書裡的篇章、專書和專題論著包括:《藝術資優學生的教育》(Educating Artistically Talented Students)、《藝術資優學生的教育資源》(Resources for Educating Artistically Talented Students)、《了解美術測驗》(Understanding Art Testing)、《鑑定美術資優學生的議題與實務》(Issu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Identification of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in the Visual Arts),以及《視覺藝術資優學生的教學計畫》(Programming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alented in the Visual Arts)等書;也撰寫中學教科書《藝術與設計:視覺溝通》(Art/Design: Communicating Visually)。
他們榮獲全美資優兒童論文年度獎以及Jacob Javits資優與才能優異兒童獎項的贊助。兩人均擔任國際藝術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INSEA)全球顧問、編輯INSEA News,並接受二十幾個國家邀請演講或擔任研討會專題講座;同時榮獲美國美術教育協會(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NAEA)與國際藝術教育協會的許多獎項,以及卓越會員獎。
Gilbert Clark為印第安那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其研究藝術課程、兒童藝術發展、藝術測驗發展,以及藝術學習評量。他曾協助發展許多主要的課程計畫,包括蓋迪基金會的學科本位藝術教育課程的推展。
Enid Zimmerman為印第安那大學的教授及美術教育和美術資優教育計畫的共同主持人,研究女性美術教育、教育領導,以及美術教學與美術師資培育等相關議題。她已在上述這些議題與人合作撰寫許多書,包括《女性藝術教育者I-V》(Woman Art Educators, I-V)和《藝術教育方法與方法學研究》(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ologies for Art Education)。她被稱為美國美術教育協會(NAEA)年度美術教育家,並擔任該會研究委員會主席。Enid Zimmerman最近為《美術教育政策與研究指南》(Handbook on Research and Policy in Art Education)編輯教師與師資教育部分,以及擔任其中一章(「資優學生的藝術學習」)的共同執筆作者。
譯者簡介
林仁傑
林仁傑又名林彩豐,1948年出生於台灣雲林。1967年嘉義師範學校畢業後擔任小學教師。1973至1977年就學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學期間,全神貫注於藝術創作並為從事中學教育做準備。教書八年後,回到美術研究所進修。1987年受聘擔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職。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教授,主要授課科目為基礎水彩、藝用解剖學、藝術鑑賞、美術教材設計與製作、美術資優教育理論與實務研究、創造力與視覺藝術等。1997年前往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校區(Indiana University at Bloomington)教育學院研究美術教育,2002年及2008年受邀擔任該校訪問學者。
現為台灣水彩畫協會、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中華民國畫學會會員。曾擔任台灣省展、全國美展水彩類審查委員,及縣市地方美展評審委員。出版個人畫集三冊,和國畫教學、美術教育專書各一冊,以及數十篇美術類學術論文。2003年開始至今,曾翻譯《捕捉繪畫質感》(Capturing Texture in Your Drawing and Painting, Michel War, 2002)、《水彩畫》(Watercolor Painting, Joe Francis Dowden, 2003)及《美術資優教育原則與實務》(Teaching Talented Art Studen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Gilbert Clark & Enid Zimmerman, 2004)等美術專書,並擔任台北市積木文化事業公司《藝用解剖全書》(Anatomy for the Artist, Sarah Simblet, 2001)中文版之編審。曾於台灣師大畫廊、台北市立美術館、雲林科技大學、萬能科技大學、雲林縣文化局展覽廳、台北市福華師大藝廊舉辦個人畫展。
目錄
導 論
本書簡介
本書所提到的重要研究與培育計畫
1 藝術才能發展的當前議題
藝術資優學生追求卓越成就與公平教育的議題
為資優學生而做的藝術、學術統整
天賦資優、創造力和藝術才能發展
關於藝術才能發展的概念和誤解
結論和建議
2 學生的鑑定
鑑別美術資優學生的相關議題
兒童的繪畫作品和克拉克繪畫能力測驗就是美術才能的測驗工具
鑑別在鄉村社區的視覺藝術資優學生
當前鑑定藝術學生所採用的措施
結論和建議
3 學生的特質
對資賦優異和才能優異學生標籤效應的應有認知
參與特殊課程的美術資優學生的特質
藝術資優女學生的美術教育
教育機會對藝術資優學生的影響
以學生特質為導向的美術資優教育建議
4 教師的特徵與教學策略
美術資優學生之任課教師的特徵
由教師導引的藝術討論
藝術資優學生的任課教師所扮演的領導角色
給美術資優教育的教師們的建議
5 課 程
美術資優課程的架構
以視覺藝術學習經驗為導向的藝術課程結構
為美術資優學生而設計的擴充制課程
鄉村美術資優學生的藝術課程
藝術才能發展課程的建議
6 教學計畫之執行與評量
美術資優教育的課程規劃方式
真實評量與藝術資優才能的發展
實施真實評量的建議
參考文獻
譯者序
自從1997年首次造訪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校區迄今,與Clark博士、Zimmerman博士、Manifold博士交往已達十二年。2008年6月,Zimmerman博士應邀來台北參加「全球創造力論壇高峰會議」(World Creativity Summit),曾提起她與Clark博士合著出版的美術資優教育專書—Teaching Talented Art Studen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有意出版中文譯本一事。由於筆者從事美術資優教育之理論研究與教學實務多年,對於該書內容知之甚詳。因此與心理出版社林總編輯商洽中文版翻譯及出版事宜,並委由筆者負責中譯任務。適值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為筆者休假研究的年度,加諸2009年8月3至7日筆者將出席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的第十八屆世界資優兒童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於是順勢擬妥前往印第安那大學從事研究的計畫,由印第安那大學教育學院邀請赴美研究,並運用學術研究餘暇,留在布魯明頓校區完成這本書的翻譯初稿。
Clark博士與Zimmerman博士同心協力研究美術資優教育之理論與教學實務已累積三十餘年的經驗,是此一研究領域最具權威的教育學者。他們共同發表的美術資優教育論著甚多,除了1984年出版《藝術資優學生的教育》和1987年出版《藝術資優學生的教育資源》之外,專案研究計畫和專題論文更是多得難以計數。然而,這許許多多的美術資優教育論著卻未曾有中文譯本,極為可惜。雖然書中難免出現一些美國本土文化背景、地理環境、教育制度的特殊問題,但筆者認為他們在美術資優教育方面的研究發現非常值得當前台灣推展美術資優教育參考。
台灣美術資優教育從1981年納入正規學校教育體系已達二十八年。推展的規模甚於美國各州,執行策略、學生美術才能的鑑別方法與工具的研發,都有卓越的成效,也具有自己的特色。Clark博士與Zimmerman博士於2004年出版的Teaching Talented Art Studen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的中譯本(《美術資優教育原則與實務》)出版後,將有助於擴充國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知能,提供再省思、取長補短、求進步的動能。
本書中譯本的啟示
這本書的主要論述裡,筆者將其最具啟發性的論點陳述如下:
一、推展藝術資優教育的過程中,有必要先提出兼顧追求卓越與公平教育精神的構想。這是台灣近三十年來施行藝術資優教育,甚少公開提出討論的議題。
二、「克拉克繪畫能力測驗」(Clark? Drawing Abilities Test)已經證明學生有著「貧弱」、「中等」和「資優」的美術才能「常態分配」(Clark, 1984)。
三、Zimmerman(1991, 1992b)所主持的兩個美術資優教育任課教師特質的個案研究,他們所教的是13至16歲的學生,教學時間為期兩星期,實施觀察研究的場域是印第安那大學夏令藝術學院的繪畫課程。他們發現美術資優學生的教師如何成功的達成他們的課堂教學,以及這些美術教師的顯著特徵。這是教師個人特質對教學成效的影響的研究案例,值得台灣教師參考。
四、提供廣泛的藝術資優學生的鑑定方式,包括非結構性推薦(他人的推薦信)、自我推薦(申請者的熱切期望與興趣)、結構性推薦(家長、同儕、班級教師、美術教師依據描述性檢核表推薦)、美術課成績、學科成績紀錄、成就測驗成績、標準化美術測驗、非正式美術測驗、錄影與錄音帶的檢閱、檔案資料的檢閱與試聽、面談與行為觀察、生平事蹟訪談等等;這些鑑定方式可供當前台灣美術資優教育參考。
五、學生針對學科和藝能科被鑑定為資優生後的標籤效應,這是推展特殊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學者、教師、學生家長、學生本身都關心的問題。Clark博士與Zimmerman博士在本書中,將他們的研究發現結果提出來討論,可供國內美術資優教育工作者參考。
六、藝術才能發展不應只單方面要求寫實描繪外在世界。學生的藝術作品應考量感知理解力、表現力、媒材應用技巧及觀念等方面,包括主題、雙關語、悖論、隱喻等;這些品質比單純要求寫實描繪外在世界為成果的計畫更適宜於用來規劃學習活動。
七、建議使用多元標準鑑定系統。使用時,應包含多種不同的鑑定工具與步驟,避免僅僅使用一或兩種相似的方法。
八、智力和藝術之間確實存在著關聯性,而且學科能力出眾的學生在藝術方面也可能有特殊藝術才能。雖然並非全部學科能力出眾的學生都具有藝術才能,他們卻通常具備能力取得因應優秀創作時所必須突破的方法和技巧。
九、建議運用以下的方法使真實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達成預定的目標:
(一)針對特定的課程選定不同的學生。
(二)要先清楚示範與說明:教師和學生都應了解自己該如何達成目標。
(三)提供老師一些資訊使其知道已達成哪些目標,及該調整的地方有哪些。
(四)以一些有意義的工作或任務來建立有效的評量系統。
(五)提供家長們一套簡易的工具,幫助他們了解孩子的成長。
(六)最後要辦理一個公開性的展覽,讓學生們得以展示他們所學得的技巧,及他們針對某主題所能展現的想像力與實行力。
教學評量上的應用方面,真實評量的概念理解與實務操作是一種較新的嘗試。Clark博士與Zimmerman博士的提示,可供國內教學者參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林仁傑 謹識 於2010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