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rbara Clark著;吳武典校閱;花敬凱譯
開數:16
頁數:708
ISBN:9789577029768
重量:1225
出版日期:2007/02/07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1mGoLD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eOdmlQ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60QDnZ
書籍介紹
本書譯自資優教育名著Growing Up Gifted第六版(2002)。原著由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舊金山分校榮譽教授芭芭拉‧克拉克博士(Dr. Barbra Clark)撰寫。該書第一版自1972年問世以來,廣為全球各地資優教育研究人員及實務工作者閱讀、引用,堪稱資優教育界的經典名著。
本書就資賦優異學生的身心特質、資優教育方案的規劃、實施與評鑑,以及資優學生鑑定、課程與教學等面向,探討資優教育領域中之重要議題。本書強調營造「富於回應的學習環境」 (respon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對於開發兒童優異潛能的重要性,並回顧「大腦研究」(brain research) 的新發現,提供家長和教師教學、輔導上具體有效的建議,為資優的孩子創造最佳的學習條件 (optimizing learning)。
校閱者簡介
吳武典
出 生:台灣省宜蘭縣
學 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教育研究所(碩士)、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學校心理學)
現 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
曾 任:中、小學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任、特殊教育系主任、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教育學院院長兼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所長,並曾擔任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理事長、中國測驗學會理事長、中國輔導學會理事長、中華資優教育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理事長及世界資優教育協會主席
專長領域:資優教育、特教政策、心理輔導、測驗評量
著 作:專書二十餘種,學術論文二百餘篇,編製(修訂)測驗工具二十餘種
譯者簡介
花敬凱
台北市人,1971年生,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博士(主修資優障礙教育),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
花敬凱本身是一位資優障礙者,師承知名資優教育學者喬治‧貝茲教授(Dr. George Betts)。2002年8月,他以三十一歲的年紀取得特殊教育博士學位,返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嘉義大學、淡江大學及中原大學,曾著有《學習之心》(藍鯨出版),以及特殊教育、資優教育相關論著十餘種。
目錄
第一部分:了解資賦優異者
第一章 「卓越」與「公平」的議題探討:資優教育與才能發展
資優教育的雙重任務
資優教育與才能發展的原理
卓越、公平與資優學生
對於教育資優學習者的興趣
資優學生適性教育與才能發展的障礙
其他當前議題
資優兒童教育權利宣言
第二章 發現誰是資優生
智能、資賦優異和才能發展
智能的概念
資優學習者的特質
高度與特殊資賦優異者
第三章 做個創意人:資優之外
創造力:此一概念的觀點
創意人的共通特質
促進或抑制創造力發展的情況
測量創造力
展現創造力
第四章 成為資優生
早期學習:發展潛能的重要性
最佳的學習:發展資賦優異(出生至兩歲)
童年早期資質的培育(兩歲到五歲)
在自然科學習角
在閱讀科學習角
養育資優兒童:在家裡成為資優生的老師
第五章 啟迪資優
社會情緒發展與資賦優異
資賦優異者的自我概念
道德發展
發展中的人格
青少年:一段特別充滿挑戰的成長時期
第二部分:在學校內的資賦優異者
第六章 為資優學習者的方案發展支持系統
資優方案的昨日與今日
在學校裡的資優教師
「支持」對於有效方案的重要性
以輔導人員和心理學家做為支持人員
獲得社區的支持
第七章 提供資優學習者連貫性的教育服務
為資優學習者發展方案
適合小學階段資優學習者的方案組織與架構
適合國、高中階段資優學習者的方案組織與架構
第八章 方案的延伸與方案評鑑
資優學習者的生涯教育
鄉村方案
善用社區資源
在家教育:一個替代的方式
全球化教育
資優學習者方案之評鑑
第九章 在學校裡發現資優學習者
發現資賦優異的不同方法
搜尋、篩選與鑑定程序
鑑定文化殊異、身心障礙,以及教育上的非典型資優學習者
個案研究
賦予資優學習者標記
第三部分:教導資優學習者
第十章 為教育資優學習者建立根基
教育資優學習者常用的課程模式
創造最佳學習狀態的七個步驟
營造回應性的學習環境
評量資優學習者的需求與能力
第十一章 規劃統整式的教育:將大腦研究的成果應用於班級教學中
統整智能歷程:統整式教育模式
統整認知歷程:結合腦半球中的理性─線性,與空間─完形功能
統整情意歷程
統整身體歷程
統整直覺歷程
統整智能歷程的教案範例
第十二章 資優學習者的適異性/個別化課程與教學
資優學習者的適異性課程與教學
個別化教學
學習與教學的評鑑
反思與革新
第十三章 了解文化殊異與資賦優異
文化殊異與資賦優異
多元文化教育與資優學習者
女性資優
種族殊異資優學生
經濟弱勢或低社經地位的資優生:貧窮的文化
第十四章 輔助具有特殊需求的資優學習者
低成就資優生
資優障礙學習者
譯者序
幾年前,我在美國唸博士班的時候,便讀到Growing Up Gifted這本書。當時,我對於書中豐富的內容,以及作者精闢的見解,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學成歸國後,今天能夠成為這本書的中文版譯者,將芭芭拉‧克拉克博士對於資優教育的理念,介紹給國內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十分榮幸。
首先,我要感謝芭芭拉‧克拉克博士對我的信任,透過心理出版社的聯繫,授權我翻譯她的大作。將這本資優教育的「聖經」譯成中文,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是我在資優教育界還算資淺,不論在理論上和實務上都有待磨鍊,面對這項「大工程」,更有如履薄冰之感。幸虧心理出版社的林副總敬堯兄,給予我最大的協助與支持,幫助我順利完成這項工作。
這本書的完成,我最要感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吳武典教授的指導和鼓勵。吳老師對我有知遇之恩,十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懵懂的大學生時,他卻發現了我的潛力,推薦我到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修讀特殊教育學位。這幾年來,吳武典老師即使再忙,總不忘適時地關心我。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在唸博士班的時候,偶爾會在美國的全國性特教或資優學會上發表論文,只要吳老師也與會,他總是會到我發表的場次上當「聽眾」,為我加油打氣。
在我發想要翻譯這本書時,正值我事業上的低潮,回國這幾年,一直無法順利找到嚮往的大學教職,曾經一度讓我相當沮喪。吳老師卻提醒我把目光放在自己擅長的事,不如先從著書開始,讓國內的學界更加認識我,並等待更好的機會。在寫作的歷程中,我的確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熱情,又重新找回自己。在這本書的翻譯工作接近尾聲時,我又在吳老師的鼓勵下,勇敢地向國科會寄出履歷表,終於如願以償,能夠以博士後研究員的身分,參與身心障礙長期追蹤資料庫的建置工作。最後,我要特別謝謝師大特教系博士班的王埱棻同學,在校稿的最後階段,以一個讀者的角度,就這本書的內容提供我許多寶貴的意見,也提高了這本書的可讀性。
在升學主義長期主導下,加上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國內資優教育的發展,其實是相當扭曲的。一般人只看到資優生光采的表現,卻忘了他們其實也有「特殊需求」,甚至是相當脆弱的。往往在媒體刊出資優生自殺一類的消息後,我們才驚覺,整個教育環境對資優生是相當不友善的。然而,隨著新聞熱度一過,大眾對於資優生受教品質的討論也無疾而終,可悲的是,這樣的討論一旦停止,通常又意味下一個悲劇即將開始。
在書中,作者不斷強調如何為資優生營造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潛能。事實上,作者相信,如果我們能夠營造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讓所有孩子都能發揮最大潛能,或許我們還會發現更多的資優生,無疑是增加社會的資產。
身為一個特殊教育工作者,我要說:「特殊教育做不好,將造成社會的負擔;而資優教育做不好,將是社會的損失。」尤其在全球化浪潮襲捲的今天,各國人力素質的競爭更形激烈,人才成為國家發展必備的資產,我們需要更多資優的孩子發揮他們的智慧與創意,將我們的生活帶到一個更好的境界。希望透過這本書的介紹,教師、家長和社會大眾能夠對於資優生的特質和需求有更清楚的認識,進而改善國內資優教育的品質。
花敬凱
2006年10月
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