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政見主編;陳政見等著
開數:18
頁數:456
ISBN:9789861910581
重量:760
出版日期:2007/11/09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zZ4je7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A7LeRE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DyLQyO
書籍介紹
修習本書之後,讀者可以從中獲得:
在理論部分:了解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的基本概念、鑑定流程、評量理論與模式;了解當前評量的困境與解決之道;了解人境與文化對評量的哲思。探悉課程本位評量的定義與類型;課程本位評量優勢與應用時機;課程本位評量在功能性課程的信度與效度研究;課程本位評量的鑑定功能;課程本位評量如何決定IEP目標;課程本位評量的執行、監控與檢視;課程本位評量方案設計與評鑑;課程本位評量實證研究最新研究報告資料。
在實務方面:在語文類課程本位評量方面,提供語文辨音--國語注音符號拼讀、詞彙聽寫,語文書寫—圖片字卡配對、集中識字教學、生字書寫,語文詞句—照樣造句及段落閱讀口語朗讀等方面之實證案例;在數學類課程本位評量方面,提供數學基本運算—和為10以內及1000以內加法、10以內的減法及整數乘法;生活數學—認識整點與半點、錢幣運用及數學空間概念等方面之實證案例。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詞源
第二節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流程
第三節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理論
第四節 變通性評量的理論
第五節 變通性評量的模式
第二章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的哲思
第一節 特殊教育是一種解困之道
第二節 特殊教育學生的本質
第三節 人境課題
第四節 文化對特殊教育的影響
第五節 特殊教育的解決方案
第三章 課程本位評量的定義
第一節 課程本位評量界定
第二節 課程本位評量模式比較
第三節 課程本位評量的通則
第四章 傳統心理評量模式的缺失
第一節 傳統評量缺乏專業品質
第二節 傳統評量缺乏內容效度
第三節 傳統評量無法與教學計畫連結
第四節 傳統評量過度依賴間接評量的方式
第五節 傳統評量忽略學生的學習精熟度
第六節 傳統評量採用前、後測評量設計
第七節 傳統評量耗費成本
第八節 傳統評量決策資料過於輕率
第九節 定義含糊鑑別失準
第五章 課程本位評量的需求
第一節 評量融入特殊教育決定
第二節 課程本位評量的應用時機
第三節 課程本位評量的優點
第六章 課程本位評量的效度與信度
第一節 課程本位評量在閱讀的信度與效度研究
第二節 課程本位評量在拼字的信度與效度研究
第三節 課程本位評量在寫作的信度與效度研究
第四節 課程本位評量在數學的信度與效度研究
第七章 課程本位評量的鑑定功能
第一節 課程本位評量鑑定資料的建立
第二節 課程本位評量常模的發展
第三節 課程本位評量鑑定的步驟
第八章 課程本位評量決定IEP目標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運用課程本位評量撰寫IEP目標
第三節 編寫課程本位評量IEP目標的策略
第四節 應用當地常模編擬IEP目標之策略
第五節 結論
第九章 課程本位評量的執行與監控
第一節 課程本位評量監控的層面
第二節 課程本位評量監控的方式
第三節 課程本位評量監控的類型
第四節 未來的研究趨勢
第十章 課程本位評量效果的檢視
第一節 課程本位評量定期及年度檢視
第二節 定期及年度檢視與回顧
第三節 課程本位評量的終止機制
第四節 課程本位評量的校正程序
第五節 結論
第十一章 課程本位評量方案的評鑑
第一節 釐清教學方案評估意涵
第二節 推動教學方案評鑑
第三節 課程本位評量教學方案評鑑的立論
第四節 課程本位評量實施方式
第五節 總結
第十二章 課程本位評量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 課程本位評量語文類之研究
第二節 課程本位評量數學類之研究
第三節 課程本位評量綜合性論述
第十三章 課程本位評量舉隅
第一節 個案轉介流程
第二節 決定資格
第三節 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
第四節 教學計畫的執行
第五節 持續監控教學成效
第六節 每季和年度的檢閱
第十四章 語文辨音課程本位評量實例
第一節 國語注音符號拼讀──以正確本位評量模式為主
第二節 詞彙聽寫
第十五章 語文書寫課程本位評量實例
第一節 圖片詞卡配對
第二節 集中識字教學──以「皮」與「包」為例
第三節 生字書寫正確性和流暢性
第十六章 語文詞句課程本位評量實例
第一節 照樣造句
第二節 段落閱讀口語朗讀流暢性
第十七章 數學基本運算課程本位評量實例
第一節 和為10以內的加法
第二節 1000以內的加法
第三節 10以內的減法教學
第四節 整數的乘法
第十八章 數學生活運用課程本位評量實例
第一節 認識整點與半點
第二節 錢幣運算──20元以內硬幣的加法
第三節 國小數學空間觀念
主編序
本書之能完成,在於筆者於特殊教育研究所任教過程中,提供研究生閱讀的資料裡,有關課程本位評量之教材編譯工作,包括課程本位測量、課程本位評量、課程本位評價三種類型書籍,及教育資料庫(ERIC)所蒐集到的論文摘要或文章,加以整理而成理論部分。由於研究生多數為在職教師,因此將理論應用於真實的教學情境中,以實用語文及實用數學兩領域課程為主軸,透過以一個月以上為期限的持續蒐集資料,完成實證報告,組成實務部分,總共歷經一年十個月才完成,雖談不上什麼大作,過程卻備極辛苦。
《特殊教育學生評量》一書,共分理論與實務兩篇,總計有十八章。第一章至十三章屬理論部分,前兩章針對特殊教育評量基本觀念作概略性描述;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是以課程本位評量為核心,探討課程本位評量的定義與類型、優勢與應用時機、信度與效度研究、鑑定功能、如何決定IEP目標、執行、監控與檢視、評量方案設計與評鑑等相關主題;第十二章則探討課程本位評量實證研究成果與摘要資料;第十三章是課程本位評量個案實例舉隅。第十四章至十八章為研究生的實務驗證成果,第十四章至十六章為在語文類課程本位評量實例,共計七篇報告實例,內容涵蓋國語注音符號拼讀、詞彙聽寫、圖片字卡配對、集中識字教學、生字書寫、照樣造句及段落閱讀口語朗讀等方面之實證案例;第十七章及第十八章為數學類課程本位評量實際案例,也有七篇報告實例,內容涵蓋和為10以內及1000以內加法、10以內的減法及整數乘法、認識整點與半點、錢幣運用及數學空間概念等。
研究生雖多數為在職的國中小特殊教育老師,然因為屬在職進修身分,因此在研究工作上恐無法全力以赴,在資料的研讀與譯述上,錯誤繁多,整個順稿及校稿過程,全時研究生江俊漢、石筱郁及劉冠妏同學奉獻心力與時間,在此誠摯致謝。然因市面上所出版之特殊教育學生評量,或特殊兒童鑑定與評量,多以傳統標準化評量工具為主,且依評量內容性質的差異作為章節的編排,少以基層教師編制課程為出發點的論著,故作者群雖才疏學淺,但基於實際的需求量頗大,只好野人獻曝乃至班門弄斧,撰寫本書。只因倉促成書,舛誤難免,仍請特教先進耆老,不吝指正,末學定當恭敬受教並大力改進。
陳政見
謹識於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
August 03, 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