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乃熒主編
開數:18
頁數:228
ISBN:9789577029881
重量:410
出版日期:2007/01/22
...網 路 書 店...
📌博 客 來:https://reurl.cc/pxKoMQ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zWKora
📌師大書苑:https://reurl.cc/95bxVY
📌誠品網路書店:https://reurl.cc/GbGQAy
書籍介紹
編者基於時代巨輪轉動,教育學術探討應該與時俱進的使命,故以後現代思潮促進教育發展之必要性及必須注意狀態為主軸,並透過較完整的教育光譜來規劃議題,同時透過公共論述,探尋其促進教育發展的積極力量。有鑑於此,編者邀約國內這方面的教育學者撰寫文章,經過審查修正始定稿,並編輯成本書。
本書以後現代思潮與組織發展、課程發展、專業發展及文化發展等議題之關係作為討論的主軸,每一種議題蒐錄二至三篇文章。後現代思潮在教育場域實踐能夠生根必須仰賴此觀點組織運作,以建立成熟的課程發展條件,並驅動教師專業發展方向,最後盼望其能夠引領人們朝向更精緻、豐富的文化生活型態。
作者簡介
黃乃熒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合聘教授
目錄
第一篇 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組織發展
第一章 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組織實踐—學校組織「政治 文化」隱喻的建構及其實踐性 黃乃熒
第二章 後現代思潮與教育改革 吳清山
第二篇 後現代思潮與課程發展
第三章 後現代倫理觀對成人教育課程設計的影響 王秋絨
第四章 後現代課程論述的省思 周珮儀
第五章 Postmodern View of Taiwan's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Reform(臺灣當前 課程改革的後現代觀) 莊明貞
第三篇 後現代思潮與教師專業發展
第六章 後情緒社會道德教育的挑戰 林建福
第七章 後現代對教育專業的衝擊—打造一個既批判又感恩的教育希望 溫明麗
第四篇 後現代思潮與教育文化發展
第八章 髮禁解除=藝術+教育+未來 陳瓊花
第九章 後現代思潮與傳統文化教育—兩個論辯的探討 郭實渝
第十章 技術乎‧騙術乎‧藝術乎?—後現代教育美學論述的可能性 馮朝霖
主編序
21世紀的來臨,人類渴求新的生活型態,且重視主體性為其核心價值,後現代思潮也因此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教育作為回應社會潮流的一環,也應具有後現代性,故以後現代思潮作為引領教育發展的討論,能回應具時代性的實體,更是落實新世紀人類生活型態的重要素材。
編者基於時代巨輪轉動,教育學術探討應該與時俱進的使命,故以後現代思潮促進教育發展之必要性及必須注意狀態為主軸,並透過較完整的教育光譜來規劃議題,同時透過公共論述,探尋其促進教育發展的積極力量。有鑑於此,編者邀約國內這方面的教育學者撰寫文章,經過審查修正始定稿,並編輯成書,將其命名為《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發展》。
本書以後現代思潮與組織發展、課程發展、專業發展及文化發展等議題之關係作為討論的主軸,每一種議題蒐錄二至三篇文章。後現代思潮在教育場域實踐能夠生根必須仰賴此觀點組織運作,以建立成熟的課程發展條件,並驅動教師專業發展方向,最後盼望其能夠引領人們朝向更精緻、豐富的文化生活型態。有鑑於此,本書依序以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組織發展、課程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及教育文化發展來編排。
就「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組織發展」部分,首先由本人撰寫〈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組織實踐──學校組織「政治—文化」隱喻的建構及其實踐性〉,文中指出隱喻之後現代特質,並以學校組織運作植基於政治隱喻及文化隱喻皆有本質性的需求,但也呈現偏見,作者將透過學校組織政治隱喻及文化隱喻的優缺點分析、探索其互補關係,並建構學校組織「政治—文化」隱喻,結果發現它會增進學校組織運作的實踐性,成為教育組織發展的重要機制。此外,並邀請吳清山教授撰寫〈後現代思潮與教育改革〉,文中旨在探究後現代思潮意涵及其對教育改革的影響,並分析後現代思潮的教育改革特徵,接著探究後現代教育改革的遭遇困境,最後提出後現代教育改革的六項策略,以作為教育組織發展的推進力。
在「後現代思潮與課程發展」部分,則邀請王秋絨教授撰寫〈後現代倫理觀對成人教育課程設計的影響〉,文中指出成人教育除採借社會學、教育學等知識領域外,亦應持續努力建構自己本身的知識,故透過後現代倫理觀圖像的彰顯,提出後現代倫理觀對於成人教育課程設計的啟示。此外,周珮儀教授撰寫〈後現代課程論述的省思〉,從後現代課程論述的外在環境和理論內在因素兩層面探討課程論述形成的因素與產生的問題,藉此瞭解兩種理論的洞見與風險性,能有助於掌握課程發展的要素。最後,邀請莊明貞教授撰寫〝Postmodern View of Taiwan's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Reform〞(臺灣當前課程改革的後現代觀),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從1990年代起當代全國性的課程改革開始回顧,其次作者將批判臺灣當前課程改革的執行成效,以及檢視課程改革是否被賦予後現代思維,最後作者試圖為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參與者提出內在實踐的新思維。
至於,「後現代思潮與教師專業發展」部分,邀請林建福教授撰寫〈後情緒社會道德教育的挑戰〉,為呼應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發展,以本文來探討後情緒主意的意涵,其次論述情緒與德性的內在關係,最後探討後情緒社會對於道德教育的威脅,能提供教師專業行動的新觀點。此外,邀請溫明麗教授撰寫〈後現代對教育專業的衝擊──打造一個既批判又感恩的教育希望〉,本文秉持辯證的精神,透過哲學分析、詮釋與批判的方法,對理論和現象加以批判,論述後現代教育能夠營造一具有批判理性與感恩情懷的人文教育環境,能為教師專業實踐帶來新啟示。
最後,在「後現代思潮與教育文化發展」部分,邀請陳瓊花教授撰寫〈髮禁解除=藝術+教育+未來〉,探究髮禁政策長久以來,各校能夠穩固執行以及近日開始受到質疑與挑戰的社會脈絡與原因,最後探究「髮禁」的問題論戰不休這社會現象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暗指後現代文化氛圍尚未完全形成。其次,邀請郭實渝研究員撰寫〈後現代思潮與傳統文化教育──兩個論辯的探討〉,作者認為後現代論述基本上沒有固定的理論,文中進而於教育理念上提出兩個論辯,藉此澄清後現代教育思索方向與定位。最後,邀請馮朝霖教授撰寫〈技術乎.騙術乎.藝術乎?後現代教育美學論述的可能性〉,本文首先舉例說明教育與藝術兩者之間的不同方向與焦點的問題,再透過對於「陶養」的反思,凸顯本身所構思的教育美學層面問題。
編者有感於教育思潮與社會脈動的密不可分,特編輯《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發展》一書,期能拋磚引玉,帶動更多先進一起經營這塊園地。
主編 黃乃熒
2006年12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