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aron T. Beck、Neil A. Rector、Neal Stolar、Paul Grant著;黎士鳴、陳秋榛譯
開數:18
頁數:400
ISBN:9789861914619
重量:650
出版日期:2011/11/04
書籍介紹
有許多實證研究支持認知治療對於精神分裂症的療效,本書整合了Beck的認知模式以及最新的神經生理學研究,讓我們對精神分裂症有全新的了解。書中整理了精神分裂症最新的病理學以及治療的研究發現,並根據主要的症狀——妄想、幻覺、負性症狀和思考障礙,分別說明認知模式與治療的策略。除此之外,也說明對於精神分裂症的衡鑑方法和治療關係的建立原則。對臨床工作者及正在學習的研究生而言,可說是一冊涵蓋完整理論與治療的用書。
「Beck與他的夥伴又再度一起合作出書了!這本書淺顯易懂,也讓我們對於精神分裂症有新的了解。有別於一般的治療性書籍,本書更融合了許多新的研究發現。」
——Elaine F. Walker, PhD.
Emory大學教授
「這本書展現了認知取向對於嚴重的心理疾患的治療,也讓我們對心理治療有新的視野。」
——Richard Bentall, PhD.
英國Bangor大學教授
「對認知治療有興趣的人,這本書提供的新方向,讓我們可以深入處理棘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這本書整合了認知—行為以及神經生理模式來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品質。」
——Tony Morrison, ClinPsyD.
英國Manchester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Aaron T. Beck, MD.
目前為Pennsylvania大學教授以及Beck治療中心主席。至今已發表了五百多篇文章以及出版了十九本著作。Beck教授是一位眾所尊崇的學者,國內相當多的臨床工作者皆採用他的治療模式。
Neil A. Rector, PhD.
目前是Toronto健康科學中心精神醫學部的研究主持人,也是Toronto大學的助理教授。他致力於推展認知治療,並且為幾個重要期刊的編輯。
Neal Stolar, MD-PhD.
現為精神分裂症認知治療計畫的主持人,同時也是Pennsylvania大學精神分裂症心理病理學的研究員。他目前為私人開業中,並且致力於推展認知治療模式。
Paul Grant, PhD.
目前是Pennsylvania大學精神分裂症研究的主持人,專長在於正負性症狀的病理模式以及認知治療策略,已發表了許多相關的文章。
譯者簡介
黎士鳴
現職於信安醫院心理科主任。專長在於人際取向心理病理模式、成癮行為以及精神分裂症的認知治療。目前在國內外發表了數十篇文章,並於國內編譯許多心理學專書。
陳秋榛
現職於信安醫院臨床心理師。專長在於認知復健模式(CRT)以及認知治療模式。目前正致力於靜坐冥想於心理治療上的整合應用。
目錄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前言
致謝
譯者序
CHAPTER 1 精神分裂症總覽
簡史
目前對精神分裂症的了解
精神分裂症的認知治療
總結
CHAPTER 2 生理取向的病理機制
病因學
神經生理學
理論模型
總結
CHAPTER 3 妄想的認知概念化
妄想的認知模式
自我中心觀
精神分裂症的認知扭曲
信念系統
被害妄想的產生
誇大妄想
異常經驗與被控制妄想
總結
CHAPTER 4 聽幻覺的認知概念化
幻覺的連續性:從正常到不正常
幻覺的心理學理論
幻覺的認知模式
幻覺的維持
總結
CHAPTER 5 負性症狀的認知概念化
實徵發現
負性症狀的心理學
總結
CHAPTER 6 形式思考障礙的認知概念化
形式思考障礙的現象
形式思考障礙的認知模式
形式思考障礙的訊息處理模式
總結
CHAPTER 7 衡鑑
初始會談
診斷性會談與評估量表
治療中的衡鑑
總結與臨床應用
CHAPTER 8 治療關係
建立治療關係
參與治療的穩定度
提升動機
心理師的障礙
個案因素
治療歷程
總結
CHAPTER 9 妄想的衡鑑與治療
衡鑑
治療
總結
CHAPTER 10 幻聽的認知衡鑑與治療
衡鑑
治療
總結
CHAPTER 11 負性症狀的認知衡鑑與治療
衡鑑
治療
總結
CHAPTER 12 形式思考障礙的認知衡鑑與治療
衡鑑
治療
總結
CHAPTER 13 認知治療與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認知治療與藥物治療
總結
CHAPTER 14 整合模式
整合模式概要
精神分裂症的前置因素與發展
認知評估在壓力反應中的角色
轉變成精神分裂症
妄想、憂鬱與幻覺的關聯
理論性的考量與整合
附錄
附錄一 貝氏認知病識感量表(BCIS)
附錄二 貝氏認知病識感量表計分
附錄三 心理衡鑑會談重點
附錄四 精神分裂症的認知評估量表(CAPI)
附錄五 妄想信念的認知三角
附錄六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見的認知扭曲
附錄七 精神分裂症患者特有的認知扭曲
附錄八 思考障礙評量表(THORATS)
附錄九 社會功能評估表
附錄十 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參考文獻
譯者序
2008年信安醫院開張,我與秋榛一同在心理科服務。在這樣的機構中,我們服務的對象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為主。面對傳統以藥物治療為主的精神分裂症,我們也在思考「心理學」對這些個案的協助點在哪裡。為了解決我們的困惑,我購買了三十幾本國外有關精神分裂症的書籍與治療手冊,以此來激發我們的想法。其中,《精神分裂症臨床手冊》(Clinical Handbook of Schizophrenia,Guilford Press出版)讓我們對此疾病有廣泛性的了解,也讓我們了解精神分裂症可以透過心理的介入來達到社會功能的提升。整年度,我們參照了許多治療手冊與治療模式,透過團體的方式來嘗試各種可能的心理介入方式;經過一年的嘗試,更加感受到這類個案不像過去的刻板印象般地難以改變,而是一群可以漸漸改變的族群。
到了2009年,Beck等人出版了本書,我與秋榛決定採用此書的模式來進行我們的臨床工作,透過書中的內容,幫助我們更有效能地給予個案適切的服務。這一年來,我們就在書本與臨床工作中反覆的驗證與體驗,越投注治療也越發地發現這本書的精髓。透過翻譯這種知識傳遞的過程,我們將此書的內容再融合臨床的服務經驗,透過語言來傳遞知識與經驗。希望藉由這樣的過程,可以讓更多臨床工作者了解我們該如何處理棘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一本書的完成是多人努力的成果,首先,要感謝信安醫院擺脫傳統的業績壓力,給予我們許多臨床專業的空間;同時,也要感謝這段時間多位同伴的協助,助理蔡宗延在「社會適應能力量表」上的協助、助理楊堯翔以及遠在德國的鐘天鳴於部分章節的協助。最後,要感謝心理出版社在此書出版的協助與支持,讓這本書的精神可以拓展到華人世界。
此書的推展與Beck有共通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夠讓大家可以學習知識成長以及臨床經驗的整合。臨床工作者透過長期的臨床經驗,加上逐年的知識更新,可以淬鍊出更有效能的臨床服務。這本便是我們的臨床經驗與知識共同淬鍊出來的一本譯作,若你對原汁原味的書籍有興趣,不妨上網添購英文版。另外,也歡迎大家與我們共同交流相關的知識與經驗。
黎士鳴
於雲林信安醫院 |
|